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SCI论文 > 正文

如何确定论文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21-12-31 09:31: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盲人摸象”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大意如下:四个盲人摸一头大象,辨认大象形状。摸到大象肚子的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大象尾巴的人,说大象像一根绳;摸到大象腿的人,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大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像一根水管。“盲人摸象”是一则批判性寓言故事,比喻看问题总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看不到全貌。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故事隐含了一个上帝视角,他知道大象的全貌,并且以上帝视角来评判几位盲人的行为。如果把观察对象由大象换作复杂的社会现象,没有盲人摸象故事中的上帝视角,那么我们要理解社会现象就只能凭借盲人式的摸索,也没有上帝视角对摸索结果进行对错评判。人文社科研究者所做学术研究的研究对象就是广泛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每一位研究者对统一社会现象的研究结果就是一个盲人对大象的描述,反映局部事实,再由众多学者不同视角的研究共同拼凑起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更全面认知。
 
  如何确定论文研究视角
 
  我们无法成为上帝,只能是不断摸索大象的“盲人”,从自己的位置、角度出发去触摸。在学术研究中,“出色的研究往往显示或隐含了独特的研究视角。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研究者往往意味着成为一个视角主义者。所有研究都是基于研究者“特定的知识结构”而进行的,不同的知识结构导致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解释。这种视角往往非常隐蔽,甚至连研究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同时这种视角通常也非常顽固,难以改变。
  
  如前“顶天立地加两翼论文结构图”所示,一项好的研究必须通过既有文献的梳理找出对研究对象的新理解或新解释。对于很多研究者而言,产生“新理解或新解释”的过程非常艰难。这不仅仅是对文献的阅读,而且要依赖创造性的想象力。正因为如此,很多研究停留在描述事物表面现象,在前人已有研究中打转转。
  
  也正是因为“新理解或新解释”的过程非常艰难,极少数非常出色的研究者在某些领域提出了富有广泛解释力的一些定律、原理,对系统知识进行了“封装”,并且得到了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其他研究者可以直接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作为“特定的知识结构”的思维视角。
  
  研究者要有意识地把这些“封装”的视角应用到研究中,练习“成为一个视角主义者”。研究视角主要呈现以下四种类型:理论型、学科型、框架型和关系型。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lunwen/34920.html
本文标签: 研究者 ,视角 ,研究 ,的人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