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上市公司在经营中出现问题,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内部因素,提出了提升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可度、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等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提升建议
为确保内部审计有效助力组织达成其目标,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定位和为组织创造价值的愿景,更为关键的是,内部审计的执行必须满足特定的标准,并对其效果进行持续提升。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和提升,以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角色和功能,成为当前内部审计部门亟需关注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加强质量管理的初步建议。
一、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推动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内部审计为企业及时识别经营中的风险提供支持,进而促进企业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化解风险,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围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开展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价和报告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及时反映影响企业经营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二)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营的保证。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在企业内部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激励与约束氛围,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找出制度本身及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监督制度的执行。
(三)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内部审计通过审查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目标,确保计划与公司的整体战略一致,并评估这些计划是否已经实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确保其准确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错误或欺诈行为;通过检查企业各项控制措施,确保能够有效地防范违规行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功能。一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影响审计质量的不良因素发生,保证审计结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二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提高审计效益的需要,促进内部审计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内部审计持续进步与完善的必然需求,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可以促进审计人员保持职业的谨慎性,不断提升质量意识和责任心[1]。
三、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内部因素
(一)组织文化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组织文化对内审人员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一是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促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二是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支持内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保持独立、客观,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三是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改变企业内部诸如审计限制了日常生产经营等错误的观念。
(二)人员素质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内部审计从过去的以财务审计为主,转变为以管理审计和风险控制为主,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要求内审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政治素养、语言表达等综合技能,同时需要他们持续保持和提高这些技能,以适应复杂环境变化,为审计质量提供保障支撑。此外,还需要他们具备其他职业道德素质,如保持诚信正直、遵循客观性原则、遵循保密原则等素质,以保证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地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审计程序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完善的内部审计程序,可以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可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审计业务风险。内部审计程序通常可划分为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复审和档案等阶段。合理制订审计方案,有助于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为审计实施指明方向;完善的审计实施程序,有助于审计人员获取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为实现审计目标提供保障;严谨的报告复核流程,有助于提高审计报告质量,规范审计报告的内容,完善审计结论与建议。
(四)技术方法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不断发展和转变,人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追求高效和高质量的同时,内部审计还需要防范审计风险和责任。通过持续地学习、借鉴和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工作也开始大量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审计软件。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为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确保内部审计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提升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可度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内部培训、研讨会等形式,向管理层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使其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价值,从而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建议,从而增强管理层的信任和认可。三是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定期与管理层进行面对面或在线交流,讨论内部审计的发现、对组织的潜在影响以及改进措施,确保管理层了解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和价值。
(二)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一是招聘与审计领域相关的工程、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优化审计人才结构,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综合能力。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敢于揭示发现的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三是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公司内部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集体培训,讲解会计、审计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与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四是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自学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听讲座、报名参加各种专业技能考试等来提高其专业水平。五是建立内审人员的考核机制,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开拓创新,同时纠正错误行为[2]。
(三)完善内部审计作业全流程
一是强化统筹谋划,做实“审前”关。加强审计项目的统筹规划,科学制订年度审计业务计划,力争“一审多果”;细化审计业务标准流程,固化审计管控模式,持续完善审计底稿;优化审计模式,开展审前调查,合理制订审计方案。二是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审中”关。制定审计项目中期汇报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分析审计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审计进度和质量;开展重点项目现场检查工作,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审中督导。三是注重总结提升,铸牢“审后”关。做好审计质量把控,强化审计报告质量逐层审核,有效提升审计结果输出质量;强化审计共性问题研究,总结提炼审计经验,为持续提升审计质效提供政策指导。
(四)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继续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树立信息技术对提高审计效率、质量和作用的积极观念,同时根据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整体需求,按照能适应信息化的新型审计方式和审计管理方式,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二是加强审计信息资源的利用。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公司内部信息资源,全力建设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制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确定建设目标、完成时间及验收要求等内容,同时加强过程跟踪督导管理,确保方案落地实施。四是加强审计信息化的人才建设。在提高大部分审计人员和审计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业务骨干,为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提供长效基础。
五、案例:某大型制造企业的自动化审计工具应用实践
某大型制造企业,拥有众多的生产线和分布广泛的业务单元,每年内部审计的工作量巨大且复杂。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依赖人工审核和纸质文件,审计人员通常面临着数据量庞大、信息处理效率低下、风险识别不及时等诸多挑战。这种传统的审计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以应对企业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和不断增加的合规要求。为了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该企业决定引入自动化审计工具,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内部审计的执行方式。
(一)自动化审计工具的选择与引入
在选择自动化审计工具时,该企业先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数据处理的速度、审计过程的透明度、风险识别的准确性等。经过多轮的评估和测试,最终选择了一款能够整合企业多种业务系统数据,并具备强大分析功能的自动化审计工具。该工具能够自动采集和处理来自不同业务单元的海量数据,并通过内置的审计模型,自动执行各类审计任务,如财务数据的合规性检查、生产流程的异常检测等。引入工具后,企业对现有的审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工具的应用嵌入到每个关键环节中。
(二)自动化审计工具在日常审计中的应用
在日常审计过程中,自动化审计工具先通过接口集成企业的ERP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整合。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不同系统中手动提取数据,而自动化工具通过实时数据连接,大幅度减少了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自动化审计工具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快速处理并分析大量数据,自动识别异常。例如,在财务审计中,工具可以自动对比企业的各类财务数据,识别出潜在的错误或违规操作,并生成详细的审计报告。这种自动化的流程不仅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还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风险。在生产流程的审计中,工具能够通过对实时生产数据的分析,自动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生产效率问题或质量风险。
(三)应用成效与成果分析
引入自动化审计工具,该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首先,在时间效率方面,审计人员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审计任务。据统计,自从引入该工具后,单次审计所需时间平均减少了5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其次,在审计质量方面,自动化工具通过标准化的审计流程和精准的数据分析,显著提升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传统的人工审计方式通常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而自动化工具能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审计,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差异性和错误。最后,在风险管理方面,自动化审计工具能够更早、更准确地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尤其是在财务合规和生产管理领域。通过实时的数据分析和监控,企业能够在问题初露端倪时就采取行动,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这种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利益,并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运营安全性。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自动化审计工具的应用为该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也面临了一些挑战。首先,工具的引入和应用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包括软件采购、系统集成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成本。这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其次,自动化审计工具虽然能够大幅提高审计效率,但其效果也依赖于企业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果企业内部的数据质量不高,工具的分析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进而影响审计的质量。因此,在工具应用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未来,该企业计划进一步优化自动化审计工具的应用,扩大其在更多业务领域的应用范围。例如,考虑引入更为智能的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审计的智能化程度。最后,企业还将继续加强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工具,并与传统审计方法相结合,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企业自动化审计工具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未来的信息化审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实践案例表明,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正朝着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亮亮,罗党论,郭蒙.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发展与挑战—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21(21):92-99.
[2]何玉润,闫丽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6(11):65-6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8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