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胎儿肢体缺陷的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将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12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产前检查的 30 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案例。30 例患者均采取常规检查、联合检查、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统计并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胎儿畸形检出率。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中 34 例胎儿畸形类型为:7 例四肢短小、3 例重叠手指、3 例肢体缺如、4 例多指或多趾、13 例足内翻或外翻、2 例畸形手、2 例桡骨发育不良。结果 常规超声方式检出 14 例,检出率 46.67%;联合检查方式检出 19 例,检出率 63.33%;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检出 34 例,检出率 85.00%。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检出率优势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 0.05)。结论 胎儿肢体缺陷的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显著,能够准确判断胎儿是否存在肢体缺陷,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 胎儿肢体缺陷;产前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
本文引用格式:路竑璋. 胎儿肢体缺陷的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162+165.
0引言
胎儿肢体缺陷是临床当中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以及发育效果的疾病类型,临床中主要是以骨骼系统异常发育为主, 临床当中的发生率一般在 0.2% 左右,目前我国在胎儿肢体缺陷方面的新生儿出生率在 5% 左右,围生儿的先天畸形发生率在 1.3% 左右,其中肢体畸形占比近 90%,这也间接证明了产前检查的重要性 [1-3]。产前的超声诊断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发现新生儿是否存在结构的异常性,同时也是我国目前所普及推行的产前检查技术之一 [4]。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胎儿肢体缺陷的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12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产前检查的 30 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案例。30 例产妇的年龄 20-42 岁,平均(27.5±2.1)岁,孕周 14-40 周,平均(25.4±1.4)周。入选标准: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可全程参与本次研究; 产后结果为肢体缺陷。
1.2方法。
设备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体型号为菲利普 EPIQ5。本研究所有产妇均根据检查顺序完成下列三项检查。
1.2.1常规检查:
孕妇在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对腹部的胎儿实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孕妇采取平卧位,将探头放置在孕妇的腹部,调整探头频率(一般为 3.5 Hz)并进行检查。假设胎儿发生肢体遮挡可以转换体位,为了更好的保障检查效果,可以让孕妇在适当步行之后再进行检查,检查内容需要涉及到羊水、头部、面部、脏器、四肢以及脊柱等。
1.2.2联合检查:
在上述检查的基础上结合肢体多切面以及远端扫查的方法,在出现胎儿肢体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孕妇转动身体并适当活动 20 min 之后再进行检查,应用双顶径标准切面、胎儿小脑切面以及 NT 测量平面对胎儿的脏器、骨骼以及膈肌等进行检查,同时采取远端扫查,明确胎儿的四肢状况。
1.2.3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
在常规性检查的过程中对胎儿的四肢实行针对性的检查,特别是对于胎儿的四肢进行扫查,连续性的检查胎儿的肢体末端,及时排查胎儿的肢体以及长骨的缺损情况,同时对位置关系、数量以及长短、姿势情况等进行异常性的排查,应用短轴对胎儿的肢体受压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均需要及时记录并上传到超声工作站中。
1.3调查项目。
统计并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胎儿畸形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出结果等数据均采取 SPSS 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式表达,例如(3.1±1.1),数据之间的检验采取 P 值实现,P < 0.05 代表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三种检查方式的胎儿畸形检出率。
常规超声方式检出 14 例,检出率 46.67%;联合检查方式检出 19 例, 检出率 63.33%;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检出 34 例,检出率85.00%。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检出率优势突出,达到统计 学标准(P < 0.05),详情见表 1。
2.2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结果。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中34 例胎儿畸形类型为:7 例四肢短小、3 例重叠手指、3 例肢体缺如、4 例多指或多趾、13 例足内翻或外翻、2 例畸形手、2例桡骨发育不良。
3讨论
胎儿肢体畸形检查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导致检查结果的不全面或不准确,例如羊水量、孕周情况、胚胎发育情况、肢体知识 [5-7]。上肢的肢芽会在授精之后 26 d 左右发生,而下肢的肢芽会存在 2 至 3 d 的延迟,其主要是由上皮细胞对间充质实行覆盖之后,导致厚度不断提升,从而形成畸形。临床中一般在 8 周时会对胎儿的肢芽实行检查,在11-12 周的时候需要对胎儿的手指、关节等进行检查 [8]。对此,国内许多研究都认为孕周13-14 周为胎儿肢体畸形的最佳诊断时间。当前,肢体畸形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同时还有许多因素并不明确,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和血管损失、羊膜带综合征、致畸原因等相关 [9-10]。胎儿肢体缺失大多数都和单侧缺失相关。妊娠早期时孕妇的病毒感染、吸烟等现象都有可能导致肢体畸形、缺陷的发生。临床中胎儿肢体缺陷不仅可以独立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检出率优势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 0.05)。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中34 例胎儿畸形类型为:7 例四肢短小、3 例重叠手指、3 例肢体缺如、4 例多指或多趾、13 例足内翻或外翻、2 例畸形手、2 例桡骨发育不良。
这一结果充分论证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对于胎儿的肢体缺陷问题可以给出较高的确诊帮助,可以在临床中先让产妇采取常规检查,在出现异常时应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查进行确诊。
综上所述,胎儿肢体缺陷的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显著,能够准确判断胎儿是否存在肢体缺陷,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颜幸燕, 黄朝宁.27 例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4):346-348.
[2]陈琳 , 周柳英 , 金梅 , 等. 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32(1):54-56.
[3]张雁鸿. 中孕期胎儿肢体骨骼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 [J]. 河北医学,2016,22(12):2071-2072.
[4]严稳开, 周静. 采用二维、三维超声及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J]. 中国医刊,2016,51(3):90-93.
[5]潘柳芬, 舒红. 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应用价值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23(7):93-94.
[6]林莲恩, 黎新艳 , 姚慧, 等. 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31(3):620-622.
[7]张海春, 陈钟萍, 田军章, 等. 胎儿肺发育异常产前超声诊断及产后病理对照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09):681-684.
[8]李国政 , 庄松岩, 李智瑶, 等. 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图像分析[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2014,11(01):42-47.
[9]殷林亮, 邓学东, 梁泓, 等. 胎儿透明隔腔缺如的产前超声诊断[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2013,10(10):827-835.
[10]田雨, 杨太珠 , 罗红.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 196 例临床分析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28(10):861-864.
《胎儿肢体缺陷的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5/2018111505420570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