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已经到了一个新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始终团结 在一起,共同维护彼此的核心利益 。为了两国的国际外贸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需对目前中 巴商品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研究 。 为此,选取六方面指标,分别是贸易结合度指数 、产业内 贸易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两国的 产品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互补性,竞争性,商品贸易,巴基斯坦
一、问题引出及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 ”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 标准 、可持续 、惠民生为目标 ,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 ,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扎牢风险防控网络 , 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 、更高投入效益 、更高供给质量 、更高发展韧性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 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巴基斯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近年来 ,中巴关系不断向善向好发展 ,两国经济交往愈发密切 。多数学者基于此更多关注的是 中巴两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关系 ,或者是聚焦于巴基斯坦依托于经济走廊建设产生的经济增长和 中国的互相依存新态势 。但是对中巴两国在经济合作中产生的问题研究不够充分 。 目前中国与巴 基斯坦的合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还是挑战 。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贸现状来看,仍有部 分问题亟须解决,如两国的贸易额度常年处于中方顺差巴方逆差的状态,连续多年不平衡的贸易差 额造成了巴方对于中国外贸交易的担心 。并且在中巴两国贸易背景下 ,巴方原本就处于不平衡不 匹配一方 ,无论是经济体量 、贸易额度 ,还是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资源服务等方面 ,巴方都有着亟待 提高的地方 ,巴方长期逆差且连年加剧的现象是双方贸易现状不匹配的结果 。但是目前针对双方 商品贸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两国商品是否存在竞争性与合作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 因此,我们主 要研究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
通过分析两国在产品贸易中的竞争性与合作性,一方面,有利于明确中巴两国贸易结构与形势,在 后疫情时代争取把握产品优势定位与竞争合作正确方向;能够将两国贸易中的短板补齐,更好地发挥两 国的产业优势,扩大双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在新时期的贸易水平,不 断挖掘两国经贸发展的潜力,以及开展合作的新领域;开拓中国与巴基斯坦提升贸易水平的新路径。
二、文献综述
黄君宝等 [1] 分析认为巴基斯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价值,是中国与南亚深入交流连接的纽带 ,其在推进“一带一 路 ”倡议中 ,与中国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宋 智辉 [2] 敏锐地洞悉到瓜达尔港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瓜达尔港将是中国“马六甲困局 ”的破局重要 支点,也是中国通往南亚新世界并走向亚洲与世界的新渠道,同时也将是中国面对新世界新时代建 立全球战略的起步战略重要一招 ;Lutfullah Mangi[3] 发现在南亚乃至亚洲其他地区有着更适合中国 投资的国家,这些国家相较于巴基斯坦有着更好的投资吸引力和投资基础,但中巴两国仍旧跨越这 些障碍 ,建立了友好互信关系 ,并源于对文化上的认同与尊重发展为贸易投资共建体系 ;任佳 [4] 概 述总结了中巴自贸区建立以来 ,两国贸易交易体系发生的变化以及两国目前受到中巴自由贸易协 定的影响所带来的良好效果 ,结果表明在中巴经贸良好发展下 ,中巴两国实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 ; 段丽丽和布娲鹣 ·阿布拉 [5] 研究得出中巴自贸区建立后 ,合作水平明显提高 ,但有巨大的经贸能量 蕴藏在中巴两国的深度合作体系当中 ,却没被充分挖掘 ;徐长文 [6] 从不同时期分析了中巴两国经贸 往来中存在的问题 ,就其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并对两者未来合作的新模式 、新形势 、新业态进行 展望,提出建议,认为中巴可以进一步改进合作形式 。
