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金矿勘查中勘查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11:47: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金矿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在金矿资源勘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是保证金矿资源合理开采的前提。本文阐述了项目概况、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分析了勘查方法,探讨了金矿勘查中勘查技术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金矿勘查,勘查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金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随着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的革新,大部分已知的金矿资源已经基本被开采,而难找的金矿仍需进一步的勘查与研究。只有继续加强勘查工作,改进勘查技术,才能更好地勘查矿产资源。这对于保证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项目概况
 
  《湖南省平江县万古矿区金盆岭-230m标高以下金矿详查》是万古矿区金盆岭金矿采矿权垂直深部勘查项目。金盆岭金矿在平江县南部8km的位置。本次详细研究的范围是金盆岭金矿矿区的纵向深度,为-230m的准采标高。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包括勘探线剖面测量,钻探编录、坑探编录、坑道排水动态观测、岩石力学样分析、有毒有害元素分析。详查区地处湘东北平江县的万古金矿床,是一条金、铜、钴多金属矿集区。详查区内出露的地层以冷家溪群坪原组和第四系为主,其中以冷家溪群最为广泛,是该地区的基底层;详查区构造主要为断层,整体呈一单斜构造,褶皱不发育,倾向北东,产状相对稳定,断层有两组,分别为北西向与北东向,都具有多期次活动性,北西向断裂发育比较早,与矿化密切相关。
 
  2勘查类型划分
 
  以万古矿区⑧号矿脉为勘查重点,对该矿区进行了精细的控制,具体的勘查类型和工程间隔是参考了⑧号矿脉的浅部勘查类型,并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万古金矿最新核实报告中⑧号矿脉勘查类型与网度。经此次勘查证实,在金盆岭金矿⑧脉的深部,已圈定出一条工业矿体⑧号矿体。该矿区主要矿体为⑧号矿体,其控制方向为900m,控制最大倾斜深度为740m,属于大型矿体,其形态为脉状与似层状,矿体形态较为连续,形态规则,且品位变化系数为56.34%,是一种有效组分分布比较均匀的矿体,其厚度变化系数为82.64%,属于一种厚度比较稳定的矿体,成矿后期构造对矿体影响不大。⑧号矿体控制最大斜深为1410m,控制走向长为995m,其形态为脉状或似层状,具有连续性,形态规则,品位变化系数为60.99%,属大规模矿体,其厚度变化系数为79.38%。通过对金盆岭矿段⑧号矿脉深部的工程控制情况的了解,发现在576线附近-563m至-705m范围内存在一无矿的小型天窗,该天窗由ZK1503、ZK1504两个工程控制。另外,从总体上看,⑧号矿体是较为连续的矿体,向东一直延伸到摇钱坡矿区,最小控制标高为-927.05m。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岩金》中岩金矿床勘探类型划分,并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对该区进行了分类,将本矿分为第Ⅰ勘探类型。
 
  3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岩金》中的勘查工程间距,I类勘查类型为80m~160m×80m~160m的勘查网度探求控制资源量。此次详细调查,将该矿区划分为第Ⅰ勘探类型,利用120m×120m的网度探求控制资源量,放稀一倍探求推断资源量。为了判断勘查网度规模是否合理,先参照同一勘查类型矿段所使用的基本网度,即大塘冲矿段14-1号矿体、万古金矿采矿权内⑧号矿体等,并将其划分为第Ⅰ勘探类型。其中,江东金矿边深部14号矿体、大塘冲矿段14-1号矿体属于14号矿脉同一矿体,2个矿体规模大、矿体形态规则,矿体连续且厚度稳定,有用组分分布比较均匀,属于第I类勘查类型,以160m×160m网度探求控制资源量,均用稀空法进行论证。本次详细勘查金盆岭矿区范围划定的⑧号矿体,为万古金矿采矿权内⑧号矿体的延伸,二者属于同一条矿体,由于该矿区存在无矿小天窗,故将该矿区⑧号矿体划为第Ⅰ勘探类型偏中等,采用120m×120m基本网度探求KZ资源量。为了验证这一探测网度的合理性,这一次使用取样工程稀空法来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根据万泉河金矿储量年报所记载的坑道控制状况,选择了4个区块,根据工程控制网120m×120m来估计资源量,随后将其引入加密项目,对其资源进行估计。四个块段按两种方法分别测得的矿石含量误差分别为-8.67%~9.42%、金属含量误差在8.05%~10.59%之间,四个块段矿石总量与金属总量偏差在±5%以内,表明⑧矿体整体稳定性较好,追加内插后利用120m×120m的工程控制网探求控制资源量,可以提高矿体块段的估算精度。
 
