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先兆早产孕妇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09:21: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先兆早产孕妇在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及其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的204例临床资料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接收的需住院治疗的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将其均分为综合护理组产妇102例,常规护理组产妇102例。综合护理组产妇接受基础护理及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常规护理组产妇接受基础护理及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分析探讨两组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以不同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组产妇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产妇,组间数据据对比,即P<0.05,表明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先兆早产孕妇在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进行评估,实施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医疗护理的水平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利于缓解产妇心理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先兆早产孕妇;产妇心理特点;护理干预;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杜俊鸽.先兆早产孕妇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65-66.

0引言

临床上诊断为先兆早产是指产妇妊娠期在28-37周时,出现规律性的宫缩,并伴有宫颈管缩短和宫颈进行性扩张等症状[1]。本文分析探讨先兆早产孕妇在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及其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的204例临床资料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接收的需住院治疗的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将其均分为综合护理组产妇102例,常规护理组产妇102例。两产妇临床资料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数据对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产妇接受基础护理及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综合护理组产妇接受基础护理及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一是给予产妇基础护理干预[2]。为先兆早产的产妇开设相关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二是给予产妇专科护理干预[3]。为降低胎儿缺氧发生率,指导先兆早产孕妇以左侧卧位卧床休息,以此增加其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量。三是给予产妇用药护理干预[4]。在给予产妇用药前,需评估产妇的心理状况,向其讲解药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突发情况后的应急措施,同时给予其更多的心理关注,耐心听取她们心理诉求,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用药,提高配合用药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确保保胎成功。四是给予产妇宣传教育[5]。首先收集和评估入院产妇信息;其次是制定有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计划,主要内容有保胎相关知识、治疗效果、孕期保健方法、用药指导、心理护理措施及活动和饮食指导等方面;最后是认真落实相关宣传教育措施。五是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干预[6]。对于先兆早产产妇而言,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需及其向产妇及家属讲清早产原因、保胎方法及治疗效果,增强产妇的信心;同时,要加强与产妇交流与沟通,疏导其心理不良情绪,指导其家属参与护理干预,以亲情化解产妇心理压力,以助产妇保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3观察指标

(1)分析评估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有:48h宫缩抑制、怀孕周期延长。(2)分析评估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主要指标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和2检验,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评估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

如下表2提示,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组产妇较常规护理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更优,且P<0.0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分析两组产妇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如下表3提示,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组产妇较常规护理组产妇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且P<0.0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

 
3讨论

从以上观察分析可知,就产妇的心理状况而言,与其年龄、产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密切相关。先兆早产对于产妇及其家属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属于生活中的突发负性事件,因此,通常情况下,焦虑和不安是大部分产妇及其家属的心情写照,如果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久或者过于强烈,会对产妇精神造成一定伤害[7]。

本次观察分析中发现,在保胎期间先兆早产的孕妇的心理特点为[8]:一是强烈的紧张和焦虑,对于医生和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二是对于需要面对的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三是对于未来治疗结果绝望或者悲哀。所以,当该类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工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

综上所述,针对先兆早产孕妇在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进行评估,实施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医疗护理的水平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利于缓解产妇心理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9]。

参考文献

[1]魏海容.心理护理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先兆早产孕妇保胎期间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9):235-237.
[2]王雪莲.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133,139.
[3]赵合影.先兆早产孕妇产前抑郁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1):155-157.
[4]章婵.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330-3331.
[5]聂春花.先兆早产孕妇产前抑郁特点及影响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
[6]孙华.先兆早产孕妇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7):104-105.
[7]李玉香.先兆早产孕妇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364,373.
[8]姜秀红.先兆早产孕妇保胎期间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J].中国农村卫生,2015(16):52-53.
[9]王瑞,张瑜,邵东芳.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措施[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07):970-9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