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8 10:35: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95 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7) 和观察组( n=48)。对照  组予以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乙肝病毒  (HBV)-DNA 转阴率, 治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肝功能指标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水平、肝纤维化指标 [ 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PC Ⅲ) ] 水平、T 细胞亚群指标(CD3+、 CD4+ 、CD8+ 、CD4+/CD8+ )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 2、3 个月,观察组 H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ALT、AST、TBIL、HA、LN、Ⅳ -C、PC 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治疗后, 两组 CD3+ 、CD4+ 、CD4+/CD8+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CD8+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替诺  福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提高 HBV-DNA 转阴率,降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改善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  替诺福韦治疗。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替诺福韦;多烯磷脂酰胆碱;肝纤维化;肝功能;T 细胞亚群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combined with Tenofovir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95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7)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8).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ablet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capsules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3 months. The negative rat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DNA, the levels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total bilirubin (TBIL)], the liver fibrosis indexes [hyaluronic acid (HA), laminin (LN), type IV collagen (IV-C), type III procollagen (PCIII)] and the T cell subsets indexes (CD3+, CD4+, CD8+, CD4+/CD8+),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2 and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s of HBV-DN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ALT, AST, TBIL, HA, LN, IV-C and PCIII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D3+, CD4+  and CD4+/CD8+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CD8+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combined with Tenof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can increase the negative rate of HBV- DNA, reduce the levels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nd liver fibrosis indexes, and improve the levels ofT cell subsets index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Tenofovir treatment.

  【Key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Tenofovir; Polyenephosphatidylcholine; Liver fibrosis; Liver function; Tcell subset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 是由乙肝病毒(HBV) 感染所致,HBV 侵袭肝脏可引起肝损害,促使肝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1-2]。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其中替诺福韦可抑制 HBV 复制,但单用该药疗效未达预期 [3] 。多烯磷脂酰胆碱可逆转肝纤维化进程,还可修复肝细胞膜损伤,改善肝功能 [4-5] 。本文观察多 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 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本  院收治的 95 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  究。纳入标准:符合《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中相关诊断标准 [6] ;经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  查等确诊;入组前 2 周内未服用抗病毒、保肝药物  治疗;首次确诊。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  敏;合并心、肾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自   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药物性肝病或多种病毒性肝炎  重叠感染;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  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  书,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 2021-02-009)。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组( n=47) 和观察组( n=48)。对照组: 男 28 例, 女 19 例; 年龄 35~57 岁, 平均(46.32±5.27) 岁; 病程 7~17 个月,平均(12.06±2.17)个月;Child-Pugh  分 级:A 级 34 例,B 级 13 例。  观 察 组: 男 25 例, 女 23 例;  年 龄 34~60 岁,  平 均(47.06±6.11) 岁; 病程 6~20 个月, 平均(13.05±3.32)个月;Child-Pugh  分级:A 级 31 例,B 级 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予以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富马酸替诺福韦二  吡呋酯片(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73246,0.3 g) 口 服 治 疗, 0.3 g/ 次,1 次 /d。 共治疗 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  胶囊 [ 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9010, 228 mg] 口服治疗, 456 mg/ 次, 3 次 /d, 1 个月后调整剂量为 228 mg/ 次,3 次 /d。共治疗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 HBV-DNA 转阴率 [7]。 于治疗 1、2、3 个月时, 采用美国 ABI Prism7500  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检测。HBV-DNA 转阴标准: HBV-DNA 水平 <103  copies/mL。(2)  比较两组治  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肝功能指标水平。采集两组空  腹外周静脉血 5 mL, 以 3500 r/min,离心半径 10 cm, 离心 10 min,留取血清保存待检。采用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水平。 (3)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 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PC Ⅲ) 水平。(4) 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 、CD4+ 、CD8+ 水平,并计算 CD4+/CD8+ 。(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HBV-DNA 转阴率比较    治 疗 1 个 月,两组 HBV-DNA 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 2、3 个月,  观察组 H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ALT、AST、TBIL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ALT、AST、TBIL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 HA、LN、Ⅳ -C、 PC Ⅲ水平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HA、 LN、Ⅳ -C、 PC 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治  疗前,两组 CD3+ 、CD4+ 、CD8+ 、CD4+/CD8+ 水平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CD3+ 、CD4+ 、CD4+/CD8+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CD8+ 水平均低于治  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4。

\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

  3  讨论

  慢性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可能与 HBV 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失衡等有关,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为保护肝细胞功能和抑制 HBV 复制 [8] 。已知富马 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经口服后可在羧酸酯酶的水 解作用下生成替诺福韦,抑制 HBV 复制,但单用 该药效果有限 [9]。

  多烯磷脂酰胆碱可减轻肝细胞损伤,延缓肝纤  维化进程;还可增强肝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善溶酶  体功能,促进受损肝细胞再生 [10] 。本研究结果显  示,观察组治疗 2、3 个月的 HBV-DNA 转阴率均  高于对照组,ALT、AST、TBIL、HA、LN、Ⅳ -C、 PC 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富马酸替诺  福韦可抑制 HBV 复制,减轻肝功能损伤;而多烯  磷脂酰胆碱可改善肝脏代谢,减少肝细胞变性、凋  亡,抑制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11-12]。

  T 细胞亚群介导的免疫应答与肝硬化、肝纤维  化密切相关,HBV 复制增多可导致机体出现免疫  功能紊乱 [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  察组 CD3+ 、CD4+ 、CD4+/CD8+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替诺福韦可有效调节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提高 HBV-DNA 转阴率,降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改善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替诺福韦治疗。

  参考文献

  [1]    蔡翠珠,黄少君,曾露慧,等 . 益气化浊解胀汤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谷草转氨酶 - 血小板比值指数的影响 [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 ,38(8): 229-232.

  [2]    葛苒苒,林秀芳,杜学峰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J].中国现代医生,  2022 ,60(18): 145-148.

  [3]    赵媛,曹耀章,李小鹏 .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肝爽颗粒 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的影响 [J]. 海南医学,  2023 ,34(10): 1383-1387.

  [4]    何雄志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 血清白细胞介素 -10、白细胞介素 -21 水平的影响 [J]. 吉林医 学, 2022,43(6): 1606-1608.

  [5]    谈晓洁,汪蕾 . 益气祛瘀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 肝早期肝硬化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 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27): 3048-3051.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 肝硬化中西  医结合诊疗共识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1,19(4): 277-279.

  [7]    吴亚萍,徐勋,张美萍 .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对慢性乙肝早 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医师杂 志, 2020 ,22(11):1739-1741.

  [8]    高得勇,娄小丽,马爽,等 .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T 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J].肝脏, 2021 ,26(10): 1142-1145.

  [9]    胡会芬,刘雯,谭林 . 富马酸替诺福韦联合扶正化瘀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J]. 河北医学, 2021 ,27(4): 686-692.

  [10]   许海苗,郑瑞琦,丁惠国 . 匹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 ,26(3): 352-355.

  [11]   马恺, 黄宁, 周川平 . 血清 CA125 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J]. 贵州医药,2020,44(10): 1630-1631.

  [12]   高凌燕, 陈杰, 王江 . 软肝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并发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6): 691-693.

  [13]   孟玉丽,王斌,张红旭 .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 CD16+ 单核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 ,17(6): 23-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70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