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湖湘红色基因是湘籍革命先驱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出的坚定信仰、精神风范和优良传统等先进思想因子的总称。湖湘红色基因内涵并非固化,而是流变的,其生命力在于绽放新的时代光芒。高职院校是传承湖湘红色基因的主阵地,文章探讨了新时代高职生湖湘红色基因传承的三条路径:丰富湖湘红色基因时代内涵彰显传承时代性,健全湖湘红色基因宣传机制体现传承系统性,促进湖湘红色基因多向融合赋予传承创新性。传承湖湘红色基因,湖南高职教育会更接地气、更有灵气、更富朝气。
关键词:湖湘红色基因,传承,高职学生
2023年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据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双高”时代,新时代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德技并修”,传承湖湘红色基因,擦亮湖湘文化名片,湖南高职教育会更接地气、更有灵气、更富朝气。
一、湖湘红色基因内涵的时代特征
湖湘红色基因是湘籍革命先驱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出的坚定信仰、精神风范和优良传统等先进思想因子的总称。讲好红色故事,让湖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吾辈责无旁贷。
革命斗争年代,湖湘文化的红色基因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湖湘大地发出“建党先声”,蔡和森是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继而成为“建军摇篮”,水口建党首次实践把“支部建在连上”;又开启“建政先河”,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分别是共产党的第一个县级、省级政权。是“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岳麓书院的校训“实事求是”在青年毛泽东脑海中打下深深烙印,毛泽东建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将其提升至新高度。是“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山河破碎,无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烈士,还是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杨开慧先烈,他们都是湖湘红色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湖湘文化的红色基因是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赤子情怀。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湖湘儿女坚定政治信仰,敢打敢拼敢想敢干,三大改造顺利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成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继而又摸着石头过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都生动体现了湖湘红色基因求新求变的特质。
进入新时代。湖湘红色基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担当,是对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自觉践行。
二、传承湖湘红色基因在高职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如今,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激荡的历史节点上,中国正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大学生责无旁贷。高职院校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一代代湖湘青年学子均是一代代红色传人。笔者选取湖南三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利用问卷星APP设置电子调查问卷,对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湖南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红色文化育人,大部分学生都知悉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价值等内容,高职院校大力建设红色课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及开展丰富多彩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等多向发力,传承弘扬“湖湘红色基因”收获不少。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谐状态亦会影响传承效果的最优化。
(一)湖湘红色基因传承的激情不够
助推湖湘红色文化氤氲校园,建设红色校园生态,在湖南高职院校中已蔚然成风。各高校纷纷将当地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采取一系列得力举措将传承红色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态化建设,促进红色基因进学生头脑。但是通过调研数据发现:湖湘红色基因在高职院校的传承中出现“学校一头热,学生一头冷”的不对称现象,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湖湘红色基因是湘籍革命先驱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出的崇高精神风范,是湖湘儿女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可助力高职学生担当使命教育。但在调研中发现,认为有必要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动的高职学生占77.8%,认为可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动的学生占6.2%,对这个问题表示不关心的学生也有一部分,这部分学生狭隘地认为现在已经是和平时期,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已经时过境迁。表明这一部分学生没有科学认识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也看不清楚自己身上的家国责任。
(二)湖湘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湖湘红色文化进高职校园,毋庸置疑主打依然是“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课内实践活动也不外乎刷刷红色短视频、红色抖音,或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红色电影,很显然湖湘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形式颇为单一,因而红色文化“进课堂”貌似实现了,学生是否入脑入心就很难评说。因此,在调研中发现97.5%的同学希望学校能够运用一些走心又走新的方式,比如邀请道德模范讲述“德者有得”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道德强大的力量;开展与“时代先锋”对话,培养未来时代先锋;邀请抗战老兵回首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邀请烈士后人讲述“红色记忆”,缅怀先烈等,这些活动既通“天线”又接地气,更具震撼力。而且全部的同学希望学校组织红色旅游,接受灵魂洗礼。
(三)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普及率不高
