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4 15:45: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我院消化科诊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 42 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21 例,实施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照组 21 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 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主要症状积分与次要症状积分更低,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其便秘症状,毒副作用小,在临床上是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慢性功能性便秘

本文引用格式:王钧冬 , 林智 , 谢红艳 , 等.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应用价值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68):236,240.

0引言

便秘是因年龄、饮食习惯、疾病、药物等因素引发的临床常见症状,排除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且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功能便秘的诊断标准,称其为功能性便秘[1]。若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其常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排便次数与排便量减少[2]。由于该病病因、病状复杂,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对其有较好的针对性治疗作用。本研究以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开展研究,探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消化科诊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33~75岁,平均(46.25±4.29)岁,病程1~11年,平均(3.96±1.80)年;对照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9~71岁,平均(47.69±5.24)岁,病程1~14年,平均(4.17±1.72)年,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慢性功能便秘中西医诊断标准且排除出口梗阻型便秘;②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③1周内未采用其他药物治疗;④不存在结肠癌、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病变者;⑤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史。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实施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将厚朴15 g、决明子30 g研磨成粉末做底,根据患者症状分型添加药物,其中血虚者加制何首乌、当归;寒积里实者加大黄、制附子;阳虚者加胡桃肉、肉苁蓉;阴虚者加生地黄、麦门冬;气虚者加生白术、黄芪;食积者加炒莱菔子、山楂、枳实。将药粉加以蜂蜜调糊,制成厚度约0.3 cm,大小约1.5 cm×1.5 cm的药饼,敷于关元、天枢、神阙、大肠俞、脾俞等穴位,以胶布固定,1次/d,每次贴敷5~6 h为宜,每隔3~4 d更换敷料,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其云南永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伊托必利片(国药准字H20040038)促进肠胃动力,1片/次,3次/d,于饭前15~30 min服用。若患者便秘症状严重,视情况给予通便药。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①显效:患者大便性状接近正常,且排便间隔时间在2 d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②有效:患者便质干结状况改善,且排便间隔时间在4 d内,其他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患者大便性状无改变,其他症状无改善,排便间隔时间超过4 d;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患者人数×100%。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表现进行评分,其包括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其中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性状、排便状况、排便间隔时间,总分27分;次要症状包括脘腹胀满、腹痛、气短懒言、乏力、面色萎黄,总分5分,分值越低,表明症状严重程度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涉计数单位、计量单位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进行分析,分别以(%)(±s)表示,行卡方、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分析

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与次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

 

3讨论

便秘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延迟,具有慢性、原发性、功能性的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伴随的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紧张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种类型,临床上通常对该类患者实施药物治疗,配合功能锻炼与饮食调理[3]。

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患者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泻药等,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以盐酸伊托必利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较为常用,其通过刺激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并抑制水解,从而促进胃排空[4]。若患者便秘症状严重,则视情况给予其泻药或开塞露。应当注意的是,使用盐酸伊托必利片会出现腹泻、腹痛、头痛、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患者用药,副作用发生几率更高。而刺激性泻药如生大黄、番泻叶等易导致结肠黑便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肠道癌变[5]。因此,本研究提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该病。

由于便秘病因复杂,各种症状可合并出现,甚至互相转化,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以起到针对性的治疗作用。特别是针对口服药物不方便的老年患者,或患有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需禁食的患者,更可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6]。该方法在中医治疗中属于外治疗法,是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结合经络学说,将药物贴敷在相应穴位上[7]。其药方包括厚朴、决明子等,其具有活血行气、推动大便传导作用,而贴敷穴位如关元、天枢、神阙、大肠俞、脾俞等具有调理肠胃,滋阴通便之效,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内服受消化液影响对其成分造成破坏[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且主要症状积分与次要症状积分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便秘症状,防止药物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借鉴与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J].胃肠病学,2013,33(10):605-612.
[2]戈学凤,郭志玲,安静.穴位贴敷治疗气秘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8,31(1):109-111.
[3]马维军.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115-116.
[4]Tian T,Ruoxi L,Fei Q,et al.Clinic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Deco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ar Acupoint Application and Simple Artificial Tears in the Treatment of Dry Eye Syndrome[J].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5(1):35-39.
[5]郭丽.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药物性便秘60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9):2557-2558.
[6]王燚霈,朱莹,罗敷.功能性便秘穴位敷贴治疗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9):217-220.
[7]Jing C.Curative effect of Ziwu Liuzhu theory-based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Runchang Gao on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2017,25(24):2230.
[8]高宏平,姬甜丽,史建中.中药敷贴结合按摩疗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8,7(1):57-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1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