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为研究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利用熵权 TOPSIS 法从 5 个方面构建指标 体系,评价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分析其时态演变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 析影响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2010—2021 年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 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生活富裕是影响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 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为扎实推 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一、引言
伴随着 21世纪以来第 20 个指导“三农 ”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乡村振兴仍是现阶段的重点 任务,但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问题仍滞后于东部地区,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 。西部 地区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主阵地,依托国家战略布局和重大方针政策,该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基本 公共服务方面得到较大改善 ,但与东部 、中部地区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可持续风险 。在这样 的背景下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 构建客观反映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各方面进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分析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影响 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关于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维度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研究 ,学术界已有大量相 关文献 。对于我国乡村振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黄敦平和蒋靖宇( 2023 )[1] 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 标体系 ,以 2011 — 2018 年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 、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为基础 ,对长江经济带乡村振 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化格局进行了研究 ,长江经济带各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都呈现出稳定增 长的趋势 ,各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其中农业现代化程度 、农村固定资 产投资水平等是对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张应武和欧阳子怡( 2019 )[2] 从“产 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5 个方面构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 系,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在动态分析体 系下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在横向空间分布上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 。毛锦凰和王林涛( 2020 )[3]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 熵权法确定“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5 个指标权重 ,运用 TOPSIS 法计 算得分 ,构建省域乡村振兴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我国各省份乡村振兴总体水平普遍较 低,东部省份乡村振兴总体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各省份内部乡村发展不平衡 。刘瑾和李振等 ( 2021 )[4] 对四川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利用熵权法确立“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5 个指标权重 ,设立动态化 、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使用 Kmeans 聚类 方法对 21 个市(州)的乡村振兴指数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发现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各市(州) 之间的差异巨大 。孙浩( 2022 )[5] 从农业 、农村和农民三个维度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因子 分析等方法 ,构建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发现同一地区县域乡村发展不协调 ,乡村发展与县域经 济紧密相关 。于泳和叶竹( 2022 )[6] 运用 TOPSIS方法对西藏七地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进行定量 测度和比较,研究表明西藏七地市内部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各项三级指标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 的差异 。基于熵权法和 TOPSIS法构建评价体系方面 ,王金梅( 2022 )[7] 从地理条件 、农业资源 、开发 建设水平及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4个基准层出发 ,采用熵权 TOPSIS法计算乡村发展指数 ,构建乡村 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对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进行识别 ,将识别结果与已编制镇总规 、村庄规划文本 定义的规划村等级进行对比,指导乡村分级分类,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量化依据 。宋丽婷和白永 秀( 2022 )[8] 采用熵权法与均权法相结合 ,对“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5 个指标进行赋权 ,评价了 30个省份和 4 个主要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 ,并分解了地区间的差别 ,结果 表明 ,在我国 ,乡村振兴水平及产业兴旺水平 、生态宜居水平 、乡风文明水平 、治理有效水平和生活 富裕水平的时间序列变化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这些变化之中,生活富裕水平的上升速度是最快 的 。但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和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 。李长亮和李昊儒等( 2022 )[9] 采用熵权 TOP- SIS 法对我国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 ,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对乡村振兴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 析 ,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振兴水平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呈缩小态势 ,但总 体水平和具体各维度上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十分明显 。