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9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6 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脑神经功能指标 [ 脑利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 醇化酶(NSE)、S100β蛋白 ] 水平、血清炎性因子 [ 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 水平 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 BNP、NSE、S100β 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 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降 低 NIHSS 评分、脑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关键词】 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脑神经功能;炎性因子;不良反应
Effects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ZHAO Na
(People’s Hospital of Dawa District of Panjin City, Panjin 1242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teplase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the cranial nerve function index levels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S100β protein], th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interleukin-6 (IL-6), C-reactive protein (CRP),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BNP, NSE and S100β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L-6, CRP and TNF-α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reduce the NIHSS score, the levels of cranial nerve function indexes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Key words】 Alteplas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Cranial nerve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 Adverse reaction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组织出现循环障碍, 诱发脑神经细胞缺氧、凋亡,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1] 。发病后早期可采用静脉溶栓 治疗,快速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减少脑细胞及脑 神经细胞凋亡,改善预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为急性脑梗死主要治疗方案,溶栓能力强,但单独应用治疗效果有限 [2]。丁苯酞注射液具有抗脑缺血、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抗血栓之效 [3] 。本文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 本院收治的 9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 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4] ;经 CT、核磁共振确诊;发病至入院时间 <4.5 h。排除标准:合并 出血性疾病者;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 脉畸形者;合并颅内出血者;合并癫痫发作者;对 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研究期间死亡、转院、退出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
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审批号: 189531)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6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22 例;年龄 49~77 岁, 平均(69.12±3.46) 岁; 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 1~4 h, 平均(2.44±0.32)h; 合并症:高血压 27 例, 糖尿病 7 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9 例。研究组男 26 例, 女 20 例;年龄 51~79 岁, 平均(70.11±4.59) 岁; 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 0.5~4.5 h, 平均(2.46±0.47)h; 合并症:高血压 28 例,糖尿病 8 例,冠心病 2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发生率。
1.2 方 法 入院后,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国药准字 SJ20160054, 20 mg)静脉溶栓治疗, 0.9 mg/kg 阿 替 普酶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混匀, 取10% 混合液快速静脉注射, 1 min 内注射完毕,剩 余 90% 混合液静脉泵注,1 h 内泵注完毕。溶栓治疗 1 d 后行头颅 CT 检查, 排除颅内出血情况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11022079, 50 mg)口服, 50 mg/ 次,1 次 /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 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123116, 75 mg(以 C16H16ClNO2S计)] 口服,75 mg/ 次,1 次 /d。 观 察组 在 对 照 组基 础 上 联 合丁 苯 酞 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 100 mL: 丁苯酞 25 mg 与氯化钠 0.9 g) 治疗。100 mL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60~70 min 内滴注完毕, 2 次 /d, 两次治疗时间间前, 两 组 IL-6、CRP、TNF- α 水平比较,差异两组均予以降压、降糖、调脂、营养支持等基 础治疗,持续治疗 2 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 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估 [5] ,总分 0~42 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包括脑利钠肽(BNP)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采集患者 5 mL 空腹静脉血,3000 r/min 离心 10 min,离心半径 10 cm,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BNP、S100β蛋白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
疫法检测 NSE 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CRP) 、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IL-6、TNF-α 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验 CRP 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 x ±s ) |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值 |
P 值 |
对照组( n=46) |
14.62±2.31 |
8.12±2.19 |
13.850 |
0.000 |
观察组( n=46) |
14.92±2.08 |
6.78±2.10 |
18.678 |
0.000 |
t 值 |
0.655 |
2.995 |
|
|
P 值 |
0.257 |
0.002 |
|
|
2.2 两组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 前, 两 组 BNP、NSE、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BNP、NSE、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ng/mL, x ±s ) |
BNP
组别
治疗前 |
治疗后 |
|
NSE |
S100β |