Falvey[7] 将产业内贸易定义为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出口同一产业内的同种类型的产品 ;温海峰 [8] 认为产业内贸易是在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都有替代关系的同一产业内的高度相同的产品间产生的 国际交换 ;蔡春林 [9] 进行了缜密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两国数据的研究得出中巴两国的产品贸易存在 竞争性与互补性 ,并且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邓平平 [10] 分析了中巴两国相同产业间的国际经贸现状以 及两国的产业结构关系体系 ,通过 SYS-GMM 得出了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产业结构与经贸体系呈 U 型结构,发现贸易结构的优化、高新产业发展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够改善产业结构;Trefler[11] 提出科学技术与要素禀赋共同影响商品贸易结构 ;文富德 [12] 认为中巴商品贸易将持续出现巨大贸 易逆差;张会丽 [13] 分析了中巴之间经济关系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
三、中国和巴基斯坦贸易商品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一)两国贸易联系程度分析
1. 测算指标 。分析两国贸易紧密关系时 ,常用贸易结合度指数( TI ),即一国对他国的出口占该 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他国的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公式如下:
TIij =( Xij/Xi )/( Mj /MW ) ( 1 )
式( 1 )中 ,TIij 表示 i 国对 j 国的贸易结合度 ,Xij 表示 i 国对 j 国的出口额 ,Xi 表示 i 国出口总 额 ;Mj 表示 j 国进口总额 ,MW 表示世界进口总额 ;如果TIij >1.说明 i ,j 两国贸易关系紧密 ;如果 TIij <1.说明 i,j 两国贸易关系较为疏远,如果TIij =1.则表明两国处于贸易平均水平 。
2. 测算结果分析 。 1992 — 2021 年中国对巴基斯坦以及巴基斯坦对中国各类商品的贸易结合度 指数( TI )如表 1 所示 。
根据 1992 — 2021 年贸易结合度指数( TI )表作出折线图(见图 1),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中国对 巴基斯坦这 30 年期间贸易结合度指数始终大于 1.说明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关系紧密 ,产品结合度 较高 。 巴基斯坦对中国这 30 年期间贸易结合度指数只有 2012 年和 2013 年大于 1.其余绝大部分时 间都小于 1.说明巴基斯坦与中国贸易关系较为疏远,产品结合度较低 。
(二)两国贸易商品的互补性分析
1. 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产业内贸易指数( IIT )是测度国家间某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 数,公式如下:
IIT= 1-|( XABK-MABK)|/( XABK+MABK ) ( 2 )
式( 2 )中 ,XABK 表示 A 国对 B 国 K 产品出口 ,MABK 表示 A 国从 B 国进口的 K 产品 ,IIT=[0.1],IIT 越接近于 0.表明两国之间某种产品的贸易越呈现出产业间贸易的特征 ,互补性就越强;越接近于 1 越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 ,竞争性就越强 。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是国际通用的国际贸易商品统计 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法 ,该方法按照原材料 、半成品 、制成品进行分类 ,反映商品的加工程度和产业 部门来源 。 SITC 将所有国际贸易货物分为 0-9 共计 10 个类别 ,其中 ,0-4 类为初级产品 ,也称资源 密集型产品 ;第 5 类和第 7 类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第 6 类和第 8 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 5-9 类统一归类为工业制成品 。我们采用当前使用最广泛的第三版 SITC 分类标准 。
1992 — 2021 年中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IIT )如表 2 所示 。
由表 2 可以看出 ,SITC0 类商品从 1992 年的 0.116 上升到 2020 年的 0.913.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 2021 年有所下降 ,为 0.582.产业内贸易指数更趋近于 1 而不是 0 。可以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两国间 的食品及动物产品贸易竞争性越强 。SITC1 类商品从 1992 年的 0.198 下降到 2021 年的 0.0351.30 年 间整体呈下降趋势 ,两国的烟草和饮料产业内贸易指数更趋近于 0.互补性较强 。 SITC2 类商品从 1992 年的 0.119 上升到 2021 年的 0.811 。燃料除外的非食用原料产业内贸指数更趋近于 1.两国商品 竞争性较强 。 