杨雪( 2023 )[10] 使用熵权法计算“产业兴旺 、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5 个指标权重 ,构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评价体系 ,对各个 省份和四大区域进行排名,得出乡村治理水平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并且综合指数较低的省份基本 集中在西部 ,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潜力点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到社会 、经济等系统中 , 龚新蜀和靳亚珍( 2018 )[11] 利用偏离份额模型 ,测算出新疆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并构建出 灰色关联模型 ,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新疆三次产业与区域经济 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新疆三次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已有的产业结构不符合当前发展阶段 的需求,而新疆在政策优势 、发展环境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
综上所述 ,已有文献缺乏对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西部地区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等指标的灰色关联研究 。 因此 ,通过利用熵权 TOPSIS法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 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乡村振兴与“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的灰色关联 度,为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参考借鉴 。
二、研究方法
(一)分段三次 Hermite插值
对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教育经费指标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值 ,使用分段三次 Hermite 插值 ,直接使用 Hermite 插值得到的多项式次数较高 ,也存在着龙格现象 ,因此使用分段三次 Her- mite 插值多项式( PCHIP )。
假 设 已 知 函 数 G(x),在 插 值 区 间 [a,b] 上 的 n+ 1 个 互 不 相 同 的 节 点 xi (i = 0. 1. … ,n) 处 满 足 G(xi)= Gi 及 G ′ (xi)= G ′i (i = 0. 1.2. … ,n) ,如果存在函数 f(x) 满足下列条件:f(x) 在每个小区间的多项式次 数 为 3;f(x) ∈ C1[p,q] ;f(xi )= G(xi),f ′ (xi)= G ′ (xi),i =(0. 1. … ,n) ,就 称 f(x) 是 G(x) 在 n + 1 个 节 点 xi 上 的分段三次 Hermite 插值多项式:
鉴于搜集的数据中存在部分缺失值 ,为尽可能全面反映被插函数的性态 ,使用三次 Hermite 插 值方法进行差值,补全数据缺失 。
(二)熵权TOPSIS法
熵权 TOPSIS 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能够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信息 ,更好地挖掘出各种评价方案的优劣 。基本过程如下 。
1. 原始矩阵正向化 。原始矩阵正向化就是将所有的指标类型统一转化为极大型指标 。采用取 倒数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 。
2.正向化矩阵标准化 。假设共有 n 个评价对象,m 个评价指标(已正向化),正向化矩阵如下:
对矩阵 X 标准化后的矩阵记为 Z,矩阵 Z 中的每一个元素:
3.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正向化的矩阵 Z 计算概率矩阵 P,矩阵 P 中每一个元素 pij 计算 公式为:
(三)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主要通过对多条连续曲线的几何形态进行相似度的判定 ,从而确定多条连续 曲线之间的关联度 。各序列间的相关性愈近 ,则各序列间的相关性愈强 ;相反 ,则相关性愈弱 。对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与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之间的灰色关 联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 5个指标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 。
选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影响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 5 大因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次要影响 因素,强化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因素,抑制起阻碍作用的影响因素 。
1. 确定分析数列 。母序列 ,又称参考数列 ,能够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 ,因此选择西部 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得分为母序列 ;子序列 ,又称比较数列 ,是影响系统行为因素组成的数据 序列,因此选择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指标作为子序列 。
2. 对 母 序 列 和 子 序 列 中 的 每 一 项 指 标 展 开 预 处 理 工 作 。 首 先 ,可 以 得 到 每 一 项 指 标 的 平 均 值;其次,将该指标中的每一项元素都除以其平均值 。
3.计算子序列中各个指标与母序列的关联系数 。
三、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乡村振兴的内涵与要义相结合 ,构建出西部地 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目标层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准则层为乡村振兴实施的二十字方 针:“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具体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相关数据来 源 2010 — 2021 年 国 家 统 计 局 分 省 年 度 数 据 ,2010 — 2021 年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重 庆 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统计年鉴 。
1.产业兴旺是第一要务,也是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证 。下设 5 个三级指标:农林 牧渔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农 、林 、牧 、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 ,反映一定时期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农林牧渔增加值是农林牧渔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农业机械总动力是 反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对保障粮食生产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衡量农业生产单 位和地区水利化程度以及农业生产稳定程度的指标;粮食产量统计数据直接反映我国粮食生产成果。
2.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 ,牢固树立和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设 4 个三级指标: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反映供水方面的设施建 设 、运行管理程度;生活垃圾清理量体现在生活垃圾产量中能够被清运至垃圾消纳场或转运场所的 数量,民众消费也会影响到生活垃圾的清运量,及时有效的清理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生产生活的 正常秩序;森林面积指标是反映地区森林资源和林地占有的实际水平的重要指标 。
