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该院完成血制 品成分输注的 60 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指导输血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 4 项检查指导输 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TEG 检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血制品输注量、凝血状态指标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 酶时间(TT) 、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均少 于对照组,冷沉淀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1、24 h 两组 APTT、TT、PT 均短于术前,FIB 水平均高于 术前,且术后 24 h 两组 APTT、TT、PT 均短于术后 1 h, FIB 水平高于术后 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术前、术后 1 h、术后 24 h, 两组间 APTT、TT、PT、FIB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EG 检测指导临床输血可减少血制品输注量, 以及降低术后再出血率, 优于常规凝血 4 项检测指导输血效果。
【关键词】 输血;血栓弹力图;血制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术后再出血
Effects of thrombelastogram in guidance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ZHU He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of Shangqiu Central Hospital, Shangqiu 476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thrombelastogram (TEG) in guiding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who completed blood product component infu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lood transfusion guidance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uided by four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uided by TEG test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product infusion dosage, the coagulation status indicator levels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hrombin time (TT),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PT), fibrinogen (FIB)], the rebleeding rate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usage of plasma and platele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usage of cryoprecipitate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1 h and 24 h after the surgery, the levels of APTT, TT and P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 and the levels of FI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 24 h after the surgery, the levels ofAPTT, TT and PT in both groups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1 h after the surgery, the FIB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1 h after the surger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PTT, TT, PT, and FIB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surgery as well as 1 h and 24 h after the surgery (P>0.05). The postoperative rebleeding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TEG test in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blood product transfusion and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rebleeding rat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four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s.
【Key words】 Blood transfusion; Thrombelastogram; Blood produc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Thrombin time; Postoperative rebleeding
严重创伤、重大手术等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凝 血功能障碍,需及时进行输血治疗,以保证患者安 全 [1]。因此, 精确评估患者凝血的功能状态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医生多根据患者血常规、凝血 4 项来评 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并指导输血治疗,常导致血制 品输注不足或过量,且检测耗时较长,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2] 。血栓弹力图(TEG)可检测 凝血至血凝块产生至最后稳固的全过程,利于及时、 精确检测患者的全血凝血状况,弥补常规凝血检测 的不足,可目标性指导临床输血 [3] 。本文观察 TEG 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于本院就诊且完成血制品成分输注的 60 例 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 18 岁; 术中出血量 >1000 mL,需进行输血治疗;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6 分 [4] ;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术前凝血功能紊乱;术前 2 周内接受过 输血治疗;存在肝功能原发性损害;正在服用抗 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根据指导输血方式不同分为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男 18 例,女 12 例; 年龄 23~68 岁, 平均(38.25±3.48) 岁; 美国 麻醉师协会(ASA) 分级 [5]: Ⅰ级 18 例, Ⅱ级 12 例。观察组男 20 例, 女 10 例; 年龄 25~67 岁, 平 均(38.28±3.50) 岁;ASA 分级: Ⅰ级 17 例, Ⅱ 级 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1 h、术后 24 h 检 测患者常规凝血 4 项,采集患者空腹(>8 h)肘静 脉血 3 mL(采用含 0.2 mL 枸橼酸钠的一次性血凝 测定管) ,需避免产生气泡,以 2500 r/min 的速 率,离心半径 8 cm, 离心 10 min, 采集血浆, 采 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迈瑞 C2000-A,京械注准 20162221411)及配套试剂盒检测患者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凝 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FIB) 。正常参 考 值:APTT 为 25~37 s, 延 长 10 s 为 异 常;TT 为 12~16 s, 延长 3 s 为异常;PT 为 11~14 s, 延长 3 s 为异常; FIB 为 2~4 g/L。若 APTT、PT 延长 >1.5 倍, FIB<0.8 g/L, 需补充冷沉淀; APTT、PT 延长 >1.5 倍, FIB 正常或接近正常,需补充血浆, 根据临床经验 指导其他血液制剂输入。