  4金矿勘查方法
 
  本项目以万古矿区金盆岭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质勘查工作,查明了金矿地质结构等情况,并对深部钻探的位置进行了确定。采用深部钻探技术,详细的勘查了目标矿段内的⑧号主矿脉。深部钻探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地下岩石的结构和物性,能够获得更多的矿体信息,为下一步开采奠定基础。此外,在该项目中,坑探也是一种重要的勘查方法。采用坑道探测技术,可对地下矿体进行直接观察,并获得其物理性质等相关数据。相比于坑探,钻探的效率更高,而且还能为后面的坑探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的分析,掌握该矿段内⑧号主脉的性质和规模,为矿产资源评价和选矿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对勘查方法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提高了勘查的效果,为金盆岭金矿床地质勘查工作了有力的支持。
 
  5金矿找矿中勘查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

       5.1钻探
 
  (1)岩矿芯采取率。在金矿资源勘查中,钻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而岩矿芯采取率又是评价钻探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该地区的矿脉(体)为含矿碎裂状板岩及构造角砾岩,其特征为脆、软等。为确保岩心具有较高的采取率,在钻探过程中,使用了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技术。通过该方法可达到98.50×10-2~100×10-2的岩矿芯采取率,顶板取样率96.51×10-2~100×10-2,96.51×10-2~100×10-2的底板岩芯采取率,96.95×10-2~100×10-2顶板岩芯采取率。以上数据表明,在金矿资源勘查中钻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取率均达到规范要求。利用这些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矿体、底板与顶板的采取率,为今后的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对岩矿芯进行高效的提取,不但能够提高勘查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勘查费用,为下一步的开采打下良好的基础。精确的钻探工艺是金矿勘查成败的关键,而岩矿芯采取率又是其重要保障之一。
 
  (2)测定孔斜与方位角。钻探是勘查金矿资源的重要
 
  手段,它可以为勘查金矿床提供重要的数据。本次勘查工作重点是⑧号矿脉。根据矿脉的倾角38°~55°的地质特征,采取直孔与斜孔两种钻探方法。考虑到机窝与坑内联络道等因素,SK55608、SK58803等孔均采取斜孔钻探方式,其余钻孔均采取垂直钻探。为精确测量钻孔的弯曲度及方位,利用KXP-2B型小口径罗盘测斜仪对钻孔进行系统的测量。对直孔按100m测斜,对斜孔按50m测斜。另外,还对断层带、矿层底板的孔斜进行了测量。通过对钻孔的弯曲度及坐标状况进行细致的测量与分析,得出了每百米钻孔的弯曲度为0.59°~2.74°,多数钻孔的弯曲度满足规范的要求。虽然个别孔洞的弯曲度超过规范,但总体的质量在可接受范围内。由于本次勘查涉及的⑧号矿体,其钻孔深度大部分在500m以上,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钻孔顶角发生了漂移,且一般倾向于西南方向。虽然有一定的偏差,但总体上仍能满足设计目标,且对工程地质效果的影响不大,总体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基础,有助于了解矿区深部构造及空间分布规律,为下一步采矿工作提供支持。
 
  (3)校正孔深。在金矿资源勘查中,钻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矿体的位置。在金矿勘查中,每次钻进100m等时均要做孔深的校正工作。钻探深度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勘查的方向和成果。在孔深校正过程中,勘查人员对每个孔深都要进行详细的测量,并做好相应的误差补偿工作。该方法的修正误差一般为0~0.8656/1000,而在实际应用中,其误差均在1/1000以内。因此,在钻探时,不仅要保证孔深的精度,还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精确地校正孔深,为下一步勘查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并能得到精确的结果。只有正确地进行孔深校正,才能确保整个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勘查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所以,孔深校正是金矿勘查的关键步骤,如果钻探深度达到了相关标准,对下一步勘查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4)钻探原始数据。利用钻探技术获得深部岩体的真实状况,为下一步开采奠定基础。在钻探施工中,应注意钻探原始数据的记录。在钻探作业结束后,要保证钻探原始报表与钻孔地质记录的完整。上述记录信息应做到文字清晰、信息准确、矿岩按照回次编号等。以保证随后的分析与研究结果的准确可靠。每个钻孔在详细调查阶段都非常重要。要做好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保证记录内容的完整性,文字清晰,资料正确。只有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钻探工程的质量才能基本上达到设计要求。
 