3. 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道德滋润和文化氛围 。下设 3 个三级指标:义务教育每十万人口平 均在校生数反映地区教育的普及程度;中小学师生比反映教师资源是否充裕;教育经费反映地区政 府对于教育建设的投入程度 。
4.治理有效体现政治性 。没有有效有力的治理主体 ,就不可能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 ,治理有效 才能让乡村发展高效 ,下设 4 个三级指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反映地区的城镇劳动力的失业程度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反映城镇与农村收入的差距,由于收入增速不同,收入差距发生扩大或减 少;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差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人数反映了社会保障的情况 。
5. 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向 ,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推动乡村振兴 ,一定会是 一个造福广大农民的振兴 ,让农民过上更加富有 、更加有尊严生活的振兴 。其具体内容包括 4 个三 级指标:农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 、平均消费支出是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乡村卫生室数量 是乡村卫生事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反映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反映了 农民在食品方面的实际花费占比 。
(二)数据处理
借助 Matlab2016a软件计算准则层 5 个指标的熵权,得到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中 5 个二级 指标的熵权如表 2 所示 。其中 ,治理有效指标权重占比最高为 0.243;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指标权重 次之;产业兴旺 、生活富裕指标权重较小,分别为 0.194 、0.1383 。
分别对 12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准则层计算其熵权如表 3 所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庆市 、四川 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准则层指标中生态宜居权重占比较大 ;内蒙古自治 区 、西藏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则层指标中治理有效权重占比较大 。
使用 Matlab2016a 进行计算 ,得到相应地区得分与排名 ,如表 4 所示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 平综合得分变化范围为 0.316~0.534.2010 — 2012 年综合评价得分有所下滑 ,2012 — 2021 年综合评价 得分逐年上升 。
对比 2010 年与 2021 年 12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与排名 ,如表 5 、表 6 所 示 。2010 年与 2021年进行对照 ,产业兴旺得分变化最大的是青海省 ;生态宜居得分变化最大的是 贵州省 ;乡风文明得分变化最大的是青海省 ;治理有效得分变化最大的是青海省 ;生活富裕得分变 化最大的是四川省;综合得分变化最大的是青海省 。
12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乡村振兴水平综合排名变化 ,如表 7 所示 。综合排名变化最大的省份 是青海省,提升 7 个位次,贵州省下降位次最多,下降 4 个位次 。
(三)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演变特征分析
1. 总体演变特征 。 随着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性扶持,“三农 ”问题一直都是全党工作的重中 之重 ,农强方能国强 ,21 世纪以来第 20 个指导“三农 ”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扎实推进乡村发 展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农村农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2010 — 2021 年 西 部 地 区 乡 村 振 兴 发 展 水 平 呈 现 出 稳 步 上 升 的 趋 势 ,如 图 1 所 示 。 其 得 分 从 2010 年 的 0.358 增 长 至 2021 年 的 0.534 。 这 表 明 西 部 地 区 乡 村 振 兴 发 展 水 平 稳 定 向 善 发 展 ,其 中2010 — 2012 年发展水平稍有下降,2012 — 2019 年发展水平快速上升,2019 — 2021 年发展速度放缓 。
由图 2 可知,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5个方面 的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 。得分波动的幅度代表发展变化过程中发展水平的变化 。 由于 2010 — 2021 年综合发展水平 与各 维 度 呈现提升态 势 ,波 动 幅 度越 大 ,说 明发展效果显著 。其 中 ,2010 — 2021 年 的产业兴旺得分在 0.061~0.104 波动 ,2010 — 2021 年的生态宜居得分在 0.067~0.114 波动 ,2010 — 2021 年 的 乡 风 文 明 得 分 在 0.067~0.113 波 动 ,2010 — 2021 年 的 治 理 有 效 得 分 在 0.068~0.129 波 动 ,2010 — 2021 年的生活富裕得分在 0.044~0.074 波动;波动幅度最大的是治理有效,波动幅度为 0.062.波动幅度 最小的是生活富裕,波动幅度为 0.03 。这表明治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生活富裕水平保持稳定发展 。
2.分地 区 演变特征 。2010 — 2021 年 西 部地 区 乡村振 兴 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通过表 5 与表 6 对 2010 年与 2021年各省和直辖市各维度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 ,分析各地区乡村振 兴发展水平的演变规律 。
由表 7 可 知 ,从 排 名 来 看 ,综 合发 展 进 步 最快 的 省份 为 青 海 省 ,较 2010 年 综 合 排 名 提 升 7 个 位 次 ,贵州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排名分别提升 4 个 、2 个位次 ;内蒙古 、广西 、重庆 、云南排名不变 ; 其他各省综合排名有所下滑 。
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灰色关联分析
(一)确定原始的数据序列
选取 2010 — 2021 年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与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 活富裕的综合评价得分作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原始数据,指标说明如表 8 所示,原始数据集如表 9 所示 。
(二)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利 用 灰 色关联 分 析 法对 西 部 地 区 乡 村 振 兴 的 5 个 指标 进 行关联 度 分 析 ,其 灰 色关联 度 结果如 表 10 所示 。
关联 度 位 于 0~1 之 间 ,数值越 大 代表 其 与 母 序 列(西 部 地 区 乡 村 振 兴发 展 水 平)之 间 的关联 性 越强 、评价越高 。