SITC3 类商品从 1992 年的 0.910 下降到 2021 年的 0.00002 。20 世纪 90年代矿物燃料 、 润滑油和相关原料燃料的产业内贸指数更趋近于 1.两国商品竞争性较强 。但进入 21 世纪后其产 业内贸易指数逐渐下降接近于 0.两国的燃料 、润滑油和相关原料燃料互补性较强 。 SITC4 类商品 从 1992 年的 0.411 下降到 2020 年的 0.322.说明植物油 、动物油 、脂肪及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更接近 于 0.互补性越强 。但两国商品在 2021 年上升到 0.857.说明这一年竞争性更强 。SITC5 类商品产业 内贸易指数绝大多数年份都是低于 0.1 的 ,说明化学产品及相关产品互补性较强 。 SITC6 类商品1997 年至 2001 年 、2015 年至 2021 年制成品(按原料分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比 0.5 小,说明互补性更 强 ,其余年份则是大于 0.5.竞争性更强 。SITC7 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小于 0.1.说明机械及运 输设备类商品两国的互补性更强 。SITC8 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始终小于 0.1.偶有也是高于 0.1 但小于 0.15.说明杂项制成品两国也是互补性更强 。SITC9 类商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绝大部分时间 都小于 0.5.说明两国未分类的货物与交易互补性更强 。2012 、2016 、2017 和 2018 年产业内贸指数大 于 0.5.说明竞争性更强 。
2. 出 口相 似 度 指数分析 。 出 口相 似 度 指数 用于衡 量 两个 国 家 或 国 家联盟在世 界 市场 或是 第 三 方 市场 出 口 的相 似性 。该 指数 以 每种产 品 占 每个 国 家 总 出 口 的份 额 为基础 ,计算 每种产 品最 低 出 口份额的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 3 )中 ,Sm (ij,k) 表 示 i 国 和 j 国 出 口 到 市 场 k 的产 品 相 似 性 指 数 ,指 数 在 0~100 之 间 变 动 ,指数越 接近 100.表 示 两 国 结 构相 似 度越 高 ,竞争越激 烈 。 Xl X i(l)kXik 为在 k 市场 上 ,i 国 出 口 的 第 l 种商品占 i 国出口商品总额的份额;Xjk(l)Xjk 代表 k 市场上,j 国出口的第 l 种商品占 j 国出口商品总额的份 额 ;此处有 SITC0到 SITC9 类共 10类 商 品 。 Sm (ij,k) 的 取值 范 围是 0~100.该 指数越 大 ,i 国和 j 国在共同的市场 k 的相似度越高 。这说明取值越小,互补性越强;反之,竞争性越强 。
根据 1992 — 2021 年中巴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结果绘制折线图,如图 2 所示 。
由 图 2 可 直观地看 出 ,近 30 年来 中 国 与 巴基斯坦 的 出 口相 似 度 指数 维持在 50~60.说 明 中 国 与 巴基斯坦在共 同 市场 的相 似 度不是特 别 高 ,竞争不是特 别激 烈 ;两 国产 品 具有 差 异性 ,在竞争 的 同 时也存在互补性 。
3. 贸 易 互 补 性 指 数 分 析 。衡 量 两 国 贸 易关 系 匹 配 程 度 时 ,常 用 贸 易 互 补 性 指 数( TCI )来 分 析 , 公式如下:
式(4)中,TCIij 表示 i 国和 j 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RCAmjk 是 i 国 k 商品的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Xik 表 示 i 国 k 商 品 的 出 口 额 ,Xi 表 示 i 国所 有 商 品 总 出 口 额 ,Xwk 表 示 世 界 k 商 品 的 总 出 口 额 ,Xw 表 示 世 界所 有 商 品 的 总 出 口 额 ;RCAmjk 为 j 国 k 商 品 的 进 口 显 性 比 较 劣 势 指 数 ,Mjk 为 j 国 k 商 品 进 口 额 ,Mj 为 j 国 进 口 总 额 ,Mwk 表 示 世 界 互 k 商 品 的 总 进 口 额 ,Mw 表 示 世 界所 有 商 品 的 总 进 口 额 。 CIij >1.表明 i 国和 j 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TCIij <1.则表明 i 国和 j 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
1992 — 2021 年中巴贸易互补性指数( TCI )计算结果如表 3 所示 。
由表 3 可 以看 出 ,1992 — 2016 年 ,产 品 SITC5 的 贸 易 互 补性 指数 均 大 于 1.说 明在 1992 — 2016 年 间 中 国 与 巴基斯坦 的化 学产 品及相关产 品 贸 易 互 补性较 强 ,在 2016 年之 后产 品 SITC5 的 贸 易 互 补 性 指 数 均 逐 渐 小 于 1.化 学 产 品 及 相 关 产 品 贸 易 互 补 性 减 弱 ;在 1992 — 2002 年 间 ,产 品 SITC4 和 SITC6 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大于 1.说明在 1992 — 2002 年间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植物油 、动物油 、脂肪及蜡 、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强 ,此期间 ,中国在制成品方面具有优势 ,而巴基斯坦在矿物产品 、 植物产品等方面资源丰富,两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2002 年之后产品 SITC4 和 SITC6 贸易互补性指 数逐渐减小并小于 1.