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有床位50张,护理工作人员20名,神经内科急、危、重患者多,患者的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量大,工作上的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引发或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年纪较大,多半存在着不同程度脑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其它慢性疾病,故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是神内医护人员共同关注和面临的问题。本文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改进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山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改进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237-238.
0引言
通常来说,在神经内科,由于中老年患者较多,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相关护理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不可对护理安全问题予以轻视[1]。与此同时,与其它科室相比,神经内科患者普遍存在认知、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如果出现护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则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引发护患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护理满意度。因此,积极分析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并以此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患者因素
1.1.1疾病方面:神经内科多为年纪较大的患者且多患有补贴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慢阻肺、肿瘤等慢性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意识、感觉、运动和语言障碍,这些都是造就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
1.1.2跌倒、坠床:神经内科的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感觉、运动和语言障碍,其肢体活动受限最为常见,这些因素可导致患者在行走和翻身时失去平衡,从而发生跌倒和坠床。跌倒、坠床的时间段多发生在夜间和凌晨患者入厕时[2]。
1.1.3压疮:神经内科患者因为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瘫痪导致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患者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易造成单位皱褶不平整或有碎渣;患者骨隆起处长期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没有按时翻身或者皮肤护理不到位等因素都易引起压疮的发生。
1.1.4冻伤或烫伤:神经内科患者,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患者对痛觉、温觉感觉迟钝,在使用热水袋或者冰袋的过程中,如果护士对家属健康宣教不到位或家属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则易引起冻伤或烫伤的发生。
1.1.5意外拔管或脱管:由于部分神经内科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躁动、痴呆等情况,在做护理操作、转床、更换床单位、在院内其它科室做特殊检查、患者下床活动等等原因易导致引流管非正常脱管。
1.1.6部分患者出现窒息:中风患者多数有假性球麻痹现象,出现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现象;部分老年患者咀嚼功能下降,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即下咽,易发生吞咽困难及误吸,轻度患者表现为呛咳,重度患者则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1.2医院病区生活、安全设施不完善因素
1.2.1医院后勤保障不到位,食堂没有做到下病房送餐,导致病情轻的患者自行去食堂用餐;病情重的患者,到了用餐时间,家属或者陪护外出到食堂打饭,造成患者独处的安全隐患现象。
1.2.2由于湿式清洁病区地面而致地面湿滑,特别是下雨天气,探视者、工作人员携带的雨具所致地面湿滑;病区卫生间、浴室未铺防滑垫;地面潮湿没有及时处理。
1.3护理人员因素
1.3.1少数年轻的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且法律意识淡薄,对患者实施治疗和特殊护理前、护理中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的有效沟通,忽视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1.3.2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少数护理人员在护理治疗和操作中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违反操作流程,不按规范化操作规程执行,在非抢救的情况下,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这种情况在晚夜间、节假日比较多见。
1.3.3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业务技术不熟练:有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或者刚从别的科室轮转过来的护理人员,对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以及各种引流管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是十分清楚,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疏忽,对病情变化把握不准确,在患者出现一些比较危急的状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医生,导致错失最佳的治疗和抢救时机。
1.3.4少数护理人员不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在记录中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记录不及时;有些抢救、巡视和护理记录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相符,一旦发生纠纷,常处于被动的地位,造成护理安全隐患[3]。
1.3.5护理工作繁重,导致护士身心疲惫,也是造成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白天黑夜超负荷工作运转,经常出现一个护理人员要同时照顾多个危重患者的情况,特别是节假日和晚夜间,护理人员减少而患者不少,忙中出错,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2.1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和护理安全培训。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管理者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护士条例的学习,了解护理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知道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建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预案及紧急应急处理预案;准确评估新入院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做到床头有警示标识,护理有防范措施,做到重点交接班;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对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可行整改措施,有效的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2完善病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病区走廊、墙壁、卫生间装上扶手并在卫生间、浴室铺防滑垫。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设安全警示标识,防止跌倒意外的发生。病床与病床之间设置拉帘,以保护患者隐私,病区内装可视呼唤设备,以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存在的问题。在生活上应多关心和帮助患者,对行动不便或步态不稳者,嘱其在家属搀扶下活动与锻炼。
2.3合理排班及明确各班职责与分工:年资高的护士带年资低的护士,加强午间、夜间及节假日的护理力量,充分发挥二级质控小组的作用,按照医院护理的质量管理的标准,严格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导。
2.4注重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专业技能培训、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讨论、和讲课,组织护理业务查房,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护士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目的。
2.5规范化书写护理文件。护士长和质控小组成员加强对护理文件规范化的学习与检查工作,强化法律意识,做到准确、完整和及时记录;在抢救患者时,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需复述二遍后确认无误方可执行,保留空瓶,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记录,督促医生及时开出医嘱并与护理记录一致[4]。
2.6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避免皮肤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无皱褶;保持合作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必要时选择气垫床,定时观察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做好褥疮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对肢体感觉功能障碍者原则上禁用热水袋,护士在为病人实施中药热疗时,一定要掌握药液的温度,避免烫伤;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易吞咽、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注意取合适的进食体位,给予充裕的进食时间。对于鼻饲的患者,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经过证实后方能操作,鼻饲后30 min内勿改变体位或吸痰,以免发生呕吐及误吸。
2.7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正确评估患者的生理和病理因素,对患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跌倒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所带来的各种危害,通过关心、帮助和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与信任;对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要加强陪护,24 h家属留陪,同时随身佩戴识别卡,及时给予书面告知。
3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及时加以整改,建立长效的防范与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与制度,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结合专业特点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确保护理安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黄巧莉.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92,194.
[2]杨燕,邹家莉.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70-171.
[3]邓洁,郑修霞,官玉花,等.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23-624.
[4]严群.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0,5(1):46-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