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价值,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以本市直接供血单位血液中心和所有储输血科( 共 10 所)建立前后的临床供血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市血液中心设为对照组,所有储输血科建立前后的临床供血资料为研究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储输血科建立前后,与市血液中心相比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供血面积、供血人口、临床用血量以及成分输血比例的变化。结果 储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供血面积为 12560.78km2,供血人口为 853.4 万,均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P<0.05);建立储输血科后,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临床用血量全血为 12314U,红细胞类为 16231U,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P<0.05);储输血科建库前的成分输血比例为 3.14%,明显低于市血液中心(P<0.05);储输血科建库后的成分输血比例为93.18%,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P<0.05);储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的增长率为 90.04%,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建设储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模式,能够提高临床供血的供血面积以及供血人口数,不仅可以缓解市区血液中心临床供血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的技术水平,推进科学合理输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储输血科;市血液中心;临床供血;价值探究
本文引用格式:蔡晶波 . 建立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价值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1):86,89.
0引言
市血液中心一般为直接供血的主要单位,通常的情况下为唯一供血单位。临床用血需求量大,且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用血需求量还在呈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及时的供血,能够为抢救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宝贵的时间 [1]。目前市血液中心供血需求量大,但供应量相对较少, 且难以照顾到市区边缘城镇区域等的临床需要 [2]。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增加血液储存量,提高临床供血的利用率, 对于临床上及时救治病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本研究以本市直接供血单位血液中心和所有储输血科建立前后的临床供血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究储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价值,并总结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按照国家《献血法》和卫生部血液《管理办法》等法规 [4],以本市直接供血单位血液中心和所有储输血科(共 10 所)建立前后的临床供血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规模、内部人员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以本市直接供血单位血液中心和所有储输血科(共 10 所)建立前后的临床供血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市血液中心设为对照组,所有储输血科库建立前后的临床供血资料为研究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储输血科建立前后,与市血液中心相比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供血面积、供血人口、临床用血量以及成分输血比例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均采用 SPSS18.0 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 ± 标准差( ±s)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 SPSS18.0 软件进行 t 检验。P<0.05 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市血液中心与储输血科(10 所)建库前后基本情况、供血量以及成分输血比例的变化。见表 1。储输血科提供
临床供血模式的供血面积为 12560.78km2,供血人口为 853.4万,均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P<0.05);建立储输血科后,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临床用血量全血为 12314U,红细胞类为16231U,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P<0.05);储输血科建库前的成分输血比例为 3.14%,明显低于市血液中心(P<0.05);储输血科建库后的成分输血比例为93.18%,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P<0.05);储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的增长率为 90.04%,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临床供血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如何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供血模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临床研究表明,加强研究如何建立临床供血模式网络,保证临床用血需求,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而储输血科的建立,符合《献血法》、《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由当地卫生部门逐层审核, 按照规范化的国家文件进行建立,对内为本医疗机构输血科(输血科),对外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及乡镇医院临床用血的储供任务,实践证明这一临床供血的模式是切实可行的,输血科直接供血距离近,缩短供血时间,规范了储血条件,使血液安全进一步得以保障 [6-8]。本研究通过以本市直接供血单位血液中心和所有储输血科建立前后的临床供血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储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供血面积为 12560.78km2,供血人口为 853 万,建立储输血科后,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临床用血量全血为 12314U,红细胞类为 16231U,明显高于市血液中心;储输血科建库前的成分输血比例为 3.14%,储输血科建库后的成分输血比例为 93.18%,储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的增长率为 90.04%,可见储输血科建立后临床供血比例增加,对于临床供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建设储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模式,能够提高临床供血的供血面积以及供血人口数,不仅可以缓解市区血液中心临床供血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的技术水平,推进科学合理输血,从而大大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种临床供血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静,徐莉 . 充分发挥医院输血科作用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探讨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08.
[2]程勤侦,杨群身,赵晓嘉 . 城市远郊储输血科的建立及其信息网络化管理对输血安全的保障 [J]. 中国输血杂志,2008(04):299-300.
[3]邹峥嵘,周国平,朱永明 . 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085-1087.
[4]李维,田耘博,何涛,等 . 血液筛查实验室能力验证与检测能力提高初探 [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104-1107.
[5]杨满文 . 血液检测呈假阳性无偿献血者探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87):76-77.
[6]李执如 , 李文 , 高加良 , 等 . 血站 NAT 检测试剂调查和血液筛检结果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41(14):2619-2622.
[7]葛红卫 , 王鸿捷 . 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方法确认的技术实践 [J]. 中国输血杂志 ,2014,27(04):345-348.
[8]于磊 , 陈瑜 , 贾俊杰 , 等 . 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设备性能比对方法探讨[J]. 中国输血杂志 ,2014,27(04):349-353.
《建立输血科提供临床供血模式的价值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17/2018101702573187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