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数字经济引导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15:13: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时代的热点,高质量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目标,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相结合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关键要素。文章根据2012—2021年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通过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克服区域发展障碍,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先后印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党的二*大对数字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部署,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上统筹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及新的业态,不断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就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制造业的创新升级,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中可以使传统制造业走上数字生成、网络互联和智能决策的技术演进路线,形成新型的制造业生态。
 
  一、文献综述
 
  林孔团等(2023)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从多方面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理,得出了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升级的结论,证明了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出现在相邻地区和非相邻地区[1]。宋彩霞等(2023)将数字经济引入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从两个部门的需求约束模型中推导出数字经济能够使得两部门同时实现增长,并且能够优化整个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2]。付美鑫等(2023)通过对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升级,并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异,对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驱动效应更加明显,同时,通过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可以加快制造业升级[3]。李钺霆等(2024)基于双元创新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推动双元创新发展,对渐进性技术创新的作用较强,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同时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西部地区的推动作用最强,其次是中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推动效应最弱;同时,制造业集聚、市场化和对外开放对推动双元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的影响[4]。目前,关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研究已经非常完整,但随着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目标,关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制造业数据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
 
  式中,Qualityit代表第t年i省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DEit代表第t年i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Control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政府干预、外商直接投资、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
 
  (二)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Quality)
 
  通过对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研究,参考赵卿等(2020)[5]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见表1),采取熵值法测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
 
  2.解释变量(DE)
 
  参考王军等(2021)[6]的做法,用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来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见表2),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创新能力。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
\
 
  3.控制变量(Control)
 
  参考相关研究的做法,加入以下控制变量:政府干预(GOV),采用30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GDP的比值测度;外商直接投资(FDI),采用30个省份实际利用外资与GDP的比值测度;人力资本水平(HUM),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科技技术发展水平(TECH),用30个省份的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来衡量。
 
  (三)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制造业及数字经济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收集了300个数据样本,数据样本来自30个省份的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及CNNIC数据库等。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
  
  三、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4是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准回归结果。从表中列(1)的结果来看,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08,表明被解释变量中70.8%的变化都可以用该模型中所列变量来解释,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对表中的基准回归分析如下。
 
  1.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影响系数为0.365,且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推动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数字经济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增加0.365个单位。经过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控制变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人力资本水平(HUM)的估计系数是3.790,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同时科技水平(TECH)和政府干预(GOV)都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其估计系数分别为4.260和0.151,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越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就越高,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注重科学技术和人才教育的发展。同时,政府的适当干预也可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是外国对于本国高精尖技术的保护使得其对国内制造业的投资仅限于中低端制造业。由此可见,依靠外资来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是不可靠的,加强自身科技实力、发展自己的高精尖制造业才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途径。
 
\
 
  (二)稳健性检验
 
  为增强估计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利用逐步回归法,通过逐步减少变量来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由表4可以看出,数字经济(DE)在逐步回归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显著状态,与普通回归的结果一致。因此,回归的结果是稳健的。
 
  (三)异质性检验
 
  考虑到中国地域辽阔且每个地区的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发展进程不一致,因此,本文借鉴将中国分为东、中、西、东北地区,进行分组回归,回归结果见表5。根据表5中数据可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最明显的是东北地区,其次是中部和东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由此可知,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全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西部地区需要引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政府要适当放宽政策,促使其实现更加自由的发展。

\
 
  (四)内生性检验
 
  经过上述检验,还需要考虑估计的结果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首先,本文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带来的技术革新会提高数字技术水平,从而促进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存在反向因果关系。其次,虽然本文对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设置了四个控制变量,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并不能一一列出,故可能存在遗漏变量的问题。因此,本文借鉴李钺霆等[4](2024)的做法,采用1984年每百万人邮局数与研究期内上一年全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通过对工具变量进行弱工具变量检验,F检验中的F值为78.656 3,大于在10%水平下的16.38,因此拒绝了该工具变量是弱工具变量的原假设,并且在两阶段回归上显著,结果如表6所示。

\
 
  四、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发。
 
  要加快数字化建设,引导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我国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要继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大对数字技术的支持与投入,促进数产结合。
 
  要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克服“低加成率陷阱”。摆脱对外来技术的依赖,通过科研和创新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发展“高精尖”技术,培养高技术、高水平人才,为中国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并给予相关企业科研支持,使企业和高校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制造业技术取得突破。同时,要相应地减少对制造业的部分限制,推动制造业企业自由发展,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协调各区域之间的数字资源分配,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林孔团,张轩浩,侯杰,等.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23,43(6):3-9+43.
 
  [2]宋彩霞,乔翠霞.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服务业发展的视角[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5):46-52.
 
  [3]付美鑫,卢佳怡.数字经济发展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23(12):23-26.
 
  [4]李钺霆,高煜,唐珺.双元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4,40(1):174-178.
 
  [5]赵卿,曾海舰.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了吗?[J].经济体制改革,2020(4):180-186.
 
  [6]王军,朱杰,罗茜.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7):26-4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92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