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美罗培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24 09:44: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美罗培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的效果。  方法: 选取 62 例 PM 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 [C 反应蛋白 (CRP) 、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 ] 水平、脑脊液指标(白细胞计数、葡萄糖浓度)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7%,高于对照组的 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 CRP、PCT、  MMP-9 水平 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脑脊液葡萄糖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 PM 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脊液葡萄糖浓度,降低血清 CRP、PCT、MMP-9 水平和脑脊 液白细胞计数,效果优于头孢曲松治疗。

【关键词】  美罗培南;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葡萄糖;不良反应

      化脓性脑膜炎(PM)是各种化脓性细菌所致 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 病 [1] 。头孢曲松常作为未确定病原菌的化脓性脑膜 炎的首选用药,但部分患儿疗效未达预期;美罗培 南是一种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治疗多种感染 性疾病。本文观察美罗培南治疗 PM 患儿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 本院收治的 62 例 PM 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 PM 诊断标准 [2] ;年 龄 6 个月至 12 岁;  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排除 标准: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疾病;合并 其他急慢性感染;合并脏器器质性病变;合并其 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家长知情本研究内容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1209)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男 14 例,女 17 例;年龄6 个月至 11 岁, 平均(4.39±1.03)岁;病程 2~10 d, 平均(5.06±2.16) d。观察组:  男15例,  女16例; 年龄 6 个月至 12 岁,  平均(4.42±1.06) 岁;  病程 2~9 d,  平均(5.14±2.0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确诊后均给予降颅内压、减轻水肿、纠正酸碱平衡、增强免疫力等常规对症 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曲松 钠 [ 国药集团致君(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20053557,1.0 g] 静脉滴注治疗,  20~80 mg/kg, 1 次 /d。

      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深圳市海滨制药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10250,  0.5 g)静脉滴注, 40 mg/(kg·次)  ,  1 次 /8 h。两组均连续治疗 7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 发热、惊厥等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水平恢复 正常;有效:发热、惊厥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实 验室指标水平明显恢复;无效:发热、惊厥等临 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 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采集外周静脉血 3 mL,3000 r/min(离心半径 12 cm) 离心 10 min, 取血清,采用贝克曼库尔特 IMMAGE 800 特定蛋白 分析仪测定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9)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 R&D 公司,操 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  比较两组治 疗前后脑脊液指标水平。无菌条件下腰椎穿刺取脑 脊液 3 mL,用希森美康 XT-1800i 全自动血液分析 仪测定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用雅培 C8000 全自动生 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葡萄糖浓度。(4)  比较两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 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7%(30/31),  高于对照组的 74.19%(23/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CRP、PCT 和 MMP-9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CRP、PCT 和 MMP-9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葡萄糖浓度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脑脊液白 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 组葡萄糖浓度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腹泻 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23% (1/31);  对照组发 生皮疹 1 例、腹泻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45% (2/3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χ2=0.000,  P=1.000)。

3  讨论

      PM 患儿临床表现为感染、脑膜刺激征、颅内 压增高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易导致后 遗症。头孢曲松是治疗 PM 的常用药物之一,  其半 衰期较长,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发挥抗菌作用 [3]。

      CRP 和 PCT 均是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 血浆中急剧上升的蛋白质,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 MMP-9 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外基质的 动态平衡,刺激大量促炎因子的产生,加剧炎症反 应。病原菌感染可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导致脑脊 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葡萄糖浓度降低 [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 组;  治 疗 后,  观 察 组 CRP、PCT、  MMP-9 水 平 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脑脊液葡萄糖 浓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美罗培南可透过血 脑屏障,易穿透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且能较容易地进入包括脑脊液在内的大部分体液和组织,达到有效浓 度,发挥抗菌作用,减轻炎性因子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 抑制白细胞进入脑脊液,从而降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减少细菌对葡萄糖的 消耗, 促进葡萄糖浓度恢复 [6-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美罗培南治疗 PM 患儿可提高治 疗总有效率和脑脊液葡萄糖浓度,降低血清 CRP、PCT、MMP-9 水平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效果优于头孢曲松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静,杨赞章,张娜,等 .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 促炎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的关系 [J].山东医药,  2020,  60(14):71-73.
[2] 江载芳,   申昆玲,  沈颖 .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8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017-1022.
[3] 耿美丽 . 美罗培南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71 例疗效评价 [J]. 药品评价,  2021,  18(5):304-307.
[4]梁丽,王利,李丹,等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 液 CRP、PCT、TNF-α 及 MMP-9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  20(3):497-501.
[5] 张艳双,胡晓芳,王璐,等 . 化脓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 临床特征及血常规和脑脊液常规相关指标分析 [J]. 检验医学 与临床,  2019,  16(7):949-952.
[6] 黄妮娜 . 美罗培南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8):1130-1131.
[7] 张涛 . 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对相 关脑脊液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 16(11 ):112-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6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