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评估妇宁阴道膨胀栓治疗宫颈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3个中心360例经检测被确诊为子宫颈HPV持续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妇宁组120例给予妇宁膨胀栓1粒/d+阴道泡腾胶囊安慰剂1粒/d;干扰素组120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1粒/d+膨胀栓安慰剂1粒/d;联合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1粒/d+妇宁膨胀栓1粒/d,连续治疗三个月。评估HR-HPV转阴、腰腹坠痛消失情况、不良反应。结果妇宁组转阴率61.6%,干扰素组58.3%,联合组率82.5%。妇宁组与干扰素无差异(P>0.05),联合组与干扰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后妇宁组病毒载量294.7±75.6,干扰素组280.5±86.7,联合组240.8±84.5,妇宁组与干扰素无差异(P>0.05),联合组与干扰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妇宁组腰腹坠痛消失率95.6%,干扰素组47.7%,联合组95.2%。妇宁组、联合组与干扰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过程,两组并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妇宁膨胀栓单独应用转阴率与干扰素相似,联合治疗转阴率更高。另外妇宁栓对改善患者腰腹坠痛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妇宁;干扰素;膨胀栓;人类乳头瘤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刘晓霞,胡李涛,朱少萍,等.妇宁阴道膨胀栓治疗宫颈HR-HPV持续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III期试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27-228.
0引言
宫颈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年每年新发患者超过50万,新发患者占女性肿瘤第2,流调显示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高达75.4%,HPV是一类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噬上皮细胞的病毒,尤其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对宫颈上皮细胞的侵袭[1]。临床上,大多数女性在感染HPV后,激发机体免疫功能被自动清除,但约10-15%的妇女无法清除,导致HR-HPV持续感染,而进一步发展为CIN1、CIN2、3,最终进展为子宫颈浸润癌[2]。因此HR-HPV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用于清除HPV相对缺乏,除了干扰素,目前还没有其他药物得到临床试验验证。妇宁栓主要成份为莪术油、苦参碱,部分小样本临床研究显示莪术油、苦参碱具有抑制HPV感染的作用,但缺乏大样本规范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基于此评价妇宁阴道膨胀栓治疗宫颈HR-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
1对象和方法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病例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住院部及体检中心,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宫颈HR-HPV感染患者360例。
1.2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3]:(1)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HC-ⅡHPV(第二代分子杂交捕获技术):结果≥1.0pg/mL为阳性;(2)非妊娠期、非哺乳期,年龄在25~64岁之间,且有性生活的女性;(3)签署知情同意书;(4)近期未参加临床试验,也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5)近期无生育要求,宫内无节育器;(6)TCT检测,无CIN2及3级。排除标准:(1)年龄<25岁或>65;(2)孕产妇、哺乳期妇女;(3)有严重心血管、肿瘤、血液等消耗性疾病,生存周期可能低于12个月;(4)精神疾病患者;(5)TCT显示HSIL、癌变,阴道镜、病理组织活检示宫颈病变程为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6)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剔除标准:未按照疗程给药;严重的不良反应者;失访者。
1.3研究方法[4]
1.3.1标本采集及检测
取材:检查前3天内无性生活,阴道给药及阴道侵袭性操作,于月经干净3天检查;HC-ⅡHPV检测:膀胱截石位,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棉签擦净宫颈表面分泌物,专用宫颈采样器刷取患者宫颈移行带细胞,4℃下进行冷藏,进行检测,可检测13种高危型HPV。TCT检测:宫颈刷深入宫颈,采集移行带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析。
1.3.2治疗方法
妇宁组:诊断后给予妇宁阴道膨胀栓1次/日,利用给药器直接送至宫颈口,隔日给药,第二日给予阴道泡腾胶囊安慰剂,阴道弯窿近宫颈口处置药1日/次,两药均为隔日应用。干扰素组:诊断后给与阴道膨胀栓安慰剂,第二日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两药均1次/日,隔日应用。联合组:诊断后给予妇宁阴道膨胀栓,第二日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两药均1次/日,隔日应用。三组均连续用药三个月。两组用药期间严格避孕,不得从事高危性生活。试验期间禁用其他抗菌素药物、抗病毒药物及其他阴道用药物或疫苗。
1.3.3观察指标
HR-HPV转阴人数;HR-HPV病毒载量平均值;腰腹坠痛消失情况。
1.4数据处理
用SPSS 17.0软件统计计量、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使用t检验,各组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则使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
