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检查的孕妇20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孕妇分成2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100例孕妇。对参照组孕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给予研究组施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分析、比较2组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100.00%)高于参照组(87.50%),漏检率(0.00%)低于参照组(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产前超声多切面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较高,能明确心血管畸形情况,超声检查结果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筛查;检出率
本文引用格式:杨健秀.产前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84-185.
0引言
先天性心脏病属畸形疾病,出现此类疾病的胎儿多数于出生后死亡,或者宫内死亡,是诱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对孕妇行产前筛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检查的200例孕妇,对其分别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与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孕妇200例作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孕妇分成2组,即参照组及研究组,100例/组。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实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参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30.57±2.26)岁;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60例;孕周20-28周,平均(24.05±3.16)周。
研究组:年龄22-40岁,平均(31.32±1.98)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58例;孕周20-27周,平均(23.65±2.99)周。
排除标准:①造影剂过敏者;②伴严重语言障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此次研究工作者[2]。2组孕妇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作比较。
1.2方法
对参照组孕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指导孕妇检查体位,即仰卧位,充分暴露孕妇的腹部。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仪器型号:美国GE Voluson E8,频率:3.5-5.5MHz)对孕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首先掌握胎儿其生长状态,然后明确胎位。对胎儿的心脏大小、位置、左右心室及心房大小、心切面瓣口血流、连接状态等进行观察并存图。
给予研究组孕妇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内容为:指导孕妇检查体位,即仰卧位,充分暴露其腹部。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仪器型号:美国GE Voluson E8频率:3.5-5.5MHz)对孕妇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首先对胎儿宫内位置加以明确,待检查胎儿心脏时,进入部位应选择胎儿肋间隙、腹侧等位置处,尽可能的避开胎儿脊柱部位,移动探头,行多角度扫查,便于对胎儿心脏切面的掌握,同时做好血管大小、脏室的判断工作,明确主动脉、肺动脉间、左右心室及左右心房的关系。心脏切面予以存图,包括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双瓣口血流、肺动脉分支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长轴、上下腔静脉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入选孕妇经过超声检查后,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结果,并作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对2组孕妇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结果使用SPSS22.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结果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结果
参照组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2例,研究组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5例,研究组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高于参照组,漏检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产前超声检查结果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孕妇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比如高龄妊娠、遗传、环境等,其临床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例数随之增多。据相关研究表明,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孕龄、胎动、羊水量、胎方位等,进而影响筛查结果[3,4],因此高效的超声检查方式对孕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产前系统超声诊断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无创、可重复的产前检查方法,孕妇易接受,临床上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准确率较高。本文研究中对入选孕妇分别施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与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并对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结果作比较、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主要对胎儿心脏的位置、心房及心室大小、连接情况等进行筛查,对心脏结构无法予以全面、系统的检测,筛查结果不太理想,比如部分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四腔心的切面显示正常,但对心室双出口、单一动脉干、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永存左上腔静脉、右位主动脉弓、上下腔静脉缺如等等无法进行准确诊断,使得常规产前超声的临床应用受限[5,6]。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相较于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更具优势,其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较高,可对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不足之处作弥补,增加了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多切面同时检查可检出复杂畸形的胎儿心脏,对孕妇产前胎儿筛查意义重大,可做到疾病的早期发现、确诊,对早期预防措施的实行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产妇、胎儿的生命保障[7,8]。目前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受广大孕妇及医师的认可,检查结果较为满意。检出复杂及致死性心脏畸形,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目标,并获取了较高的临床意义。
本文研究得出,研究组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100.00%)高于参照组(87.50%),漏检率(0.00%)低于参照组(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此研究可行。
综上所述,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较高,超声检查结果较满意,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金瑜,赵笔辉,李燕静,等.产前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7):1321-1323.
[2]闫景彬,闫秀梅,杨建享,等.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4-115,160.
[3]李霞.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227.
[4]孙东艳,董明华,肖颖,等.三级超声检查应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2):210-213.
[5]赵蕊,王小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5):934-936.
[6]刘振华,廖海燕,刘京,等.超声多切面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中的效能评价[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8,39(7):574-577.
[7]张欢,张颖.产前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6):1245-1247.
[8]陆萍,陈基强.不同产前超声方法筛查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8):4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