  (5)钻孔水文观测。在金矿勘查中,钻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勘查方法,井下水文观测是其应用的关键。在实施钻探之前,必须做简单的水文观测,并对终孔的静止水位进行观测。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在每一次钻孔中,必须对起钻前后的水位进行观察。各小班每天对井下水位进行监测,并对其使用情况做好记录,并在终孔观察孔内静止水位。各类观测资料要及时、准确、完备,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通过孔内的水文观测,可获得有关地下水位、水文地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深入研究矿区地质构造及金矿脉的分布提供了依据。这些信息的准确与完备,是金矿勘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金矿勘查过程中,要保证钻孔水文观测工作的严格执行,并能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是钻探技术应用的关键。
 
  (6)封孔与树孔口标志。在金矿勘查中,钻探就是在地下钻孔,取得岩石、矿石等样本,对矿床的属性及分布进行判断。在钻探施工中,钻探的封孔与封孔标记非常重要。为保证井下矿产资源的安全与地质环境的稳定,钻探结束后均需封孔。封孔措施以水泥浆封闭矿脉构造带为主。矿脉(体)的顶板及周边5m~10m范围内的岩石均需进行封闭,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及其他物质的渗透,避免矿石被污染或损坏。第四系则是通过木塞桥与水泥浆填充的方式对钻孔进行封闭,封闭部位多为第四系下5m~10m。封孔时要考虑周围居民的需求,特别是大多数钻孔都要进行全孔封孔。为确定已封闭的钻孔位置,在钻孔出口要做好水泥桩标记,以便于以后的管理及监控。通过对封孔与树孔口标志的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可以保证金矿勘查工作的质量与安全。

\
 
  5.2坑探
 
  在金矿勘查中,坑探工程是一种重要的勘查方法。本次详细调查,根据⑧号脉矿体的规模和厚度等,进行专门的坑探工作。该项目采用2m的壁高和1.8m的顶宽,由矿山进行施工,并达到了设计要求。在-300m、-340m、-420m、-540m等的地层中,共进行了16个坑探,累计工作量为372.80m。其中,以1:100的比例绘制了双壁一顶的素描。为保证数据的精度,对矿体的顶板和底板均采用刻槽采样。另外,对穿越矿脉的各项工程,也做了相应的水文地质调查。编写的原始数据和质量都达到了要求。本项目的实施,使工作人员对⑧号矿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样一项精细的勘查工作,既能对矿区进行预测,又能对下一步的采矿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勘查的效率与精度。
 
  5.3地球物理勘查
 
  利用地球物理勘查,可以发现深部物质,如密度、电性等,从而发现潜在的矿床。目前,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主要有地震、重力和电磁勘查等。地震勘查就是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的地层中的传播特征,对地下结构及矿体进行探测。通过对地震波波速及反射曲线的观察,可以推测出该地区的岩石属性及可能的矿体位置。而重力探测,就是根据地球上的重力变化,推算出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在靠近矿床的位置,往往存在着大量的高密度的矿石,利用重力探测技术,可以发现一些有潜力的矿体。电磁法就是利用电性特征测量来勘查矿体。矿体一般都有良好的电性或磁学性质,利用电磁法可以发现这些特点,为勘查金矿提供有利条件。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勘查等多种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勘查成功率,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在未来的金矿资源勘查工作中,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5.4地球化学勘查
 
  地质勘查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评价地下金矿床的赋存状况。通过对地下水、岩石与土壤等样品的采集,对所含的金属元素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对可能存在的金矿进行初步的勘查。利用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可对金矿床的地质结构、矿物成分与矿石类型等进行有效的判别。通过地球化学勘查,可以加深对金矿成因机理的认识,为勘查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地球化学勘查对下一步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矿石样品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的研究,勘查人员能够确定潜在矿区的地段,进而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这种勘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与精度,减少资源浪费与盲目性。同时,地球化学勘查也可以为勘查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以便更好地了解金矿的分布情况。
 
  6结论
 
  总之,在金矿资源勘查中,勘查技术有很多,比如,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坑探等,勘查人员应对这些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矿体,采取合理的勘查方法,从而保证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788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