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PVT)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 88 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 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 PVT 发生情况,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发生 PVT 患者与未发生 PVT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 PVT 的影响因素。 结果: 88 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16 例发生 PVT, 发生率为 18.18%(16/88); 慢性乙肝 肝硬化发生 PVT 患者的糖尿病史占比、PLT 水平、Child-Pugh 分级 C 级占比、门静脉内径均高于未发生 PVT 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慢性乙肝肝硬化发生 PVT 患者与未发生 PVT 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病程、HBeAg 阳性占比、高血压 史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有糖尿病史、PLT 水平高、Child-Pugh 分级为 C 级、门静脉 内径增加均为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 PVT 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
P<0.05)。 结论: 有糖尿病史、PLT 增加、Child-Pugh 分级为 C 级、 门静脉内径增加均为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 PVT 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糖尿病;血小板;Child-Pugh 分级;影响因素
Occurr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ZHAO Zeyuan
(The Third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of Puyang People’s Hospital, Puyang 457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irrhosis.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occurrence of PVT was observe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with PVT and those without PVT were compar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VT in th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Results: Among the 8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16 patients developed PVT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18.18% (16/88). The proportion of diabetes history, the PLT level, the proportion of Child-Pugh grade C, and the portal vein diameter in the patients with PVT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PV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body mass index, educational level, disease course, HBeAg positive proportion, and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mong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PVT and those without PVT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istory of diabetes, increased PLT, Child-Pugh grade C, and increased portal vein diameter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VT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OR>1, P<0.05). Conclusions: The history of diabetes, increased PLT, Child-Pugh grade C, and increased portal vein diameter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VT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Portal vein thrombosis; Diabetes; Platelets;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 强等特点,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乏力、发热 和食欲下降等 [1]。慢性乙肝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可发 展为慢性乙肝肝硬化 [2], 部分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 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门静脉血栓(PVT) ,严重 影响预后 [3-4] 。本文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 PVT 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 本院收治的 88 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 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 [5]; Child-Pugh 分级为 B 或 C 级。排除标准: 伴有肝肾 综合征;合并器质性病变;过敏体质。患者及家属 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 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88 例患者中, 男 43 例, 女 45 例;年龄 <60 岁 28 例,≥ 60 岁 60 例;体质 量指数(BMI)<24 kg/m2 49 例,≥ 24 kg/m2 39 例。
1.2 方法
1.2.1 PVT 判定标准 [6]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存在不被压缩的高回声团块,同时存在星点状血流、反向血流,部分无血流。
1.2.2 收集临床资料 统计患者性别、年龄(<60岁、≥ 60 岁) 、病程、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 情况(阳性、阴性)、BMI(<24 kg/m2、≥ 24 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中专及高中、大专及以上) 、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小板(PLT)水平 [ 患者入院时采集空腹静脉血 3 m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 DxH 800 Coulte)测定 ]、Child-Pugh 分级(B 级、C 级)、门静脉内径(采用 B 超测定)等临床资料。
1.3 观察 指标 (1)观 察 慢性 乙 肝 肝硬 化 患者PVT 发生 情 况。(2)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发生PVT 患者与未发生 PVT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 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PVT 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VT 发 生 率 88 例 患 者 中,16 例 发 生 PVT,72 例未发生 PVT, PVT 发生率为 18.18%(16/88) 。
2.2 单因素分析 慢性乙肝肝硬化发生 PVT 患者的糖尿病史占比、PLT 水平、Child-Pugh 分级、门静脉内径均高于未发生 PVT 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慢性乙肝肝硬化发生 PVT 患者与未发生 PVT 患者的性别、年龄、BMI 水平、文化程度、病程、HBeAg 阳性率、高血压史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单因素分析 |
项目 |
发生 PVT( n=16) |
未发生 PVT( n=72) |
t/χ2 值 |
P 值 |
性别 [n (%)] |
9(56.25)
7(43.75) |
