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青海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传染病患者1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均分为研究组(65例,采取心理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和对照组(6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毕后,其护理满意度以及其抑郁和焦虑的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其SDS、SAS评分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此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染病;心理护理;常规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姜红,史生华,范晓,等.青海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317,319.
0引言
传染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其主要指的是由各类病原引起的可在人或动物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此类疾病的病原较为广泛,但大部分为微生物,其余的小部分是寄生虫[1]。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传播的途径也非常广泛,包含有空气、食物、水源、土壤、垂直以及接触等传播方式,因而当传染病大规模爆发时对广大健康人群的生命健康具有较为严重的威胁。而在患传染病后,患者往往由于其疾病的传染性,会受到院方一定程度的隔离处理,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患有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也是尤为重要的[2-3]。本次研究即对青海传染病专科医院中的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干预方法的探讨,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传染病患者1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为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42.16±12.64)岁,入院原因:慢性乙型肝炎3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21例,麻疹12例;对照组患者为65例,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龄为19~69岁,平均(43.82±12.78)岁,入院原因:慢性乙型肝炎3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9例,麻疹1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后可知,其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比较。参加研究的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知情并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收治入院后,对其使用适应其病症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用药护理,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以及药物的用法、用量。环境护理,保证患者隔离病房环境的安静、清洁,定期对日常用品消毒。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症及其自身身体状况为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即为患者提供适应其病症的、适合其食用形式的及保证身体养分供应的食物。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健康心理教育
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因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传染性的担心,其往往会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使患者对于自身病症的病理特点、传染性、治愈情况均有一定的了解后,可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并且可以更科学的看待疾病的传染性,从而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消除内心消极情绪。
1.2.2心理日常护理
在与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此增加患者的受关注感,并且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笑容,以及语言的表达,使患者感到自身受到了平等对待,增加其对于治疗的配合性。以此来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患者条件允许时,可多与患者进行互动沟通,更多的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患病情况以及内心想法,并尽量消除患者的消极想法,多为患者灌输积极的想法,使患者在整体的治疗和住院过程中,时刻保持内心的积极性。当患者病症发作或是身体状况下降,出现疼痛状况时,应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能够有更好的护理体验,并且关注患者的需求,并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得到更好的照顾,有助于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以及积极性的培养,使患者愿意继续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其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SDS、SAS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 14.0进行数据分析,并且使用t和(±s)检验及表示研究中计量资料,卡方和(%)检验及表示研究中计数资料,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SAS、SDS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结论
传染病因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将会对广大健康人群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因此,临床在治疗传染病的时候,将会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不同,将患者隔离的程度也有所不同[4]。又因对于病症的治疗常需患者处在隔离区内,病症的折磨以及被隔离的对待,将对患者的内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5]。
因此在治疗传染病同时,也应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引起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根据了解到的患者家庭情况、内心想法及需求,达到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压抑、紧张、恐慌等情绪的目的。并且在护理时注意对患者的尊重与关心,也可增加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亲近感,使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并且能够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提升治疗积极性[6]。
而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可知,在使用心理护理结合常规护理时,对传染性患者不良情绪的减轻是有较好的效果的。研究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在护理后远低于仅使用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斌.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368.
[2]张乐萍.乙肝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心理医生,2017,23(14):283-284.
[3]吕显荣,杨朝丽.心理干预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1):53-54.
[4]张毓珍.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6):249.
[5]陈婷婷.慢性乙肝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5):194.
[6]李青,王晓霞.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