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国有企业逐步深化内部改革,其并购、重组也逐渐普遍,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内容。文章以国有企业并购存在的财务风险为研究主题,先是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加以分析,再重点探究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风险问题,如前期估值风险、中期资金风险、后期财务整合风险。针对国有企业并购存在的财务风险,文章建议企业高效开展并购前期估值工作、科学融资并改变并购支付方式、科学执行并购后期的财务整合工作。希望文章中给出的相关意见能够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思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风险
党的二*大报告指出“切实加强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布局,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现阶段,国有企业常通过并购重组提高自身经营实力,但实际工作落实中,并购重组并非简单的“1+1=2”,其涉及较多复杂的流程,一旦问题解决不及时,会增加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应重视将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以确保并购活动顺利开展,实现预期的并购目标。鉴于此,文章研究这类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
新的发展时期,国有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活动的动因如下:其一,为优化整合企业资源。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化,企业需持续提高自身竞争力,借助并购,国有企业可对不同企业的资源予以整合,包括人力、物力、技术等,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有助于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提升整体实力。其二,为拓展国有企业市场份额,国有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来扩大自身的业务版图,进军全新的市场领域。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获取目标市场的客户资源、渠道网络等,从而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奠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其三,为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来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方向发展,这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产业层次、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四,为提升国有企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企业规模可以使得企业具备更多的话语权、影响力,通过并购,国有企业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切实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1]。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并购开展前期估值风险
在并购重组中,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不重视前期估值工作,各项财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防范。其一,部分企业尽职调查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全面、深入评估目标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容易因信息不对称出现估值偏差风险。其二,部分企业在评估中,不注重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由于单一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准确、可靠。其三,部分企业欠缺专业团队,忽视了组建具备财务、法律、评估等多领域知识的工作小组,团队整体素质、专业能力无法支撑估值工作科学开展。其四,部分企业不具备合理的估值调整机制,并购协议中估值调整条款不够明确,难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难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其五,审计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企业不注重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相结合,对估值过程、估值结构的评估不准确,影响估值公正、合理性,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并购活动中的资金风险
国有企业常因并购活动中的资金风险,影响并购活动顺利开展。一方面,企业融资环节对融资规模的控制不合理,未能事前分析并购项目资金需求,进而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部分企业也忽视了优化融资结构,因单一的融资方式增加财务风险;融资时机选择不合理,增加了企业的偿债压力;且内部欠缺完善的融资资金管理制度,无法保障融资资金安全;自身信用等级不高,难以获得有利的融资条件。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忽视了选择多样化的支付方式,仅仅采用单一的现金支付方式,虽然加快了并购重组进度,但带给企业巨大的资金压力。此外,部分企业不重视灵活运用分期支付,并未制定合理的对赌协议,对支付过程的监控不够严格,不能动态化把控内部资金流程,不能有效防范国有企业并购环节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也导致无法实现预期并购目标。
(三)并购后期财务整合风险
部分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中,不够重视并购重组后期的财务整合工作,并购活动无法顺利完成,且不利于防范并购活动风险。其一,部分企业忽视了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未能整合并购双方的财务数据,会计政策、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不够统一,财务信息不够准确、一致,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制定。同时,部分企业不注重整合目标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欠缺统一的共享信息化平台,数据、信息难以得到高效共享及传递,财务工作的效率、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企业忽视了整合财务资源,各项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难以持续提高。三是部分企业财务管控不足,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且制度未能涵盖到各个方面,针对重大财务事项的审批与监管不够严格,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四是部分企业人员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不重视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忽视了为财务人员分享经验和知识,内部欠缺高素质的财务团队,难以支持财务整合工作高效开展,不利于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更难以顺利实施并购重组活动,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税务风险规避不到位
部分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中,不够关注税务风险,增加了并购重组工作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是部分国有企业事前对目标企业税务调查不够充分,不能切实掌握目标企业税务状况,不利于识别、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二是部分国有企业欠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制度中对各部门的职责说明不够详细,税务风险管控工作职责无人承担,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三是部分国有企业未能与专业税务顾问合作,不重视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合理建议,企业对税务风险规避不力。四是部分国有企业税务合规性审核不到位,相关人员并未积极学习税务法律法规,难以切实遵守相关要求,容易因税款缴纳不及时或未能足额缴纳,增加企业税务违规成本。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高效开展并购前期估值工作