34(47.22)
38(52.78) |
0.427 |
0.513 |
年龄
[ 岁, n (%)] |
6(37.50)
10(62.50) |
22(30.56)
50(69.44) |
0.291 |
0.590 |
<24
≥24 |
11(68.75)
5(31.25) |
38(52.78)
34(47.22) |
1.353 |
0.245 |
初中及以下 |
5(31.25) |
20(27.78) |
|
|
文化程度 [n (%)] 中专及高中 |
7(43.75) |
35(48.61) |
0.111 |
0.911 |
大专及以上 |
4(25.00) |
17(23.61) |
|
|
病程(年, x ±s) |
4.56±1.02 |
4.33±1.15 |
0.738 |
0.463 |
HBeAg[n (%)] |
9(56.25)
7(43.75) |
37(51.39)
35(48.61) |
0.124 |
0.725 |
糖尿病史 [n (%)] |
13(81.25)
3(18.75) |
28(38.89)
44(61.11) |
9.440 |
0.002 |
高血压史 [n (%)] |
6(37.50)
10(62.50) |
23(31.94)
49(68.06) |
0.018 |
0.894 |
PLT(×109/L, x ±s) |
158.26±32.68 |
61.25±16.58 |
17.267 |
0.000 |
Child-Pugh 分级 [n(%)] |
14(87.50)
2(12.50) |
26(36.11)
46(63.89) |
13.944 |
0.000 |
门静脉内径(cm, x ±s) |
1.53±0.19 |
1.20±0.15 |
7.571 |
0.000 |
2.3 多 因 素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 结果显示, 有糖尿病史、PLT 水平高、Child-Pugh 分级为 C 级、门静脉内径增加均为慢性乙肝肝硬化 患者发生 PVT 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P<0.05)。 见表 2、表 3。
表 2 赋值表
自变量 |
变量类型 |
赋值情况 |
糖尿病史 |
分类变量 |
1= 有,0= 无 |
PLT |
连续变量 |
代入原值 |
Child-Pugh 分级 |
分类变量 |
1=C 级,0=B 级 |
门静脉内径 |
连续变量 |
代入原值 |
|
表 3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
因素 |
β 值 |
|
SE |
Wald/χ2 值 |
P 值 |
OR 值(95%CI) |
有糖尿病史 |
1.648 |
|
0.610 |
7.299 |
0.007 |
5.197(1.572~17.180) |
PLT 水平高 |
0.014 |
|
0.004 |
11.433 |
0.001 |
1.086(1.078~1.994) |
Child-Pugh 分级为 C 级 |
2.107 |
|
0.672 |
9.827 |
0.002 |
8.226(2.203~30.176) |
门静脉内径增加 |
0.413 |
|
0.801 |
18.160 |
0.000 |
1.033(1.007~1.158) |
3 讨论
PVT 已成为影响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 要并发症,且合并 PVT 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病 死率明显高于未合并 PVT 的患者 [7] 。本研究结果显 示, PVT 发生率为 18.18%。提示慢性乙肝肝硬化 患者发生 PVT 较为常见。因此,积极寻找慢性乙 肝肝硬化患者发生 PVT 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可见,有糖尿病 史、PLT 水平高、Child-Pugh 分级为 C 级、门静脉 内径增加均为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 PVT 的独 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 (1)有糖尿病史。高血 糖为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存在糖尿病史的患者血糖 水平较高,而高血糖提示患者机体内分泌紊乱,导 致内皮细胞分泌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进 而使机体多种凝血途径激活,最终增加 PVT 发生 的风险 [8] 。对此建议,需控制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 血糖水平, 以降低 PVT 发生风险。(2)PLT 水平高。 PLT 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止血过程中,且其含有 的抗纤溶因子可抑制纤溶系统活动,可使形成的血 凝块无法快速溶解 [9] 。另外,相关研究指出, PLT 膜表面蛋白 CD62P 是 PLT 活化后分泌的一种糖蛋 白, 可直接反映 PLT 活化情况及功能, 已成为血栓 性疾病形成的基础 [10] 。因此, PLT 水平越高,越容 易发生 PVT。对此建议,临床需严密监测患者 PLT 水平, 以预防 PVT 发生。(3)Child-Pugh 分级为 C 级。Child-Pugh 分级常被临床用于量化评估肝硬 化患者的肝脏功能 [11]。肝脏可合成蛋白 C、抗凝血 酶Ⅲ、蛋白 S 等因子, 而 Child-Pugh 分级 C 级患 者的肝脏功能较差,合成上述因子的能力较低,导 致凝血与抗凝机制失衡,易引起高凝状态,增加 PVT 发生风险 [12-13]。对此建议, 慢性乙肝肝硬化患 者应分等级进行监护。(4)门静脉内径增加。门 静脉内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流速度,极易 形成涡流,促进血栓形成,增加 PVT 发生风险 [14]。 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其结果尚需后续增大 样本量,开展深入研究予以印证。综上所述, 有糖尿病史、PLT 水平高、Child- Pugh 分级为 C 级、门静脉内径增加均为慢性乙肝 肝硬化患者发生 PVT 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Faccia M, Ainora ME, Ponziani FR, et al.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cirrhosis: Why a well-known complication is still matter of debate[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9,25(31):4437-4451.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年版) [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 (3):389-400.
[3] 原永明,章晓鹰,顾超,等 .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S 蛋白变异分析 [J]. 检验医学,2020,35(5):428-433.
[4] 王彤,牛焕章,杜廷伟,等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抗凝治疗效果研究 [J]. 深圳中西医结合 杂志,2021,31(17):134-136.
[5] 中华消化杂志 . 乙肝肝硬化诊疗规范专家共识 2014[J]. 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2):99.
[6] 池添雨,张玫 . 肝硬化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1):17-19.
[7] 赵鹏,王磊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7):957-959.
[8] 王亮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分析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6):626-628.
[9] 谢晓民,陈晶 . 血小板活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J]. 河北医药,2012,34(3):437-439.
[10] 邓宏宇,李珍艳,王小泽,等 . 肝硬化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进展 [J]. 四川医学,2020,41(3):105-112.
[11] 刘丽, 江颖仪, 刘景 . 不同 Child-Pugh 分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胰岛素分泌情况及其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分析 [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2):324-328.
[12] 胡鹏 . 肝病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 [J]. 肝脏,2018,23(4):291-292.
[13] Valentin N, Korrapati P, Constantino J, et al. The role of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8,30(10):1187-1193.
[14] 刘皎皎,戴玲,薛敬东,等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抗凝治疗效果探讨 [J]. 实用医院 临床杂志,2019,16(4):167-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