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5 11:38: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B两组,其中B组52例患者,对其实施常规的治疗措施,而A组5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中医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在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方面,A组的96.23%显著高于B组的80.77%。而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A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康复的有效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临床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杨娜.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169,180.

0引言

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是产妇完成生产之后在产褥期所患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对于处于哺乳期,尤其是哺乳初期阶段的初产妇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利于产妇的正常哺乳[1]。

该病的病因是乳汁未能及时排出而在乳腺内积存,从而形成乳汁淤积性乳腺炎,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为此我院将收治的105例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患者进行了疾病治疗研究方案的制定,其中方案中所体现的内容包含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5月份至2019年5月份选取我院收治的105例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组(n=53例)和B组(n=52例)。其中A组患者年龄22-35岁,均值为(28.45±6.38)岁。病程2-11天,平均病程(6.38±4.26)天。

B组患者年龄23-34岁,均值为(28.11±6.14)岁。病程3-10天,平均病程(6.41±3.89)天。在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B组:常规治疗措施的运用。即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适量的西医药物,比如头抱西丁钠的使用。指导患者将2克剂量的注射用的头抱西丁钠(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gX10支,国药准字:H20065061)与100毫升的生理盐水进行溶合,并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将药物注入到患者的体内。为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每天为患者注射3次,以4天为1个疗程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

A组:联合治疗措施的运用。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为患者使用中医药物,比如以柴胡10 g,青皮10 g,路路通15 g,王不留行15 g,皂角刺15 g,蒲公英30 g等药物作为药剂进行中药药物的制作,将所有药物加入到400毫升的水中进行300毫升药物的煎制,指导患者每天分早晚各服用1次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同样以4天为1个疗程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1.3观察指标

(1)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已经完全消失,排乳方面也表现正常,表明患者的疾病完全治愈;经过治疗,患者>60%症状消失,体内硬块也缩小了30%以上,排乳部分通畅,表明
患者的治疗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只减少了30%以下,甚至体内肿块出现了化脓问题,表明患者的治疗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以(±s)和%分别表示相关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时将t和2运用其中。若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则以P<0.05表示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的比较

在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方面,A 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 B 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所示。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方面,A  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 B 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所示。

\
3讨论
 
中央区乳腺炎是炎症发生部位全部或部分位于乳头乳晕区的乳腺炎,会导致产妇在哺乳期出现乳房的胀痛,局部皮温高、压痛,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患者病情的持续恶化,还会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出现较明显的硬结,甚至出现脓肿淤积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哺乳以及自身的生活质量[2-3]。

该区域乳腺脓肿形成后,实施切开引流术可损伤较多乳腺大导管,术后易发生乳汁渗漏,导致切口愈合时间较长,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需要医护人员将适当的治疗措施运用。

西医药物作为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所使用的较为常见的治疗措施,其中头抱西丁钠在患者治疗中的运用,能够帮助患者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但是在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局部炎症组织机化,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4]。

因此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质量,医护人员需要将更为优质的治疗措施联合运用其中。而中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属“乳痈”等范畴,肝郁胃热、营血不和、气滞血瘀等是患者主要的发病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西医治疗的同时,将柴胡、青皮、路路通、皂角刺等进行中药的制作联合运用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增加乳汁的分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5]。

结合研究,联合治疗措施的运用,在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使用常规治疗措施接受治疗的患者(P<0.05)。以此表明,为了帮助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患者改善自身的疾病,联合治疗措施是这其中的有效治疗手段。

总而言之,对哺乳期中央区乳腺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正常生活的开展,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水平持续康复的有效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爽,张亚英,李亚珍,等.乳腺疏导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6):1216-1218.
[2]徐碧红.中医综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3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7(9):1623-1625.
[3]周毅,徐苗苗,林祥,等.四逆散加味配合外敷消肿解毒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1):37-40.
[4]陶颖娜,万华,仲姗姗,等.乳痈方调节乳腺菌群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5):52-56.
[5]季东平,郭惠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四级预防的探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4):2179-21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4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