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应重视高效开展前期估值工作,防范相应的财务风险。其一,企业应严格落实尽职调查工作,全面、深入地评估目标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等,准确获取各项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估值偏差风险问题。其二,企业需结合多种评估方法,综合运用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等多种评估方法,估计目标企业价值,避免使用单一评估方法,提高估值的准确性、可靠性。其三,强化专业团队建设,组建具备财务、法律、评估等多领域专业知识评估工作小组,并借助多样化途径提高团队素质、专业能力,支撑估值工作科学、准确开展。其四,建立合理的估值调整机制,在并购协议中明确约定估值调整条款,根据实际情况对估值进行动态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其五,科学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企业可结合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严格监督和审查估值过程、估值结构,促使估值公正、合理[2]。国有企业实施以上策略,可有效防范并购重组中的前期估值风险,保障并购重组工作顺利推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融资并调整支付方式
国有企业执行并购重组工作,应重视科学开展融资工作并调整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环节展开。
一方面,在企业融资环节:一是企业应合理规划融资规模,内部确定融资额度时,要充分考虑并购重组的实际需求,避免过度融资导致高额利息负担。同时,也要确保融资规模能够满足项目资金需求,防止因资金不足影响并购进程。二是优化融资结构,企业可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混合融资等,合理搭配不同融资渠道的比例,这样可以降低单一融资方式带来的风险,保持融资结构的稳定性。三是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有利的融资时机,在市场利率较低时进行融资,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财务偿债压力。四是科学管理融资资金,企业需建立严格的融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融资资金专项管理,维护资金安全,促使资金合理使用。五是提升自身信用等级,国有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以提高在融资市场上的信用等级,获得更有利的融资条件,进而更好地获取并购中所需的资金。
另一方面,在资金支付方式选择方面:其一,企业应采用多元化支付方式组合。结合现金、股权、债券等多种支付方式,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既要满足交易需求,又要分散单一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其二,企业可灵活运用分期支付,将支付款项分期安排,减轻企业一次性支付的压力,同时便于在过程中动态评估并购效果,及时调整策略,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其三,企业可引入对赌协议。在支付过程中设置与目标企业未来业绩相关的对赌条款,使支付与业绩挂钩。若目标企业未达到约定目标,可相应调整支付金额,降低内部财务损失风险。其四,企业需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针对汇率、利率等可能影响支付的因素,运用相应的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支付成本,避免因市场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其五,科学管理并监控支付过程,实时跟踪支付进度和资金流向,确保支付按计划进行,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借助以上措施,可有效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并顺利实现并购目标。
(三)高效落实后期财务整合工作
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应重视并购重组后期的财务整合工作,以保障并购活动顺利完成,并切实防范并购活动风险,具体如下:一是企业应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统一,整合并购双方的财务数据,统一会计政策、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保障财务信息准确、一致,作为企业制定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企业要整合目标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共享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互通,切实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是企业应重视整合财务资源,对资金、资产等财务资源进行全面梳理,进而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盘活闲置资产,合理重组内部债务,切实减轻企业财务负担。三是注重加强财务管控,企业可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涵盖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针对重大财务事项进行严格审批和监管,确保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四是科学开展人员培训工作,重视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财务人员后期财务整合工作能力,为其分享经验和知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团队,为财务整合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借助以上措施,国有企业能够高效地落实后期财务整合工作,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推动企业并购重组的顺利实施以及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严格规避税务风险
并购重组中,税务风险也是国有企业应关注的重点,企业可通过以下措施合理规避税务风险:一是事前对目标企业税务进行充分调查,在掌握其税务状况的基础上,识别并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二是企业应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制度中应详细说明各部门的职责,确保税务风险管控工作职责有人承担,提高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三是与专业税务顾问合作,要求其结合企业并购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的税务建议,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四是企业可做好税务合规性审核,积极学习税务法律法规,遵守相关要求,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减少内部税务违规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趋势,这有利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企业应高效管控并购重组风险,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企业应高效落实并购前期估值工作,深入了解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制定正确的并购决策;科学开展融资工作并合理选择并购支付方式,确保资金充足,且能有效降低债务、支付环节的风险;高效落实财务整合工作,促使国有企业与目标企业建立起统一的财务制度;严格规避税务环节的风险,确保企业税务合法、合规,控制相应的违规成本。总之,国有企业针对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风险,需制定针对性防范策略,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活动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蔡心彤.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风险[J].大众投资指南,2024(3):38-40.
[2]余焕章.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J].财会学习,2023(27):16-1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8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