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强化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20 10:55: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76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予以强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前后肌力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BI) 评分。  结果: 观察组康复训练后肌力分级、FMA 评分及 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  可提高患者肌力、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关键词】  强化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肌力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LIU Wenli1, CHEN Jiayan2
(1.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 Jinan 250022 Shandong, China;
2.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PLA Naval 971 Hospital, Qingdao 266001 Shando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table method,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muscle strength classification, th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FMA) score and the Barthel index (BI)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sults: The muscle strength classification, the FMA score and the BI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can improve the muscle strength, the limb function and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these patient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 words】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Limb function; Muscle strength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由脑组织缺氧、缺 血引发的脑血管疾病,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可导致偏瘫、认知障碍等后遗症,降低患者生命质 量 [1]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尽早开展康复锻炼,可促 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提高患 者生命质量 [2]。常规康复护理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整体干预效果不理想;而强化康复护理在传统康复 护理基础上增加了中医康复理疗、平衡能力训练、 心理护理等内容,能有效提高康复效果 [3] 。本文观 察强化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 2018 年 10 月 至 2020 年 10 月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76 例脑梗死偏瘫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满足《中国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  》中脑梗死诊断标准 [4] ;处于脑梗死康复期,伴有单侧偏瘫。排除标 准:其他因素导致的运动障碍;合并恶性肿瘤、严 重营养不良或严重心肺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存 在精神、心理障碍。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 审批(批准文号 2018071521),  且患者及家属均 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观察组男 25 例,   女 13 例;   年 龄 42~80 岁,   平 均(61.82 ± 6.44)岁;  病程 1~6 个月,  平均(3.92±0.54)个月; 偏瘫部位:  左侧 20 例,  右侧 18 例;  受教育时间 8~16 年,  平均(12.82±2.41)年;  体质量 54~90 kg, 平 均(67.82±6.44)kg。  对 照 组 男 26 例,   女 12 例;   年 龄 44~78 岁,   平 均(61.68±6.37)  岁;   病 程 1~6 个 月,   平 均(3.89±0.49)个月;偏瘫部 位:  左侧 22 例,  右侧 16 例;  受教育时间 9~17 年, 平 均(12.76 ±2.37)  年;  体 质 量 56~88 kg,  平 均 (67.71±6.57)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在患者住 院期间指导其学会上、下肢功能锻炼的基本动作, 同时嘱家属每天帮患者进行按摩、拉伸等被动功能 训练,  并做好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肢体痉挛、 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预防,鼓励患者出院后 坚持康复锻炼,定期来院复查。

      观察组予以强化康复护理。(1)运动功能康 复。开展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锻炼,上肢训练从手 指关节并拢、屈伸训练,逐渐过渡到肘关节旋转、 屈伸训练。下肢训练从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坐位、 站立训练,逐步过渡到行走、爬楼梯等训练,同时 注重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功能锻炼,以小关节 逐渐过渡到大关节,  并进行手部精细化功能训练, 每次 15~20 min,3 次 /d。(2)中医推拿按摩。揉 按、拿捏患者患侧肢体,  以拇指按揉环跳、足三里、 合谷、曲池、尺泽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 5 min, 2 次 /d。按摩淋巴密集区域,如腹股沟、腋窝、锁 骨上窝、颌下等,直至出现热感,每次 30 min, 2 次 /d。(3)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既往成功康 复的脑梗死偏瘫案例,告知患者通过积极配合医护 人员完成康复治疗,患者恢复自主生活能力的希望 较大,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依从性,并叮嘱家属多 安慰、鼓励患者,对患者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 (4)  日常活动功能康复。待患者肌力恢复后,  指 导其自行完成刷牙、洗脸、穿衣等练习,可指导家 属在家中安装扶手、栏杆等设施,避免患者跌倒。 (5)强化平衡功能训练。采用 Biodex 动静态平衡 训练仪,让患者站立在训练仪平台,依次进行静态 训练(患者双手自然下垂,不触碰任何物体,通过 显示屏掌握身体重心平衡和姿势稳定)和动态训练 (平台前后或左右摇动, 让患者在动态平面下站立, 保持身体平衡),5 min/ 次,1 次 /d,  5 次 / 周。  

1.3   观察指标   康复训练 4 周后评价以下指标。 (1)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前后肌力情况。1 级:肌 肉收缩轻微,肢体不能活动。2 级:肢体可在床上 水平移动,  不能离开床面。3 级:  肢体可离开床面, 但对阻力活动不能抵抗。4 级:对一般性的阻力可 以抵抗,但对正常阻力的抵抗较差。(2)比较两 组康复训练前后肢体功能。采用 Fugl-Meyer 运动 功能量表(FMA) 评价,  总分 100 分,  上肢占 66分,  下肢占 34 分,  肢体功能与分值呈正相关。(3) 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前后自理能力。采用 Barthel 指 数(BI)评价,包括进食、洗漱、修饰、穿衣、如 厕、排便、床椅转移、平地运动、上下楼梯等,总 分 100 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 练后, 两组肌力均改善, 且观察组分级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

2.2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 FMA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两组上肢和下肢 FMA 评分均高于训练 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

2.3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 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两组 BI 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 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患者因脑组织长期处于缺 氧、缺血状态,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偏 瘫及其他后遗症 [5] 。脑梗死偏瘫以主动运动控制、 协调能力降低、肌力减退为主要症状,显著降低了  患者生命质量 [6]。

      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受损的中枢 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代偿性,通过积极、有效 的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 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肢体痉挛症状 [7] 。但传 统康复护理内容较简单,且随意性、盲目性较强, 患者依从性较差,康复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机体 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肌力分级、 FMA 评分及 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强化康复护理采取系统化、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方 案,并结合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自信心,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促进肌 力和肢体功能恢复 [8] 。中医推拿按摩可对皮肤、关 节等部位的触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加快大脑中枢运 动功能冲动信号传导,诱导新生突触形成,提高自  主运动功能 [9] 。而鼓励患者自主进行刷牙、洗脸、 穿衣等练习,不仅能提高其自理能力,还有助于提 高大脑神经功能。此外,通过动静态平衡训练仪, 可较好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  有利于提高其站立、[10]

     综上所述,强化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 中,可提高患者肌力、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    孙慧敏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29(5):  618-620.
[2]    杨红,张智如,董玉君 . 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 (14):  217-218.
[3]    黄立琼 . 强化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  43-44.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38 (2):  136-144.
[5]    史晓丽 . 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致偏瘫患者中的效果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4):  2500- 2502.
[6]    卓叶雯,詹陈菊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初次脑梗死偏瘫病人自理能力的影响 [J]. 全科护理,  2019,  17(1):  68-70.
[7]    韩璐璐 .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18):  1377-1382.
[8]    郭清丽,欧秋燕,梁洁莹 . 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1):  176-178.
[9]    徐东霞,徐夏霞,奚琼霄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新中医,  2020,  52(8): 179-181.
[10]   刘敬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  41(2):  161-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45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