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应用局部麻醉药物以臂丛阻滞方式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取本院2016至2018年通过手术方案治疗的手臂上肢疾病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在该群体中抽取80例并以随机方式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应传统解剖臂丛阻滞麻醉手段、超声辅助引导下臂丛阻滞局部麻醉手段。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以归纳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结果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所需时间以及VAS评分等指标,观察组相关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效果优良率评价方面,观察组患者所得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上臂手术治疗患者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方式能够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在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方面相对于常规麻醉手段也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巫梓蒙.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55-56.
0引言
在急诊科中进行手臂上肢手术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外伤,手臂外科手术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其他外伤均存在差异[1],因此在对手臂外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时候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预后质量的因素,其中手臂上肢麻醉质量标准进入一个严格的阶段[2]。对手臂外伤手术患者应用传统麻醉手段的局限性正在不断凸显,而随着麻醉技术以及对手臂外伤的了解程度不断深入,麻醉方法也有进一步的完善[3],近年来本院对收治手臂外伤手术治疗患者开始尝试应用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手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本院2016至2018年通过手术方案治疗的手臂上肢疾病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在该群体中抽取80例,以随机方式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3-47岁,平均(38.3±2.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48岁,平均(37.9±2.3)岁。患者在完成分组后对组间各项基线数据分布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提示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常规解剖臂丛阻滞麻醉方式进行治疗,进行手术治疗前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嘱咐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9 h禁饮禁食,让患者的颈部一侧得到最为充分的暴露,给予传统解剖臂丛阻滞麻醉,对前臂进行外旋并把手跟床相互背靠,根据患者反应还有手术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将麻醉剂注入[4]。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汇总应用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方式进行治疗,整体麻醉过程在超声引导辅助之下完成,进行麻醉手术之前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嘱咐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9 h禁饮禁食,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进行臂丛阻滞局部麻醉,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便让颈部得到最为充分的暴露,对前臂进行外旋并把手跟床相互背靠,根据患者反应还有手术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臂丛神经周围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5]。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种麻醉手段下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所需时间以及VAS评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明显),将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麻醉效果:在麻醉后患者整个手术过程均保持安静且没有发生体动,判定为优;在应用麻醉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体动但不会对手术进行造成影响,判定为良;在治疗后患者体动明显且影响手术的进行,判定为差[6]。
1.4统计学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将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麻醉指标。两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所需时间以及VAS评分等指标,观察组相关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2.2麻醉效果。在麻醉效果优良率评价方面,观察组患者所得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2。
3讨论
手臂血管、神经组织相对特殊,在进行麻醉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传统麻醉手段起效时间所需较长,同时患者在完成手术后会感受到明显疼痛,对于整体手术的顺利进行还有患者术后恢复状态都会产生负面影响[7]。在本次研究当中,对传统手臂麻醉还有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手段进行比较,所得数据当中可知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手术指标还是麻醉效果方面均有显著优越性,局部麻醉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应用频率并不少,通过该麻醉手段能够让麻醉药物在臂丛神经周围得到有效扩散,让手臂能够得到理想的麻醉效果,随着其麻醉效果和技术逐渐得到完善,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逐渐被认为是手臂上肢手术当中最为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麻醉手段,不但具备了传统麻醉手段的简单便捷优点,同时也弥补麻醉效果差的缺陷,对于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有充分考虑[8]。
当前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局部麻醉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也逐渐广泛,局部麻醉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段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均极为突出,而且医疗费用相对较低,无需患者承担太大的经济压力,将局部麻醉药物输送到对应的区域并诱发出现神经传导阻滞,从而达到理想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对接受上臂手术治疗患者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方式能够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在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方面相对于常规麻醉手段也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严晓娟,谢建伟.右美托咪定与地塞米松作为局部麻醉药佐剂对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2):156-158.
[2]王焕,姚万军,史若诗,等.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部麻醉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12):1109.
[3]El-Boghdadly K,Brull R,Sehmbi H,et al.Perineural dexmedetomidi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lonidine when added to local anesthetic for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esthesia&Analgesia,2017,124(6):2008.
[4]宋若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151-152.
[5]Ping,Yongmei,Ye,et al.Dexmedetomidine as an adjuvant to local anesthetics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Medicine,2017,96(4):e5846.
[6]刘涌.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6):694-696.
[7]王玥,高歌,赵国庆,等.氯普鲁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1):84-86.
[8]敖程斌,黄月红,胡战兵.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66-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