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型视角是把某个认可度比较高的理论作为研究的背景和分析框架。在实际应用中,理论型视角是被研究者采用最多的一种视角类型,所以,研究者通常会把研究视角约等于理论型视角,在很多
sci期刊的论文结构安排中也设置单独的理论阐释部分。
理论型视角是对已有理论的应用,那么在研究中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匹配研究设计的理论资源。选择这些理论资源的原则是:第一,所选择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第二,所选择的理论能够指导具体研究,对于初学者而言,尽量选择操作化比较强的理论;第三,理论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新颖的,能呈现出新的或者更加深刻的研究结论。
在具体应用中,既可以原封不动的使用原装理论,也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对理论进行适用化加工,但是不管应用形式如何,理论型视角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具体理论发源。
如《社会资本视角下微信拉票的策略和动力探析》把社会资本作为研究的视角,把非常经典的社会资本理论和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行了结合,在文章第一部分“理论回顾”中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文章并没有对社会资本进行任何的加工。
这种应用类型属于“原装理论”应用。《“世纪潮一代”的网络社会资本重构:对比在英流寓华人Facebook和微信的数字化融入》一文,也是将社会资本作为研究的视角,但是作者在Putnam提出的社会资本概念上,创新性地提出“两级社会资本分析”概念,并作为研究框架应用在研究中。这种应用类型是对原有理论的适用化加工和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改装理论”应用。推荐阅读:
如何撰写Cover Letter
理论学习和应用通常会经历“积累—选择—深入”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积累理论资源。理论贫乏是很多研究人员的通病,继而导致他们对理论产生畏难情绪,不愿碰、不敢碰理论,有意无意地绕开理论。
长此以往,理论应用能力越来越差。一个成熟的学科一定存在具有通约属性的理论,而一个具有通约属性的理论一般都有专门著作和关键人,对经典性理论著作的研读是理论积累和学习的必经之路。
另外,有几个“轻便的”触摸理论的小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提升理论敏感。关键词搜索法:在中国知网高级搜索中,在主题框中添加“视角”“理论”等关键词,在左侧“文献分类目录”选择相应学科,搜索结果比较宽泛,在搜索结果中进行阅读和筛选。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lunwen/3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