1.2.2 观察组于术前、术后 1 h、术后 24 h 进行常 规凝血 4 项、TEG 检测,用 19 G 蝶形针吸取患者 空腹(>8 h) 肘静脉血 4.5 mL, 放于含 3.2 % 枸橼 酸钠试管中,封口后上下翻转 3 次,使血与枸橼酸 钠充分混合,放置于室温下超过 15 min 后,采用 血栓弹力图仪(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FMS LEPU-8800 型, 京械注准 20162220944) 及 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具体步骤:检测前需查看仪 器线路、通电、指示灯情况,确认测试杆处于锁定 位置,将样品放于杯槽中,一手扶住仪器顶部,另 一只手将杯槽沿滑杆上移至通道底部,按住压杯槽 下方白色按钮 3 次,杯槽下滑至平台,双手拇指按 压杯槽放下,确保杯子不被弹出,操作界面选定通 道、样本类型,增加患者信息,将 1.0 mL 血液标 本加入至活化凝血检测试剂瓶中,上下颠倒 5 次, 静置 3 min,从试剂瓶中取出 340 μL 标本,沿样品杯壁缓慢注入相应的通道,将杯架沿着滑杆上移 至通道底部,控制板扳到检测位置,点击软件开始 进行检测,经过电脑收集和分析软件处理,描记出 TEG 图像,记录凝血反应时间(R) 、最大血凝块 强度(MA) 、血块生成时间(K) 、血块聚合速率 (α 角度)参数。TEG 凝血正常参考值: R 值为 5~10 min;K 值 为 1~3 min;α 角 度 为 53~72 °; MA 值为 50~70 mm。输血指征以 TEG 结果为主, 参考凝血 4 项指标,若 R 值 >10 min 提 示 凝 血 因子减少,需输注 15 mL/kg 新鲜冰冻血浆; MA 值<50 mm表示血小板功能减弱, 需输注1份血小板;α 角度 >72 °,需输注 13 U 冷沉淀;根据临床经 验指导其他血液制剂输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制品输注量,包 括术中血浆、血小板、冷沉淀使用量。(2)比 较两组不同时点凝血指标水平,包括术前、术后 1 h、 术 后 24 h 的 APTT、TT、PT、FIB。(3) 比 较两组术后再次出血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制品输注量比较 观察组血浆、血小 板输注量均少于对照组, 冷沉淀输注量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不同时点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术后 1、 24 h 两组 APTT、TT、PT 均短于术前,FIB 水平均 高于术前, 且术后 24 h 两组 APTT、TT、PT 均短 于术后 1 h, FIB 水平高于术后 1 h,差异有统计学 意 义(P<0.05); 但 术 前、 术 后 1 h、 术 后 24 h, 组间 APTT、TT、PT、FIB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 组 术后 再 出 血 率和 住 院 期 间病 死 率 比 较 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 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住院 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TEG 是一项全血凝血功能检测技术,可对凝 血、纤溶构成、血小板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测,整体 评估凝血到纤溶的全过程,与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比 较,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且可提供更多凝血信 息,对临床输血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6] 。目前, TEG 已在临床广泛运用,特别是急诊创伤、血液 内科、产科等,可指导成分输血、判断抗凝药物疗 效、预防血栓等 [7-8]。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血浆、 血小板输注量均少于对照组,冷沉淀输注量多于对 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 TEG 是一种评估凝血过程 中凝血块强度的检测方法,可同时提供血栓形成和 FIB 溶解两大凝血组成部分的信息,较 APTT、PT 可更早检测到机体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利于早期 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 [9]。TEG 检测除可反映凝血因 子的功能变化外, 还可识别凝块强度和溶解的变化, 可准确提示患者的输血需求。此外, 当 FIB 正常时, TEG 检测中 α 角度下降, K 值延长, 需补充冷沉淀, 但常规 4 项检查中缺乏相关提示内容,临床若选择 输入血浆,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凝情况。本研究 结果还显示,术前、术后 1 h、术后 24 h,两组间 APTT、TT、PT、FIB 比较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 可能是 TEG 检测指导临床输血时,计算机通过估算 R 值、K 值、α 角度、MA 值等变化来判断患者 的凝血情况,且可实时动态监测,利于有效鉴别凝 血障碍类型,进而针对性治疗,改善凝血功能 [10]。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 照组,这与文献报道相类似 [11] 。但 TEG 检测在体 外小烧杯中进行,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出现结 果判断失误,应综合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已知临床 指导输血指标检测与外科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病死 率之间呈负相关 [12 ]。本研究结果又显示,两组住 院期间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本研究纳入 样本量过少有关,该结果还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 TEG 检测指导临床输血可减少血制 品输注量,以及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优于常规凝血 4 项检测指导输血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广平,李代红 .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策略及研究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2019,39(6):605-609.
[2] 张斌 . 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动态监测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3): 4302-4303.
[3] 蔡晓娜,董莹莹,谢佳慧 . 血栓弹力图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16):2674-2676.
[4] Bahtouee M,Eghbali SS,Maleki N, et al.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sco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mortality predi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single-centre study from Iran[J]. Nurs Crit Care,2019,24(6):375-380.
[5] 赵以林,罗爱林 . 2018 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适度镇静和镇痛指南解读 [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27(1):24-28.
[6] 王建锋,张琼 . 血栓弹力图仪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 [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5):800-801.
[7] 王琦,李立宏,田小溪,等 . 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指标在严重创伤性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海南医学, 2020, 31(21):2790-2792.
[8] 盛卫峰,刘晓艳,毛佩敏,等 . 血栓弹力图在监测产后输血治疗中的意义 [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4):349-351.
[9] 陈红霞 .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23(2):11-13 .
[10] 张健, 马莉, 刘慧玲, 等 . 血栓弹力图参数对创伤急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448-1452.
[11] Pressly MA, Parker RS, Neal MD, et al. Accelerating availability of clinically-relevant parameter estimates from thromboelastogram point-of-care device[J].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20,88 (5):654-660.
[12] 庞建,马婷,孙杨,等 . 中国不同区域 20 家三级综合医院外科大量输血后血常规及凝血检测频率与病死率的关联性分 析 [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8,33(6):73-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