且之后几年又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植物油 、动物油 、脂肪及蜡 、制成品贸易 互补性较为减弱 ,但从 2013 年 SITC6 贸易互补性指数大于 1.制成品贸易互补性开始增强 ,说明“ 中 巴经济走廊 ”有利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联系,一些产品的贸易往来得以促进 。而其他几大类产 品在近 30 年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大多都小于 1.贸易互补性较弱 。
(三)两国贸易商品的竞争性分析
分析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商品的竞争性 ,可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 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 数(RCA 指数)。
1.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指数)分析 。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指数)可以用来分析一国产业结构的 国际竞争力,公式如下:
TCij = (Xij -Mij) (Xij +Mij) ( 5 )
式( 5 )中 ,TCij 为一定时期 i 国 j 产品净出口与 j 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之比 。该指标可以反映两 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水平 。其中 ,Xij 为 i 国 j 产品对世界出口额 ,Mij 为 i 国 j 产品从世界进口额 。 TCij ∈[-1. 1] ,若TCij > 0 ,说明 i 国 j 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表明 i 国 j 产品无比较优势 。
由 1992 — 2021 年数据分析结果可知 ,巴基斯坦对中国的 SITC0(食品及活动物)的贸易竞争力 指数在 1997 年之前超过一半都小于 0.说明 1997 年之前,巴基斯坦的食品及活动物对中国无比较优 势,在 1998 年之后才开始大于 0 。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 SITC0(食品及活动物)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几 乎一直大于 0.说明中国的食品及活动物对巴基斯坦一直都有比较优势 。而在 2020 — 2021 年间 ,巴 基斯坦竞争优势大于中国;对于 SITC1(烟草和饮料)产品 ,中国在 1992 — 2006 年间贸易竞争优势指 数大于 0.有比较优势 ,巴基斯坦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在近 30 年表现为正负相间 ,产品竞争优势不 太稳定 ;巴基斯坦的 SITC2 、SITC3 、SITC4 、SITC5 、SITC7 与 SITC9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在近 30 年几乎全部小于零 ,说明巴基斯坦这些产品无比较优势 。而巴基斯坦的 SITC6(制成品)产品的贸 易竞争优势指数在近 30 年大多大于零 ,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的 SITC2 、SITC3 、SITC4 、SITC5 、SITC9 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在近 30 年大多小于零 ,说明中国这些产品无比较优势 。而中国的 SITC8 (杂项制成品)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在近30 年几乎全部大于零 ,具有比较优势 ;SITC6 和 SITC7 产品在 2002年之前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小于零,在 2003 年之后逐渐大于零,中国 SITC6 和 SITC7 产 品也开始有比较优势 。
2.显示性比较优势( RCA )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 RCA )指数是指一国某商品出口额占其 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 ,其反映一国某产品在国际市 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计算公式为:
式( 6 )中 ,RCAixk 用出口来衡量 i 国在 k 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 ,Xik 表示 i 国 k 商品的出口额 ,Xi表 示 i 国 所 有 商 品 总 出 口 额 ,Xwk 表 示 世 界 商 品 的 总 出 口 额 ,Xw 表 示 世 界 所 有 商 品 的 总 出 口 额 。 RCAixk 数值大于 2.5.则说明 k 产品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RCAixk 数值在 1.25~2.50 之间 ,则说明 k 产 品 具 有 较 强 的 出 口 竞 争 力 ;RCAixk 数 值 在 0.80~1.25 之 间 ,则 说 明 k 产 品 具 有 中 等 的 出 口 竞 争 力 ;RCAixk 数值小于 0.80.则说明 k 产品具有较弱的出口竞争力 。
