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15 11:35: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融入与应用,我国农业发展机制面临着改革与转变。当前,积极依托于网络技术,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网络时代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了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农业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农业;信息化建设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 the Network Era
 
  WANG Hao,KANG Juanna
 
  (Gan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Engineering,Wuwei Gansu 733006)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era,with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facing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At present,actively relying on network technology and vigorously promot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task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link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i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twork er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twork era,studie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twork era,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network age;agriculture;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0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作保障,促进农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起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体系构建,推动传统农业发展形式向现代农业上转变。目前,纵观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主要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农业信息平台搭建、缺少信息技术使用、资金保障力不足等问题,此类问题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开展。因此,为了顺应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需要针对农业信息化发展困境进行解决,创新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与措施,从而构建我国农业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新体系。
 
  1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革新优化
 
  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体系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质量,强化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与升级。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关系着农业生产效率。传统农业时代,我国农业种植大多依靠人工实现,落后的机械设备加重种植难度、增加种植成本。农产品的采收,由于技术设备的陈旧,增强采收流程,而且极其容易造成农产品的损失。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互联网+农业”的生产模式下,诸多新兴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的应用于农业种植、农产品采收过程中,增强了农业生产质量。例如:智能感控技术、自动化生产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科技化发展[1]。
 

\
 
 
  1.2有利于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更反映出农村的经济状况与农民的经济收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总量。网络时代下,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根本上能够促进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活力,更好的促进农村建设。此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载体,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开了农产品营销新局面,通过“农业+信息平台”的打造,强大的网络平台为农民的农产品售卖提供丰富的渠道与途径,使得农民足不出户便可完成整个农产品交易流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提升,从而为农民的经济收入助力,助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实施[2]。
 
  2网络时代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2.1部分农民的农业数字化意识较弱
 
  目前,从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整体发展现来看,仍然有大部分的农民缺乏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意识,很多农民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对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概念认识模糊。结合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通过连续组织全国20多个省开展若干种农产品大数据试点,中国农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3]。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在增涨,但实际上都是农业企业来推动的,很多农民本身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一些农民虽然想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发家致富,但是受限于本身技术水平,一直无法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
 
  2.2缺乏农业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搭建
 
  当前,研究分析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仍然存在着信息技术利用率不足、缺乏农业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搭建、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不高的问题。一方面,我国虽然在2019年就已经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及使用率的明显提升;2025年实现5G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应用,大幅缩小城乡的“数字鸿沟”[4]。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状况来看,离这一目标尚远。根据对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率统计,虽然与往年相比,信息技术普及率明显提升,已经初步完成2020年的第一个目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农业数字平台的搭建,未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此外,当前我国农村的农产品销售
 
  主要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实现,农民自身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率不足,一些地方也缺少相应资金的支持,缺乏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平台、网络销售平台搭建。
 
  3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建全农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环节要做好顶
 
  层设计,从建全农业信息化建设体系入手,以政策引领、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式,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例如:我国农村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要求,积极制定出更多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利好政策,通过政策鼓励、政策支持、政策引领的方式鼓励农村地区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地区范围内打造一个人人参与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环境氛围,从而促进农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同时,针对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筹备充足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将专项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用于农业信息平台、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农业生产设备上,例如:通过资金的投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一个基于农业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实现农业资讯、农业服务的一体化。同时,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例如:智能感控技术、自动化生产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通过农业生产设备的革新,促进“智慧农业”体系的构建。此外,应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建全与完善,尽快的制定出基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将农业资金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生产服务等与信息技术机制相结合,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5]。
 
  3.2创新与转变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平台搭建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创新与
 
  转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同时,积极搭建农业信息化平台,全面实现农业服务、农业资讯、农业管理、农产品营销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例如: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大力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农田浇灌、施肥与农产品采收、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方面,与我国计算机服务企业合作,针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需要与农产品主营方向,建立起一个基于“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专业平台,一方面,通过农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在网络平台上增设一些农业服务的板块,对农民进行农业方面的服务,如农业咨询、农业信息播报、农业政策发布等[6]。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造一个基于农产品销售的网络渠道,积极引导农民使用农业信息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对各类农产品进行分类,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对农产品进行营销与宣传,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形成,并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农产品合作营销、自主营销,构建农产品销售新机制。同时,当地政府部门积极的帮助农民与电商企业合作,通过农村电子商务运行,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7]。
 

\
 
 
  3.3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着力培养农村新型职业农民
 
  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始终需要农民来推动,只有增强农民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化意识与理念,帮助农民掌握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长远发展。因此,我国农村地区,既要开展好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更要着力培养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帮、扶、带的方式,在农村地区打造一支高素质、技术型、现代型的农业人才队伍。例如:在农村地区建立起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体系,明确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如互联网平台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等。并定期开展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由农业科技界的专家、教授对农民进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同时,鼓励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产品营销技术,帮助农民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与宣传,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8]。此外,制定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制度与政策,将农业技术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相连接,指导农民使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农业管理与生产,由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并通过各项利好政策与激励性体系的制定,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帮扶,再让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其他农民学习信息技术,从而打造农村地区人人会互联网技术、人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管理与生产的环境,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与优化,更有利于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活力,构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新体系。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力度不足、缺乏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搭建、资金保障力不足等问题,应以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推动农业信息化平台搭建、建全农业信息化建设体系、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等措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英,李玮.信息化网络化对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A].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2001:5.
 
  [2]张艳菊.关于完善农业科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网络管理模式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8(3):43+59.
 
  [3]孙九林,李灯华,许世卫,等.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4):10-18.
 
  [4]钟秋波.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业信息化与家庭经营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8-86.
 
  [5]熊春林,刘俏,龚林青.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是否真正促进了农民增收?:基于多期DID的实证检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2-58.
 
  [6]张潆文,苏腾,张晶,等.新时期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战略目标、关键任务与政策路径[J].农业经济,2021(6):9-11.
 
  [7]李瑾,冯献,马晨.信息化对休闲农业绩效影响评价研究:基于北京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园区的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7):233-239.
 
  [8]焦爱英,程城,王慧.区域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华东华中9省为例[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21(1):33-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03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