组织学生参观蕴含丰富政治智慧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项十分接地气的红色基因传承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就地取材,富于地域性,也深受学生喜欢,但由于活动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安全隐患等现实因素掣肘,导致活动参与覆盖率较低。而且有6%的学生参观后表示感触不深,12%的学生表示感受一般。这主要归因于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教师没有精心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活动中组织乏力,活动后并未对学生进行继续教育。这种“放羊式”“精英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名至实难归,学生在参观之后只能得到对红色文化“蜻蜓点水”式的浅显感悟,无法深刻领会红色基因的真正魅力,因此就很难真正打动学生,从而引起集体情感共鸣,最终无法入脑入心。
(四)新媒体利用率不高
2018年后,进校的都是“00”后的高职学生,他们都是数字原住民,喜欢刷抖音、刷短视频、玩微信微博等,因此,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的湖湘红色图片、红色视频或红色文献,相对于学生更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传播方式开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较传统媒体具备以下优势:一是信息传播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推送,信息量大,传播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满足大众需求。二是传播信息实现了大众的“点赞、转载、评论”等互动功能,显得更接地气、更为时尚。三是信息传播的渠道增多,呈现了定向传播、定点传播的特点,而且不拘泥于时空,只要轻轻一点,瞬间上传到网络。红色基因传承的新高地无疑就是新媒体。但是,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红色基因传承的公众号以及红色网站建设都还重视不够,也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
三、新时代高职生湖湘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
(一)丰富湖湘红色基因时代内涵凸显传承时代性。
湖湘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更富时代性鲜活度。因而红色基因是“常讲、常新、常学、常新”的,与时俱进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红色传人,一边铭记传承,一边创新弘扬湖湘精神。过去的长征先辈们栉风沐雨,翻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新时代,我们作为新一代长征人,应不忘初心、踔厉奋发,走好中华民族复兴路,淌过改革深水区,啃掉攻坚硬骨头。革命年代湖湘红色基因是“血水”,是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新中国成立后是“泪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新中国建设涵养的奉献情怀;而在改革开放年代是“汗水”,是勇于尝试求新求变,“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新时代赋予湖湘红色基因新内涵,一是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二是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小我融入大我,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三是不忘初心,复兴有我。让湖湘红色基因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二)健全湖湘红色基因宣传机制体现传承系统性
一是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发挥好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因而重中之重是培养一批通晓湖湘地域红色历史文化的思政课骨干教师,因为人既是传承的对象又是传承的推手。
二是搭建数字化宣传平台,适应新时代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心理特点,打造“微信、微博、微视”宣传平台。利用微信可推送、普及性强的特点,建立湖湘红色基因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发布红色图文信息,要求学生全员关注,提升湖湘红色基因传承的影响力,从而扩大其覆盖面;微博互动性强并具有即时性的特点,随时随地发布有关湖湘红色文化的信息与话题,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探讨转载评论,起到百家争鸣的效果,让湖湘红色基因传承更接地气更大众化;利用微视频对人的大脑和感官冲击力强的特点,通过微视频再现红色记忆,可增加湖湘红色基因传承的鲜活度。
三是倾情塑造红色经典,还原再现烽火岁月中英雄的湖湘儿女、可歌可泣的湖湘风云,让这些红色精神红色信念融入到可观、可感、可悟的人物事件中,组织高职生参观学习,并能讲好红色故事,让湖湘红色血液注入到学生的灵魂。
(三)促进湖湘红色基因多向融合赋予传承创新性
一是搭建“数字技术+湖湘红色基因”的传承模式,借助3D、AR(现实)、VR(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对红色文献、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等进行还原。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感受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情境式教育的沉浸性、互动性,有利于提升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效性。
二是推进湖湘红色基因传承和高职生“双创”(创新创业)结合,激活湖湘红色文化“双创基因”,增强其传承的穿透力,而不是狭隘地就传承谈传承。例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回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鼓励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砥砺前行中磨炼意志品格,将火热的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
三是促进湖湘红色基因“联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艺术节系列活动,湖湘红色基因的传承不能只是“一阵风”,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记一辈子,受用一辈子,让湖湘红色基因真正撑起湖湘学子的风骨。
参考文献:
[1]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2]刘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J].中国政协,2014,13(13):34-34.
[3]周劲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建设需要文化自信[N].中国青年报,2018-08-27(10)
[4]梁国胜.实施“双高计划”舞起发展龙头[N].中国青年报,2019-04-15(06)
[5]刘三婷,张麦秋,李菡.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培自信高职人才的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9(3):29-31.
[6]林雨菲.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7):7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生产批量问题是物流企业进行生产决策经常遇到...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