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措施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30 15:18: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评价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计划免疫科门诊接种流脑疫苗的自身无免疫系统疾病、无其它原发性疾病的健康儿童 80 例,从中随机抽取 40 例设为对照组,其余 40 例设为观察组,在两组儿童常规护理措施基本相同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儿童仅使用常规护理,不做其他特殊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加强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儿童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已出现不良反应者,也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对机体的不好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流脑疫苗;不良反应;护理效果;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闫蕾,李慧 . 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措施评价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57):262,269.

0引言

流脑疫苗是目前接种程序中变数最复杂的疫苗[1],流脑疫苗分为多糖疫苗、结合疫苗2种,多糖疫苗又分为A群疫苗、A+C群疫苗以及A+C+Y+W135群疫苗3个品种,结合疫苗包括A+C群结合疫苗[2]。很多家长都分不清什么是A群疫苗、A+C群疫苗、A+C+Y+W135群疫苗和A+C结合疫苗,甚至一些专业的预防接种人员也对这些疫苗如何选择、以及这些疫苗之间如何互相衔接和间隔弄不明白[3]。这大大提高了流脑疫苗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流脑疫苗的接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实验着重研究了流脑疫情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并对护理措施做出评价。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计划免疫科门诊接种流脑疫苗的自身无免疫系统疾病、无其它原发性疾病的健康儿童80例,从中随机抽取40例设为对照组,其余40例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23例男童,17例女童;年龄在7个月至2.5岁,平均年龄(1.35±0.12)岁。实验以征求本组家长同意,且以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25例男童,15例女童;年龄在6个月至2岁,平均年龄(1.21±0.11)岁。实验以征求本组家长同意,且以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比两组儿童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①疫苗接种前告知家长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并签署疫苗接种同意书;②家长反应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对于红肿、瘙痒等轻微不良反应,由责任护士告知家长处理方法后让家长回家自行处理;对于出现组织损伤、严重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儿童则留院处理,住院期间责任护士需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进展情况,并做好记录。

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干预:①在我科室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在疫苗接种前组织家长学习流脑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并为家长印发流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指导手册,确保每位家长都对疫苗接种有充分的人认识;②疫苗接种完成后,将接种儿童留院观察30分钟左右,未见不良反应则可离开,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③疫苗接种后,不管有无不良反应,都组织家长学习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办法,为家长印发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办法指导手册,确保家长在接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后能做出有效的处理,避免错过最佳处理时期;④责任护士不定期家访或者电话回访接种儿童接种后的情况,指导家长疫苗接种的护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包括:注射局部的红、肿、热、痛、引流淋巴结肿痛、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组织损伤、功能异常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护理效果评价:显效(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或护理后不良反应消失);有效(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无效(不良反应没有得到控制甚至加重)。“显效”和“有效”均视为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每组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

文中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所有资料均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


\


2.2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


\
 


3讨论

临床上将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所造成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4]。其临床主要表现包括:突发性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或瘀点,以及脑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以发生休克和脑实质的损伤,严重威胁了患者生命[5]。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进行疫苗的接种。流脑疫苗接种后会在接种部位会出现暂时的疼痛症状[6]。除了疼痛,在接种后24小时内接种局部有时会出现轻微瘙痒、红肿以及硬结等轻微不良反应。接种部位不良反应严重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及淋巴管发炎[7]。发热是流脑疫苗接种后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常在接种4-10天后发生,以37-37.5℃为轻,以39℃以上为重[8]。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流脑疫苗接种至关重要。

本实验着重研究了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实验给予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护理。两组对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综上所述,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组织家长学习流脑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办法,责任护士不定期家访或电话回访等加强护理措施,对于流脑疫苗接种效果显著,它能明显降低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不良反应的,加强护理措施能保证家长在接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后的第一时间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错过最佳处理时期,致使接种儿童发生不可逆的病变。责任护士不定期的家访或电话回访能够减少接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而家长没有发现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有效控制了不良反应对接种儿童机体产生不好影响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琼,徐先锋,廖燕云,等.国产ACYW135流脑多糖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性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9):1688-1690,1709.
[2]李迎春,王玉山.国内流脑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180.
[3]钟欣.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8,5(54):119-119.
[4]贺军,罗文华.襄阳市2015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评价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7(71):232-232.
[5]李珍香.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71-72.
[6]莫敏丽,胡颖,胡素君.儿童气质特征针对性护理在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3):56-58.
[7]赖军平.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及对策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3):95-95.
[8]贺景云,邱桂华,万桂荣.预防接种的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6):318-3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0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