蛋白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n=46 |
) |
168.46±21.40 |
124.40±33.48* |
20.47±4.29 |
15.04±3.44* |
3.51±0.68 |
1.63±0.45* |
观察组( n=46 |
) |
168.97±20.53 |
109.87±31.57* |
20.53±5.11 |
12.58±3.31* |
3.55±0.57 |
1.28±0.31* |
t 值 |
|
0.117 |
2.142 |
0.061 |
3.495 |
0.306 |
4.344 |
P 值 |
|
0.454 |
0.017 |
0.476 |
0.000 |
0.380 |
0.000 |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 组 IL-6、CRP、TNF- 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 疗 后, 两 组 IL-6、 CRP、TNF- 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x ±
s )
IL-6(ng/L)
组别
治疗后 |
CRP(mg/L) |
TNF-α |
(ng/L)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n=46 |
) |
14.31±2.23 |
10.13±2.48* |
31.63±5.47 |
11.13±3.35* |
27.53±5.01 |
19.43±4.97* |
观察组( n=46 |
) |
14.42±2.69 |
8.45±2.03* |
32.26±6.48 |
8.96±2.40* |
27.64±4.99 |
16.32±4.18* |
t 值 |
|
0.214 |
3.555 |
0.504 |
3.571 |
0.106 |
3.248 |
P 值 |
|
0.416 |
0.000 |
0.308 |
0.000 |
0.458 |
0.001 |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 4.3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5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n( % )]
组别 |
牙龈出血 |
|
皮疹 |
恶心呕吐 |
发生率 |
对照组( n=46) |
1( |
2.17 |
) |
1 |
(2.17) |
0 |
2 |
(4.35 |
) |
观察组( n=46) |
2( |
4.35 |
) |
|
0 |
1(2.17) |
3 |
(6.52 |
) |
χ2 值 |
|
|
|
|
|
|
|
0.000 |
|
P 值 |
|
|
|
|
|
|
|
1.000 |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需尽早开通血管,以改善脑循 环,促进脑组织及脑神经自我修复,改善预后 [6]。 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常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其中阿 替普酶为主要溶栓药物,通过其自身赖氨基酸残基 与纤维蛋白结合,激活纤溶酶,可溶解血栓、改善 脑循环,但单一用药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 [7] 。丁苯 酞可阻断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中多个病理环节,通 过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提升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自 由基,从而发挥抗脑缺血、缩小梗塞面积、减轻脑 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代谢、抗血栓形 成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达到减轻脑组织损伤、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效果 [8]。已知发生急性脑组织缺血后,大量 BNP、 NSE、S100β蛋白进入血液循环 [9-10] 。本研究结果 显示, 观察组 NIHSS 评分、BNP、NSE、S100β蛋 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阿替普酶静脉 溶栓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流灌注状态,减轻缺氧引发 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脑组织、脑神经细胞损 伤,同时恢复血流灌注。丁苯酞治疗可缩小梗塞面 积、抑制继发性血栓形成, 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11]。 两药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已知急性脑梗死可引发局部氧化应激反应,使 血清 IL-6、CRP、TNF-α 水平快速上升 [12-13] 。本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IL-6、CRP、 TNF- 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阿替普 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脑循环, 减少凋亡细胞数量, 降低 CRP 水平;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改善局部血运 状态; 同时丁苯酞可抑制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 抑制炎性因子产生过程,从而降低局部炎性因子水 平 [14-15] 。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提示联合丁苯酞注 射液用药未增加安全风险。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 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降低 NIHSS 评分、脑神经功 能指标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 周荣海 .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1):1-4.
[2] 徐晨婕,侯亚冰,曹新西,等 . 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互联网搜索引擎数据的关联分析 [J]. 中国慢性病预 防与控制,2020,28(4): 270-273.
[3] 杨晓伟,陈燕,薛强,等 . 不同年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风险获益分析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40(21): 2247-2250.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 杂志,2015,48(4):246-257.
[5] 侯园园,梁志刚,孙旭文,等 .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的观察性研究 [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3):225-230.
[6] 李敏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0):3750-3751.
[7] 刘筱蓓,侯晓军 .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DWI 特征,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海南医学 院学报,2019,25(19):1476-1480.8] 苗培栋,姜宇东,李颖 . 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
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4): 341-343.
[9] 赵洁,朴翔宇,吴悦 .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 影响 [J]. 中国医药,2019,14(4):553-557.
[10] 宋艳玲,李婧 .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实用 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7):48-51.
[11] 陈娜,李虹,陆连生,等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河北医药, 2017, 39(1):69-71.
[12] 马红彦,刘翠青,李桂德,等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 IGF-1、CRP、BNP 水平 的 影 响 [J]. 现 代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2021,30(25):2796- 2799.
[13] 李康睿,叶民 .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19):2347-2349.
[14] 陈云超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北方药学, 2019, 16(2): 150-151.
[15] 孙明 . 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