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新冠疫情下,各地区的网络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顺利完成了教学,证明此课程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下教学的可行性,但网上教学也有弊端存在。经笔者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发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宜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补教学短板,为高职院校的提 质培优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平台 ;计算机应用基础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Internet Teaching Platform
DUAN Zhiming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
【Abstract】: Under the COVID-19, the network teach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teaching through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eaching this course under the internet teaching platform, but there are also disadvantages in online teaching. Through the authors in-depth research and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should adop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make up for the teaching shortcoming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xcell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rnet;teaching platform;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被应用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领域,计算机操作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必备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目前区内外高职院校均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开设目的是培养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让学生更好地就业。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 1 学期或第 2 学期开设,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学生情况
高职院校新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1],生源 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普高毕业生的 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低于职高毕业生 ;来自农村或偏远 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学校、家庭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给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讲得快了,基础差的跟不上 ;讲得慢了,基础好的又不愿学。
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要加大落后地区 计算机软硬件的投入与师资的配备,以保证教育公平, 同时要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数与质量,家庭与学校 形成教育合力。
1.2 课程情况
1.2.1 课时安排
据了解, 目前大部分区内外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采用线下的课堂教学。课时数从 32 至 96 不等,按 16 周的教学周计算,总课时 32 节,一周 只能上 2 课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多,还 要保证学生的上机练习,32 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笔者 所在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前只有 28 课时, 课时数严重不足,教师不能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导致顾此失彼。教师讲不透,学生学不好,达不到开设 本门课程的目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学 有所获,学有所成,首先必须保证充足的课时数,建议 增加至 64 课时及以上。
1.2.2 课程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 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系列, 多 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及 Internet 应用、常用工具软 件等。讲授内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课时数。课时少的, 内容会大打折扣,二进制、计算机病毒、网络安全知识 往往忽略不讲,Excel 函数部分也仅限于讲解较简单的 sum、average、count、left、max 等函数。
学生的计算机指法一直都是弱项。笔者做过多年 的统计,60 人的教学班,熟练掌握计算机指法的学生 人数不会超过 10%。大部分学生只会所谓的“二指禅” 错误指法,打字速度与效率极难提高,但由于课时有 限,学生的错误指法长期得不到纠正。
1.3 教学情况
1.3.1 教师的教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在计算机 机房上课,课程的理论部分,教师一般采用 PPT 的形 式进行讲解,实操部分教师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教法, 操作演示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练习, 此教学方式缺少个别化教学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些高职院校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对简 单,可以让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讲授,这种做法是错误 的,专业的科目,一定要让专业对口的教师去讲授,因 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 需要用计算机思维去讲解,而非单纯的讲课。
1.3.2 学生的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照猫画虎,额外的一点也不愿 意做,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觉性不好, 学生上课看手机、玩游戏、看电影的情况时有发生。因 此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标准严要求,治理混 学分的学生 , 让他们回归课堂,认真听讲。
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以为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 课程,学生购买个人电脑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个人电脑 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的必备工具。
2 互联网教学平台现状
