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阶段,我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但是,我国当前却面临着无人机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满足时代对无人机人才的需求,积极创办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使无人机人才培养成为了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开展无人机专业教学的高校多是航空类院校,并且以无人机制造和使用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无人机应用为主要授课内容的高校并不多。因此,高校在进行无人机专业培养时需精准定位培养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以此满足无人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理念基础上对无人机发展进行分析,并对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无人机行业应用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关键词:“岗证课训赛”;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five-in-one higher vocational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the"Post Certificate Course Training Competition"
Su Wei1,Jiang Qinghua2
(1.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Jilin,132102;2.Tangshan Institut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063000)
Abstract:At this stage,my country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UAV technology,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this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However,my country is currently facing a shortage of drone talents.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ra for UAV talents,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ctively established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s,making UAV talent train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However,most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carry out UAV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aviation colleges,and there are no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take UAV manufacturing and use as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and UAV application as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Therefo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when cultivating UAV majors,and combin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literacy and professional level,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UAV industry for tal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UAVs on the basis of the five-in-one concept of"Post Certificate Course Training Competition",and discus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iming to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UAV industry.professional.Key words:"Post Certificate Course Training Competition";UAV;Applied Technology Major;Talent Training Mode
一、前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创设了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专业,并结合当地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来培养专业型人才。其中,无人机专业在高校受到了广泛关注。无人机具有成本低、人员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无人机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尤其是在民用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包括影视航拍、自然资源调查等。在此情况下,无人机专业人才相对缺乏,高职院校需要找准定位,结合“岗证课训赛”的要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二、“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的内涵
在无人机人才培养中,“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是指无人机就业岗位、专业证书、人才培训专业课程、专业实训项目及无人机职业竞技比赛的综合名称。“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结合社会对无人机人才的需求及专业人士的建议,就无人机岗位需求、相关职业要求及无人机岗位操作水平标准制订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另外,高校应在课程中融入无人机职业技能大赛相关标准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岗位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岗位证书标准要求,保证无人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
具体而言,一是将岗位要求纳入无人机教学课程中,以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根据无人机岗位的发展趋势,借助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无人机技术人才培养。二是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教学导向,将无人机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要求纳入教学课程,使无人机教学课程安排、课程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密切相关,进而提高学生获取证书的概率。三是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教学目标,根据无人机岗位对人才实践水平的要求制订教学实践训练内容,提高学生无人机技术操作水平,进而拉近学生与岗位之间的距离。四是以无人机技能大赛要求作为高职无人机人才培养标准,让学生按照竞赛标准进行操作,借此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无人机发展分析
无人机受无线遥感控制,其运行程序具有可控性,能反复使用。无人机的操作要求较高,但是其运营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人机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种类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性能。从无人机应用角度分析,一般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其中,军用无人机分为靶机和侦察机两类。民用无人机的用途和行业有关,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和模式而定制。无人机在生活中的使用范围较广泛,尤其在勘查、测量等领域,无人机的使用价值较高。无人机的市场需求推动着无人机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在无人机操作、维修、生产和制造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无人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2]。高职院校在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还要结合无人机的特征培养学生无人机维护、制造等技能。目前,我国在无人机领域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促使社会各个领域对无人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校在培养无人机人才时不应局限于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而要兼顾生产、制造、维修、养护等多方面。
四、高职无人机专业教学对策
(一)基于无人机教学项目,加大投入力度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在实践中,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积极推广国家无人机创新创业项目及无人机相关比赛,并为学生提供参赛资金;第二,引进社会资源,在校园内成立无人机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项目,为无人机行业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自行组建大学生创业、科技创新等发展项目[3]。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组织大学生无人机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选拔出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有意向进行创业的学生提供设备、场地、技术指导,并向这类学生提供发展资源,给予充分支持。
(二)根据人才需求,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培养无人机人才过程中需建设良好的教学体系,提供充足的机械设备,借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无人机实操教学体系仅包括无人机的操作技巧,比如无人机的矩形飞行技术、水平飞行技术等。传统的无人机飞行技巧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无人机人才的需求,学生还需要掌握无人机的维修、制造、生产等技能。为此,高校无人机教学不能局限于无人机飞行技巧等内容[4],在设置无人机教学课程时,需不断优化和完善无人机实操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学校可委托相关无人机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指导,比如指导学生数字测图技能、GNSS测量、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等技能实践,并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够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
(三)结合实操要求,建设无人机训练室
高职院校在开展无人机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配备相应的室内实训基地,包括室内、室外及模拟飞行训练场地,提高学生无人机操作技能。高校在建设无人机室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下几点内容[5]。一是无人机装配设施。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无人机装配所需的各种零部件,鼓励学生根据指导书动手组装无人机,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无人机组装的流程及各种硬件构造。二是无人机调试功能。掌握无人机设备的调试技能使学生熟悉从组装到使用的整个流程,从而加深对无人机的认识。三是无人机检修环节。无人机故障检测是无人机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使用无人机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及时排除无人机故障,以此保障机械设备的顺利运行。当无人机在运行中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时,操作人员需要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排除故障。因此,提高学生的无人机故障检测能力尤为重要。四是无人机虚拟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在室内进行虚拟飞行,以便于熟练掌握无人机飞行技巧,全方位提高基础操作知识水平及飞行感知能力,进而掌握更多高难度的飞行技能。
(四)立足岗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在“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理念下,高校在无人机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重视教学内容与产业的融合。在实践中,学校可以与无人机培训机构、无人机行业应用企业等组织合作践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无人机行业相关公司可为学校提供无人机实际操作场地和实操技术。相关培训机构可向学生提供实操技术培训工作岗位。学校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实操训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获得实践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还可以建设多样化管理体系,为校企合作教学提供便利,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之间的偏差问题,促使二者无缝衔接[6]。另外,实施无人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企业需要与学校协商,建立与教育相符合的管理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资源,保证学生能够在企业中习得更多技能。二是学校需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教学体系和管理系统,促进教育体系与企业发展的融合。三是学校应重视无人机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学校与企业需要建设无人机技术训练场地,全面推广无人机技术应用,进而实现学校、企业双赢的目标。
(五)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
对无人机教学而言,教师队伍起到关键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培训、进修、合作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可以培养1到2名专业带头教师,通过高校进修、出国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同时,高校应积极引进无人机专业人才,将其培养成骨干教师,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积极获取无人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进而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另外,高校也可以聘请专业无人机科研人士到校内担任兼职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际经验,进而建设起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
五、结论
在无人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无人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面临着较大挑战。在无人机应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需要加大无人机教学项目的投入力度,结合无人机发展趋势设计教学目标,根据人才需求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结合无人机实际操作要求建设无人机训练基地,为提高学生实操技巧做铺垫。另外,高校应立足无人机应用企业岗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胜任岗位工作。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基于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使学生实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豪.高职院校“无人机+”X专业的相关应用课程融合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2021(06).
[2]张井柱.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分析[J].科技视界,2020(30).
[3]王冬梅.基于无人机测绘技能比赛探究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践教学[J].地理空间信息,2020(08).
[4]赖刘生,陈友鹏.高职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0(15).
[5]杨薇霖,周巍.基于高职创新创业背景下无人机航拍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5).
[6]张强.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