2研究结果
2.1临床基线
三组平均年龄、性生活年龄、怀孕次数、合并CINI,合并宫颈炎等临床基线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HR-HPV转阴
妇宁组转阴率61.6%,干扰素组转阴率58.3%,联合组转阴率82.5%。妇宁组与干扰素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HR-HPV病毒平均载量比较
三组治疗前病毒平均载量无明显差异,三组相比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治疗3个月后相比治疗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2月后,联合组与干扰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后联合组相比干扰素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干扰素组与妇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4腰腹坠痛消失人数
妇宁组腰腹坠痛消失率95.6%,干扰素组47.7%,联合组95.2%。妇宁组、联合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5不良反应
三组治疗过程,两组并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明显不良事件。
3讨论
HPV属于乳头瘤病毒科,是一类没有包膜的小DNA病毒,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对人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均有特定的亲嗜性。目前HPV有200余种类型,包括皮肤型HPV、粘膜性HPV,其中皮肤感染的HPV导致皮肤扁平疣、尖锐湿疣;黏膜型HPV,尤其是高危型HPV,可能突破粘膜上皮细胞导致疾病,如宫颈疾病[5]。目前HR-HPV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其机制可能与HR-HPVDNA与宿主基因的整合是导致宫颈细胞永生化[6]。在大多数先进国家,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生了显著地下落,而遗憾的是,较多贫穷或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控制、清除HPV持续感染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环节之一[6]。目前清除HPV的药物种类非常有限,已经获得大量循证医学证实的药物仅为干扰素1个,但目前干扰素依然存在转阴率低,且不能减轻患者的腰腹部疼痛。因此如何增加转阴率,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腰腹部疼痛的药物可能更符合临床的需求。妇宁主要成份包括莪术油、苦参碱、黄柏、冰片,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莪术油可抑制HPVE6/E7基因片段表达,抑制HPV病毒DNA复制,同时结合病毒衣壳蛋白L1性质,阻止病毒的吸附与穿入,杀灭HPV病毒;苦参碱类似于嘌呤结构,进入细胞后干扰感染HPV病毒的细胞周期,促进感染细胞凋亡。莪术油、苦参碱可能抑制宫颈癌病变细胞侵袭、迁移、上皮间质转化,从而逆转CIN的进展[7-9]。此外莪术油、苦参碱在临床应用中已被证实可抑制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腰腹坠痛症状。另外膨胀栓是创新剂型,其具有双重优势[10]:(1)直达宫颈,并完全覆盖宫颈病变部位;(2)不发生漏液,药液被持续限制于病变处,且膨胀棉条具有缓释功能,作用持久达6-8h。本临床研究提示:妇宁单独应用转阴率61.6%,干扰素为58.3%,联合治疗为82.5%,说明妇宁联合干扰素可显著提高HPV转阴率。另外研究显示妇宁、干扰素及联合治疗均能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其中联合治疗病毒载量下降更为明显且显著低于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现妇宁栓能显著消除腰腹坠痛,消失率达95.6%,说明妇宁栓的镇痛作用可能是独立于抗HPV之外所产生的。因此通过本次III期临床研究提示,妇宁+干扰素联合治疗方案是子宫颈HR-HPV持续感染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宇,宋淑芳,刘凤.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05):1207-1209.
[2]胡泉.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7):65-67.
[3]李大娟.外用三黄粉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
[4]张玲玲.内服外用中药对宫颈HR-HPV感染的治疗和对HR-HPV感染宫颈局部免疫环境影响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5]朱方培.加味二妙颗粒治疗CINI-Ⅱ合并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研究及P16~(INK4a)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6]林琳,傅亚均,林安平.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J].癌症进展,2019,17(14):1713-1715.
[7]刘发英,邹阳,杨必成,等.莪术醇对人宫颈癌SiHa和HCC94细胞增殖、自噬及凋亡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34(01):62-66.
[8]侯超男,张蔚.苦参碱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其相关蛋白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8):1803-1806.
[9]张小燕,丁晓萍,叶梅,等.莪术油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抑制作用[J].武警医学,2014,25(01):19-23.
[10]李红,刘琳琳,李学民,等.甲硝维参膨胀栓与奥硝唑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性Ⅲ期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05):48-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