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14:34: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以及鼻胆管引流术伴支架术(enB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下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微创技术在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效果各有不同,但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下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术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不同微创技术;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术

本文引用格式:商少华,冀红霞.不同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75-76.

0引言

胆源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属于急性胰腺炎,主要与胆管疾病有关,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致死率高等特点,其中发病原因有胆道出血、胆管炎、胆管结石、胆管蛔虫等[1],而该病主要的致病原因则是由于胆管结石,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对比分析2种微创技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35.2±5.3)岁,病情程度:轻度胰腺炎36例,重度胰腺炎14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3~69岁,平均(33.7±6.1)岁,病情程度:轻度胰腺炎37例,重度胰腺炎13例;入选患者经相关临床检查后均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ERCP、EST、ENBD联合治疗:对于重度胰腺炎患者需要在入院之后3 d内执行ERCP治疗,轻度胰腺炎患者则在入院之后7 d后执行ERCP治疗[2];在进行胆管插管时,主要使用导丝辅助插管方法,为了提高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效果,将导丝插入目标胆管之后,将适量的造影剂置入,应用造影术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依据病情情况选用网篮取石方法,将Oddi括约肌切开进行取石[3],术后给予患者鼻胆管引流,同时对患者的术后切口进行止血处理,嘱咐患者禁食,便于胃肠减压,并结合补液、抑制胰腺炎酶分泌等常规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下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术治疗:ERCP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给予患者全麻,保持仰卧位并进行气管插管,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至20°左右[4],严格控制患者腹腔内压力,将腹腔镜常规置入并对腹腔内的积液进行吸除,使用灌洗法对胰腺充分冲洗,同时详细观察胰腺坏死的具体情况;使用电刀纵向切开胰腺被膜,将2根引流管置入网膜囊中并在术后进行灌洗引流,同时在患者的盆腔、肝下各置入1根引流管,按照具体情况对引流管的位置给予合理调整,并将其妥善固定;在腹腔镜下将胆管切开并进行取石,使用T型管引流术并给予胆囊切除术,将腹腔、盆腔积液充分吸尽[5],使用氯化钠对该部位充分冲洗直到呈现清亮为止,若患者的胰脏肿胀过于明显,并且邻近部位存在严重坏死感染情况,需要先将感染部位仔细清洗,术后嘱咐患者禁食,便于胃肠减压,并结合补液、抑制胰腺炎酶分泌等常规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不适体征完全消除,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正常代表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不适体征有所好转,各项临床指标趋于正常代表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不适体征未消除,各项临床指标无任何改善代表无效。并发症:胰腺囊肿、胰腺肠瘘、胰腺组织坏死、胰腺假性囊肿。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将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以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
 


3讨论

胆源性胰腺炎主要与胆管结石有关,而胆管结石会嵌入在患者腹部十二指肠乳头中,或者结石出现位移情况,使括约肌发生水肿、痉挛情况,激活胰腺内的胰酶,进而导致胰腺组织发生出血、坏死炎症以及水肿等症状[6],胆源性胰腺炎传统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外科手术、内科综合治疗等,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在临床治疗胆源性胰腺炎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不同的微创技术治疗效果各有优缺点,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法。ERCP方法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充分预判患者的具体病情[7],联合应用EST、ENBD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治愈效果,但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使其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预后效果不佳;而腹腔镜技术能够减少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和手术风险,同时充分灌洗和全面探查[8],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并且在患者的炎症期间可有效清除胰腺邻近坏死组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不同微创技术在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效果各有不同,但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下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术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正平.不同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2):110-112.
[2]周云飞,成功志,张开红.不同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5):408-410.
[3]吴文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2):47-49.
[4]Kim HS,Han Y,Kang JS,et al.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s between open and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J].Journal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ciences,2017,25(2):121-123.
[5]曾衍晴,彭棕水.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高危因素研究[J].微创医学,2017,12(4):468-470.
[6]黎武,宋劲松.双镜联合治疗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7,101(6):519-521.
[7]Asbun HJ,Barkun J,Kendrick ML,et al.Training in 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 Resections:a paradigm shift away from“See one,Do one,Teach one”[J].Hpb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Hepato Pancreato Biliary Association,2017,19(3):234.
[8]杨尹默,田孝东.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争议与共识[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7,112(4):271-2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