随着“互联网 + 教育”的发展,慕课 (MOOC) 应运 而生,其本着“内容共享”的教学理念,将教学资源向 各地学生全面开放。目前, “线上”的互联网教学被广 泛应用到商业领域,主要面对社会考生。在学校,主要 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了网络信息技术与 教育的深度融合。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主管部门 发布“停课不停学”号召 [2],各高校纷纷响应并陆续研 究出台相关政策,号召广大高校教师利用互联网教育资 源开展线上教学。雨课堂、蓝墨云班课、云教材、腾 讯课堂、丁丁课堂、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互联网教学 平台纷纷亮相。但由于某些平台只支持播放 PPT 课件、 PDF、Word、视频等文件,不能支持共享教师的电脑 桌面,难以展现教师的实时操作过程,因此有些课程的 线上教学,教师需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的上教学平台进 行互补。
3《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下教学的可行性
2020 年疫情防控期间,笔者使用腾讯课堂极速版 与智慧树教学平台圆满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一个学期的线上讲授。真正地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课 前 [3],教师可以选择较适合的教学内容以课件或视频文 件的形式共享到互联网教学平台供学生预习。课中,教 师进行认真细致的讲授,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后,布置相关 作业,针对学生作业中的突出问题,在线上或线下集中解决。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做到线上 有内容,线下有活动。
3.1 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3.1.1 优势
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实现了大中小学线上 授课可能,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1)极大地扩展了班容量,一个网络教学班可以实现成百上千人同时进入课堂 听课 ;(2)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 了教学效率。一名老师,一台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电脑就 可以完成线上教学 ;(3)上课的时间与空间更灵活,可 以选择老师、学生的空闲时间进行线上教学,也能满足 因病因事请假在家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营造出更加 轻松的课堂氛围 ;(4)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录课功能,学 生课后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录屏回看,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消化与巩固。真正地做 到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1.2 不足
互联网教学平台虽实现了网上授课的可能,但也有不 足之处。(1)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各异,教师、学生各有 喜好,众口难调 ;(2)对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难有 临场感 ;(3)教师不好管控学生,虽然很多网络教学平台 有学生签到与在线统计时长的功能,但不排除学生的“挂 课”现象存在,对于课堂的教学秩序只能靠学生自觉遵 守 ;(4)有些学生没有电脑,只能用手机 App 在线观看 教学,由于手机屏幕小的限制,看不清教师的操作演 示,影响了学习效果 ;(5)长时间进行线上教学,会造 成青少年的视力下降 ;(6)对于偏远地区,手机信号不 稳定或电脑联网困难,影响听课效果。
3.2 传统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3.2.1 优势
传统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学生能够在教师 的现场管理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充分交流互动 ;(2)可以及时发 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个别化指导 ;(3) 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形成“敢帮超”的良好学习局面。
3.2.2 不足
(1)教学班的容量有限,一般不超过 60 人 ;(2)学 校的机房数量有限,开课班级多,只能分为第 1 学期或 第 2 学期开设,影响到了课程体系的建设 ;(3)机房电 脑距离太近,人数又多,在疫情防控期间防控难度加大。
3.3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
我国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学校恢复了往日的正常 教学,笔者已经有过线上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经历,根据各自优势,笔者将线上与线下教学进 行结合,选择腾讯课堂极速版与智慧树教学平台进行线 上教学,线上授课时,笔者给四个平行班总共 240 人一 起讲授,讲授的内容较实用,例如怎样选购品牌电脑、 制作 U 盘启动、重装系统、挽回硬盘数据等常见实用 技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反响很好。
经过笔者及教学团队近一年半的线上线下实践教学 证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最为灵活,可 以对学生的需求进行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线上教学可以 最大限度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统的线下教学可 以最好地帮助学生消化与巩固课堂知识、答疑解惑。线 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 程是具有可行性的。
4 课程考核与展望
4.1 课程考核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考试一般 都使用学校统一的考试系统,但考核内容不尽相同,有 的重视实操,有的重理论知识,一考定成绩、考核不全 面是普遍现象。笔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考核偏重重实操,但指法操作往往不涉及。《计算机 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项目应该分模块进行,可分为指 法操作、Windows 操作、Office 办公软件操作及理论 知识,考试方式采用过程化考试,即学完哪一模块就进 行相应模块的测试,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操作表现,给 出相应分数,理论考试可以放在期末考试阶段,以题库 的形式进行网上统一考核,以上各模块得分构成了学生 的期末成绩。
4.2 展望
要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做大做强,从内容的 选择上要紧跟时代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市场岗位需 求为依托。课程内容可以加入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的 组装与维护、现代信息技术等内容,以提升学生学习计 算机课程的兴趣,更加契合市场需求,为培养综合性人 才创造可能。
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为基础一、基础 二,基础一作为公共基础课,基础二可以作为选修课, 专为一些非计算机专业而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开设, 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 础》课程的教学必将扬帆起航,开启新的教学征程,它 的成功也必将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推广与 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玉.混合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改革 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51-55.
[2] 程起龙.疫情期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教学实践与 思考[J].教学园地,2020(8):76-79.
[3] 龚成清.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21(5):83-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3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