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中,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是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而要把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落到实处, 就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正面教育为主方针。
关键词:
高校; 意识形态; 阵地建设; 党性原则; 正面教育;
作者简介:彭庆红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 教育部“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 (项目编号:18JF015) 阶段成果;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Important Policies of University Ideology Platform Construction
Peng Qinghong Geng Pin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和要求就是“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1]41-42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高校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中, 应当将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而要把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落到实处, 就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正面教育为主方针。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强化阵地意识
之所以要强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意识, 是因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极为复杂、任务十分艰巨。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好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要完成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所承担的重大任务, 就必须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意识, 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
(一)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复杂任务艰巨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 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局面。强化责任制, 打好主动仗,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 宣传思想工作领域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 尤其是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力度, 境内一些人不断变换手法, 误导大众舆论, 制造思想混乱, 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仍然不强, 工作表面化、形式化、应付式, 在意识形态重大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 一些错误思潮的传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相连, 虽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明显增强, 但是工作有效性、主动性仍需要大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尤其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需要大力加强,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评价体系还需要系统构建和全面完善, 宣传思想工作系统的组织力、传播力、影响力、支撑力还需要大力增强。再加之, 高校既是一些社会思潮的发源地, 也是众多社会思潮的汇聚地, 历来是各种政治势力争夺青年、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场所, 高校师生思想的多样性、活跃性与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要求难以协调, 高校所承担的意识形态责任与自身资源、能力的非对称也十分突出,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为复杂严峻。
(二) 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仗必须强化阵地意识
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打好防御战, 还要打好主动仗。新形势下,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打好主动仗必须强化主动意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不能有幻想, 当意识形态直接斗争不可避免时, 就要明白在意识形态战场上没有退缩的余地、放弃的可能, 只能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胸怀必胜信念, 千方百计去应对千变万化、去排除千难万险。与其被动“挨打挨骂”, 不如握紧拳头、主动出击。
在实际工作中,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一定程度上“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 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 [2]329仅靠单兵作战、零星行动是不行的, 而是要构筑自己的阵地和堡垒。“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3]45, “宣传思想阵地, 我们不去占领, 人家就会去占领”[4]196, 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 真正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意识。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舆论环境以及高校校园内部环境大为改善, 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我们应该更有信心去建好阵地、用好阵地。
二、建设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建设阵地, 而建设阵地首先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规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要依据的原则和规律可能较多, 但是, 要建好意识形态工作阵地首要的就是要遵循党性原则。按照党性原则来办, 才能建好用好意识形态工作阵地, 这也是一条规律。
(一) 党性原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5]坚持党性原则, 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站稳政治立场;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就是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就是要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 坚持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就是要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讲党性、坚持党性原则本来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但实际情况是, 较长时间以来“淡化意识形态”“淡化政治”思想对一些人的影响严重, 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党员一听到党性原则就避而不谈、心存戒备, 更有甚者放松党性锻炼, 背离党性要求, 迷失政治方向、丧失政治立场。当然, 我们不能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泛化意识形态与泛化政治, 但是, 执政党抓意识形态工作、讲政治、强调党性原则是正常执政行为, 特别是党员讲政治、坚持党性原则是分内之事。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基本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意识形态工作阵地需要服从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明确指出, “现在, 在一些单位和一些人那里, 党的意识淡漠了, 党性原则讲得少了。有的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 根本不当一回事;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 口无遮拦, 毫无顾忌, 受到敌对势力追捧,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党的宣传思想阵地不为党服务,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不愿意甚至不敢坚持党性原则, 岂非咄咄怪事?如果在坚持党性这个根本问题上没有明确观点和立场, 那就是政治上不合格, 就没有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最起码的资格。”[3]24-25
(二) 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中坚持党性原则, 既要遵循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原则和规律, 又要遵循高校办学的教育原则和规律, 两者并不矛盾。在具体实践中, 尤其是要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性和学术性的关系。
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 习近平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他明确指出,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 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 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 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 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 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 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 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 不能简单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 也不能简单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 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 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3]23-24这一段论述已经非常清晰地辨析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 在各项工作 (包括高校各项工作) 中, 不存在坚持了党性就违背了人民性或者是坚持了人民性就违背了党性的事情。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矛盾或困惑, 是因为对党性和人民性的理解不到位、具体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有效。
