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网企业会计核算长期以来按单位层级进行。文章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为背景,以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为指导,以打造省级电网企业财务集约核算模式的中国特色和国际领先性为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该模式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提出了实现的具体途径,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强化资金风险管控。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核算,集约管理
一、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可行性
财务集约核算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强化会计管理职能,推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互联互通、共享互济,促进资源高效整合利用,达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效果,已经成为国内外大企业的普遍选择。
我国中央企业也积极探索实施财务集约核算,截至2020年底,国资委直属央企97家,48家已建立或正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占比49%),如中国移动、中石油、国电投、华电集团、中国广核电力、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截至2022年底,中国境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数量已超过1000家,其中约71%在近5年内建成,说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大势所趋。会计集中核算和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企业目标,省级电网企业也应顺应全球趋势,探索实施财务集约核算模式。
首先,电网企业有卓越的会计核算工作基础和信息化条件,具备良好的财务集约核算工作条件。其次,国家电网公司特别是省级电网企业内各分、子公司业务相对稳定和一致,集中核算有利于提高效率和规范管理。再次,电网企业技术资金密集,财务会计管理产生的潜在效益大,财务集约核算也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国内外许多一流大企业已经采用财务集约核算并取得了成功,国家电网公司要实现世界领先目标,必须站在其他企业肩膀上,结合公司实际创造性地实施财务集约核算管理。
二、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模式及其四个转变
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模式主要是凭借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起母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完备的财务核算体系以及信息共享机制,进而推行动态且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促使整体会计核算实现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快捷化,整合财务内部资源,为企业经营提供高效支撑。省级电网企业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模式应以“核算规范、提升效率、增加效益”为原则,依托原始凭证电子化等先进技术,在省公司层面集约各分、子公司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实现分、子公司业务统一审核、凭证统一编制、报表统一出具和数据统一分析。
核算主体变更。核算主体由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变为省级财务集约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对经济业务进行仔细审核与正确记账,在每个会计期末及时结账并生成报表,做好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数据分析。会计主体、核算对象及责任单位仍然是纳入集中核算的各分、子公司,而不是财务集约核算中心。因为,实行集中核算后实施经济活动的主体及相关权利义务均无变化,各分、子公司对自身经济业务活动与财务收支活动掌握主导权,财务集约核算中心不得干预[1]。核算中心监督的重点是经济业务内容合规性及原始单据合法性等,至于分、子公司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发生,财务集约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和管理,必须由分、子公司自身负责。
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嵌入财务集约核算中心处理环节。在符合各项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从服务采购、物资采购、日常费用报销、工资福利发放等多项业务类型出发,以流程环节最少、效率最高为目标,融入财务集约核算中心审核、制证、签名等节点,促使同类型会计业务处理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快捷化。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财务集约核算,在极短时间内就可完成全世界范围内65余家分、子公司的年末结账和合并报表的出具。
财务职能优化。财务职能从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推动被集约单位财务人员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账务处理和数据统计工作,而是有时间深入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中。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和建议,协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例如,中兴通讯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方式,实现经营财务与核算财务职能的分离,把高级财务工作者从重复性的基础工作解放,使其有时间对各项财务政策及相关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实现财务工作转型。
据统计,在集中核算前,省级电网企业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承担预算、电价、核算、税务、资金、工程、资产、税务、报表、稽核等10类管理职能,在日常完成数量大、内容繁杂的核算、支付等事务性工作强度下,难以兼顾财务管理质量,导致财务人员陷入精神压力大、工作质效不明显的窘境。在集中核算后,各单位财务部门将核算、支付、报表3项职能转移至省级财务集约核算中心,有更多精力侧重于预算、资产、工程、税务等剩余7项管理职能,实现工作重心向管理类转型,彰显财务工作核心价值,更有利于企业整体提质增效。省级财务集约核算中心与省公司财务部和各单位财务机构的定位和主要职责区别如表1所示。