从表 10 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的 5 个评价指标“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生活富裕 、治理有效 、生态宜居 ”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关联度都在 0.6~0.9 之间 ,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其中 ,关联 度取值在 0到 0.4 之间 ,表示关联程度很低 ;关联度取值在 0.4 到 0.6 之间 ,表示关联度中等 ;关联度 取值在 0.6 到 0.8 之间 ,表示关联度较强 ;关联度取值在 0.8 到 1 之间 ,表示关联度极强 。其中产业兴 旺与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综合关联度最高 ,其关联度达到 0.9409.其次是乡风文明 、生活富裕 、治理 有效 ,关联度分别为 0.9367 、0.8782 、0.8039.最后是生态宜居 ,关联度为 0.6889 。可以认为我国西部 农村地区产业振兴和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度是极强的;而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治理有效 、生态 宜居 、生活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度较强 。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选取我国 2010 — 2021 年西部地区年度数据 ,结合乡村振兴的内涵与要义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 兴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熵权 TOPSIS法进行系统综合评价 ,利用综合评 价得分结果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水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二 十字方针“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之间的动态关系 。得出结论如下: 首先 ,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表现为上升状态 ,乡村振兴综合得分有所上升 ,但水 平较低 ,从排名与得分来看 ,2021 年青海省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排名较 2010 年提升 7 个位次 , 2021 四川省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排名较 2010 年下降 4 个位次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还 未形成稳定的空间格局 ,但区域差异正在不断缩小 。其次 ,就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各维度 ,各个子 系统的发展不平衡且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012 年以后 5个维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政策成 效显著 。最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关联度极强 ,治理有 效 、生活富裕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关联度较强,生态宜居次之 。
(二)建议
1.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促进产业兴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加 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结果显示 ,西部地区的产业繁荣程度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而产业繁荣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也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先决条件 。首先 ,要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 ,抓住市场的需要 ,以需要为导向 ,促进乡村工业的发展 ;其次 ,西部资源丰富 ,应积极开 拓市场 ,扩大工业规模 ,创建自己的特色商品品牌 。 同时 ,促进各行业之间的相互结合 ,并将其与 西部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资源相结合,将其与乡村旅游和服务业相结合,将其产业优势转变为经 济优势 。
2. 强化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西部地区农业农村产业兴旺与乡 村振兴发展水平关联度极强 。西部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72% ,地理资源丰富 ,建设西部农业领 域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合理开发利用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加强西 部地区农业建设 ,使农业机械化 、自动化普及西部 。坚持产业需求为导向 ,构建适合西部地区的农 业科技创新体系 。
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 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动力和保障 ,乡 风文明与治理有效二者相辅相成 。在西部地区 ,要强化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完善自治 、法治和德治 相统一的社会组织制度 ,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素质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民族 性 、多元性等特征 ,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 ,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 同时 ,建立健全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乡镇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
4. 加大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政策支持 ,缩小发展差距 。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 、资源丰厚 ,但西 部地区存在经济发展落后 、高等人才缺乏等问题 ,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 ,促进全国 乡村振兴水平协调均衡发展 。首先 ,我国东部地区应与西部建立长期持续的对口帮扶机制 ;其次 , 西部地区人才振兴是西部乡村振兴的关键 ,应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 ,引进高质量人才 ,改善农村人 才缺乏现状;最后,西部地区与 13 个国家接壤,设立西部经济特区,跟随“一带一路 ”发展机遇,将西 部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参考文献】
[1] 黄敦平,蒋静宇 .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39(5). [2] 张应武,欧阳子怡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动态演进及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9.35(20).
[3] 毛锦凰,王林涛 .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省域层面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19).
[4] 刘瑾,李振,张仲等 . 四川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32(6).
[5] 于泳,叶竹 .西藏乡村振兴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七地市层面的实证[J].中南农业科技,2022.43(1).
[6] 吴东霞 .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评级指标体系[D].广西民族大学,2022.
[7] 王金梅 .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惠州市 为例[J]. 乡村科技,2022.13(2).
[8] 宋丽婷,白永秀 . 乡村振兴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区域差异分解[J].统计与决策,2022.38(24). [9] 杨雪 . 中国乡村综合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区域经济评论,2023(1).
[10] 许敬辉,王乃琦,郭富林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3.39(2).
[11] 龚新蜀,靳亚珍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