政治性和学术性关系的问题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不可回避的话题。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既要服从政治性这一内在的本质要求, 又要遵循学术性这一工作的基本要求。事实上, 遵循学术活动规律和讲政治本身是不矛盾的, 一些人把政治性和学术性分裂开来本身就是不科学、不实事求是的。在高校, 当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政治活动, 但是, 一些人片面强调“学术性”, 追求所谓“纯学术”、刻意回避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表现或政治宣示。理工科的科学实验、语言学等人文学科的一些研究, 其具体过程确实不能硬加上一顶政治的帽子, 但是, 科学研究的目的、成果的使用、科研人员作为公民的日常社会生活是回避不了政治的。我们向高校师生宣传党的大政方针, 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 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 绝大多数教职员工是欢迎并接受的, 高校师生反对的是“假大空”式说教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 对有理有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欢迎的、对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是拥护支持的, 极个别人连正常的、甚至对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精彩报告与宣传也一味地反感排斥, 只能说明他走到了绝大多数的对立面、走上了另一条政治道路。针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具体工作实践而言, 政治性和学术性也是可以而且必须是统一的, 意识形态活动的政治性要依托学术性来支撑, 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性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性, 因此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过程中, 政治性和学术性, 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例如, 我们在高校办刊办报办网络办讲坛, 不可能搞“八卦”“花边新闻”那一套, 只有兼顾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真善美”“高大上”, 才符合高校、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定位。
三、发挥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功能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背离了党性原则就丢失了灵魂、形成不了阵地, 而要充分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的功能和作用, 还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
(一) 正面教育为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针
在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密切相连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同样适用于意识形态工作。正面教育是一种强调积极健康向上、主流价值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 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必要的灌输, 同时注意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群众路线, 自觉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 引导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6]369正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针, 表现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尊重、信任与理解, 反映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思想的力量所在。[7]143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的正面教育, 就是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3]27
在高校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 是基于社会复杂现实的积极反应, 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原则的要求, 也是基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虽然我国整体的社会环境是良好的, 主旋律和正能量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但是也必须承认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和生活方式、多渠道多手段的信息来源往往使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难以面对, 也使得一些信仰信念不够坚定正确者迷失、迷茫、迷离, 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 正处于生理、心理、思想、价值观的养成期, 甚至是某些方面的突变期, 如果任由各种因素、信息影响他们, 就很难健康成长成才。在这样的起步期、养成期、突变期, 我们只有给予一定的保护、“补钙”、板正、补充正确营养、强化科学训练, 才能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无论从社会价值还是个体价值实现的角度, 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 强调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和方式方法。
(二) 贯彻正面教育为主方针要坚持正确导向
正面教育为主方针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必须特别重视导向问题, 也就是说, 只有坚持了正确导向, 才可能把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而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功能发挥中, 坚持正确导向必须做到两个方面:坚持正义真理美好和坚持团结稳定鼓劲。
第一, 坚持正义真理美好。这是基本价值取向方面的定位和要求。也就是说, 要落实正面教育, 一是要正名正向正心。坚持正义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证,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 需要弘扬“真善美”, 贬斥“假恶丑”, 培植正义的精神家园, 增强正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要站在维护公平正义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 坚持和弘扬科学真理与人生真谛, 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输入”到高校师生群体中, 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三是要保证品质品位、弘扬友善美好, 反对邪恶丑陋、歪门邪道、虚伪欺骗、哗众取宠, 要杜绝低俗、低劣、低级趣味。只有这样,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正面教育功能才会落到实处。
第二,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这既是一种价值取向要求, 又是一种工作导向要求。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 习近平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没有团结稳定, 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是因为:一方面, 我国社会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 消极负面的东西是支流, 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集中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 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 使之同我国改革发展蓬勃向上态势相协调;另一方面,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 必须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起到应有作用。”[3]44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指导, 也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 要着眼于发展大局全局, 从团结、稳定、发展出发, 为团结稳定夯实思想基础、提供理论支撑, 为深化改革全面发展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唱响“主旋律”。这才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的正确导向和有效方式。
(三) 贯彻正面教育为主方针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贯彻正面教育为主方针特别要处理好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团结和批评等方面的关系。具体而言, 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 贯彻正面教育为主方针不是只讲正面。正面教育为主本来就没有只讲正面含义, 更不是不能讲问题。相反, 为了落实正面教育为主的基本方针, 宣传教育过程中, 既要做好正面教育, 发挥正面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要善于利用反面案例的劝阻与警示作用。[8]227要把事物研究透, 既看到表面的方方面面, 还要分析把握事物本质, 要做到从把握事物本质来讲、综合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来讲, 这才可能是正面宣传教育。那些片面的宣传教育、那些误导欺骗, 恰恰是只讲一面或几面、只讲表面, 或是只讲他们自认为正确而事实上错误的东西, 或者为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混淆黑白、抹黑歪曲等。对于问题, 不是不能讲, 关键在于如何讲。讲问题, 要讲清问题的方方面面, 包括背景原因、来龙去脉、主要表现、化解对策等, 让教育对象既看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与复杂性, 又认识到解决问题的信心决心、正确路径、方式方法等, 这样才能说服人、引导人、鼓舞人。
第二, 贯彻正面教育为主方针不是搞表面和气。我们强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 这是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和谐发展, 但是, 顾全大局、和谐发展不是搞表面一团和气, 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不能放弃原则、突破底线, 要敢于与善于运用批评批判的武器。对此, 习近平指出,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 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 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 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 指鹿为马, 三人成虎, 势必搞乱党心民心, 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在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 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3]27当前, 高校意识形态方面不仅面临着外来的攻击, 而且面临着内部的问题, 在意识形态攻防战中, 一些人选择明哲保身、不敢亮剑, 更有甚者对于坚持弘扬正能量的行为进行冷嘲热讽, 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我们要建好用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 就得“硬”起来。不“硬”就不是阵地, 不“硬”就发挥不出阵地的作用。如果采取回避问题、一味妥协、表面和气的做法, 那么最终会事与愿违, 甚至背道而驰。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