风险管控提升。风险管控在各分、子公司内部控制基础上增加省公司层面集中把控。在集中核算前,国网统推财务入账线上标准流程在一些单位难以落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未通过系统审批流程直接手工记账、线下网银支付资金等现象,未达到流程内控效果。集中核算后,所有报销入账、资金支付业务必须自上而下、由内至外强制执行统一的标准流程,嵌入省级财务集约核算中心审核节点,确保内控流程步步执行到位,全额资金将得到省公司层面有效监管,杜绝目前国网总部统推流程在基层单位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个别“绕开监管”“变通处理”行为,总结同一流程中一人执行多岗位操作、故意避开线上审批直接手工记账、线下支付等违规现象,确保各岗位履行相应审批职责,责任追究明确到人、有据可依,切实强化流程内控效果。例如,美的公司原来的3大产业集团各有一套费用管控系统,承载各自的费用管控业务,管控流程、费用政策、预算结构、核算口径不统一,存在管控风险。实现财务集约核算后,由3大产业集团整合成美的集团,实现“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战略目标。
集中会计核算便于省公司实时了解各分、子公司经营状况,增强企业财务核算透明度,使省公司对各分、子公司重大和异常财务事项由事后知晓变为事中监控,提早发现问题,提升问题处理效率,节省大量后续检查精力。集中核算人员从第三方角度复核经济业务,提出客观建议,避免受到各被集约单位领导意见制约,也不会由于“本位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而影响主观判断,有利于提升业务规范性,守好财务工作“生命线”,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十四五”发展布局[2]。
三、财务集约核算模式实现路径
树立财务管理转型意识。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经营目标的变化,会计核算管理需要从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由于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涉及省级公司及分、子公司领导和每个员工,因此要求公司各级领导和员工树立转型发展意识,明确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模式的内容及价值,主动适应和积极应对会计核算体制带来的各种转变。分、子公司要树立大局意识,配合开展转变职能和工作调整。业务部门也要关心和支持财务部门和财务集约核算中心转型。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财务集约核算管理工作的推广涉及的人员广、部门多。因此,应在省公司层面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省公司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及分、子公司财务分管领导都要参与其中,共同商讨制订可行的财务集约核算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实施单位范围、业务范围、实现方式和进度安排;定期举行会议并讨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结合工作进度,对各分、子公司协同配合情况进行评估与通报,确保财务集约核算工作在公司各层级得到稳步推进。
开发优秀的人力资源。人才素质对财务集约核算工作正式落地实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人才选拔标准。在招聘财务集约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时,不仅要考察专业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其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确保选拔出的人才能够适应财务集约核算工作的高要求。同时,持续开展财务专业知识培训,涵盖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收政策、财务管理理念等内容,确保员工的专业知识始终保持最新状态。注重信息化技能培训,使员工能够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轮岗和交流活动、专业检查和业务技能比赛活动,拓宽员工的视野和思路[3]。
划分清晰的职责界面。财务集约核算工作涉及的职责划分既包含与分、子公司的业务职责划分也包含财务集约核算中心岗位职责划分。需要明确的是,核算中心仅负责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及时生成报表,向上下级提供财务信息与数据分析结果。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仍由分、子公司负责。同时,财务集约核算中心成立初期须做好整章建制,清晰划分内部岗位职责,以便日后奖惩、追责有据可依。
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现代信息化技术是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与实现的前提。集中核算审核的依据是原始单据的电子影像,所以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做到电子影像功能在财务各核算系统、报销流程各环节的贯通。同时,融入财务集约核算中心审核节点的流程再造、推进国网商旅单轨运行、推广差旅补助等对私支付业务垫付功能、部署业务处理提醒平台,都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可实现的前提之上。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才能有助于财务集约核算中心提升在线审批、制证效率,建立省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稳定的财务核算体系。
设计完善的营运管理模式。财务集约核算中心营运管理包含与上下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与沟通考核机制。一是信息传递方面:在省公司层面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提炼出真正有利于管理者决策的信息向上反馈;向下也要实行财务信息共享,确保各分、子公司能看到自身的财务数据,了解各自经营状况。二是沟通考核方面: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定期或不定期通报交流会计基础工作、数据分析情况,集中前应及时开展业务、系统培训,形成各方相互支持、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4]。
采取稳妥的实施步骤。省级电网企业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模式改革事关公司大局,需要各方配合与支持,只能循序渐进,稳妥实施。企业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区分业务类型集中或区分单位性质集中,或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逐步实现财务核算从分散型到集中型的平稳过渡。
四、结语
省级电网企业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强化风险管控。推进财务集约核算管理模式可以采取七条路径或措施,将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四大转变。
参考文献
[1]盛术俊.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2021,18(2):57-61.
[2]毕一宁.关于国有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探索[J].财会学习,2019(1):46+48.
[3]刘政义.大数据背景下电网企业提升财务管理实施路径的研究[J].财经界,2021(32):141-142.
[4]陈鹏.电网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探讨[J].商讯,2021(30):43-4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8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