中巴两国显示性比较优势( RCA )指数如表 4 所示 。
由 表 4 数 据 分 析 结 果 可 知 ,1992 — 2021 年 近 三 十 年 的 两 国 RCA 平 均 值 显 示 ,中 国 在 SITC1 、 SITC6 、SITC7 、SITC8 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巴基斯坦 ,说明中国的这四类商品更具出口竞争 力 。而其他类商品则是巴基斯坦更具有出口竞争力 。在所选取的统计年份中巴基斯坦 SITC4(植 物油 、动物油 、脂肪及蜡)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 2.5.并且与其他类商品相比其 RCA 值最 大 ,说明巴基斯坦植物油 、动物油 、脂肪及蜡等产品具有极强出口竞争力 ,这是由于巴基斯坦植物 及生物资源很丰富 ,此外巴基斯坦的 SITC3 和 SITC5 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 2.5 或在 1.25~ 2.50 之间 ,说明巴基斯坦燃料除外的非食用原料和化学产品及相关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中 国的各类商品中 ,SITC8 则较为突出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 2.5 或在 1.25~2.50 之间 ,说明中国杂 项制成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中巴两国贸易关系紧密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两国间的食品及动物产品贸易竞争性越来越强 。但 中国与巴基斯坦在共同市场的相似度不是特别高,竞争不是特别激烈 。两国产品具有差异性,在竞 争的同时也存在互补性,且两国的不同产品都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出口竞争力 。
(二)对策建议
1. 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确保两国贸易畅通 。在国际贸易中 ,基础设施和运输系统被称为战 略杠杆 。而“ 中巴经济走廊 ”的建设 ,正是强化这一战略杠杆的有效举措 。为充分利用经济走廊建 设的历史机遇推动两国贸易通道的畅通 ,应改善巴基斯坦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便利设施条 件 。首先 ,加强两国通关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中巴国际公路畅通 ,加速铁路和油气管道建设 ,推进 光缆网络建设 ,确保两国贸易畅通 ;其次 ,按规划开展经济 、信息 、技术 、金融 、工业 、通信等领域的 全方位合作 ;最后 ,改善中巴唯一陆路进出境通道 ——红其拉甫口岸的通关环境 ,加快通关口岸的 建设,提高通关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
2. 正确辨别对待互补性商品和竞争性商品 ,实现贸易均衡发展 。两国不同品类商品的竞争性 和互补性有所差异 ,应以互补性为主 。为促进两国贸易发展 ,首先应鼓励互补性商品出口 ,采取激 励性措施 ,进一步减免关税 ,削减贸易壁垒 ,扩大商品贸易额 。 巴基斯坦要实现扩大对中国进口 , 不仅可以扭转巴基斯坦在两国贸易中的逆差地位 ,也可以促进两国充分实现贸易潜力的均衡 。 因 此 ,在两国贸易中 ,应该尤其注重加大中国对巴基斯坦进口的支持力度 。例如 ,我国可考虑从农产 品入手改善贸易均衡 ,可以将巴基斯坦的小麦 、大米等优势农产品新增到进口品类中 ,通过削减关 税等政策优惠实现数量和品类的双重扩张 ;针对竞争性商品 ,双方在削减贸易壁垒这一原则下 ,采 取差异化措施规避竞争 。 因中国相比于巴基斯坦具有更高的制造业和科技水平 ,可着重通过技术 含量的提升实现与巴基斯坦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通过对同类产品赋予不同的技术含量和附加 值 ,实现产品外观 、功能 、品质上的差异化 ,将竞争转化为互补 ,规避产业内贸易的弊端 ,促进两国 贸易更均衡地发展 。
3. 打破传统贸易壁垒 ,探索投资发展新模式 。 巴基斯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工业水平较低 ,与 中国形成了互补的发展态势 。充分利用互补优势实现快速均衡发展 ,需要有效提高巴基斯坦的经 济发展水平,通过增加中国对巴基斯坦的进口量拉动两国贸易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可以利 用自身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 ,加强对巴基斯坦产业投资 ;为扩大双边贸易额 ,减少贸易逆差 ,中国 可以对巴基斯坦的主力出口产业进行投资 。如对棉纺织业所使用的生产器材 、纺织工厂等进行投 资 ,推动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提高 ;而对工业制造业等巴基斯坦竞争力较弱的产业 ,可以采用绿地 投资等方式 ,将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引入巴基斯坦 ,扶持巴基斯坦工业发展 。 同时 ,巴基斯 坦应着眼于与中国共同开展高新技术合作 ,开展生产研发工作 ,巩固优势产业 ,补足劣势产业 ,实 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贸易结构,增加贸易附加值,逐步扭转贸易逆差带来的被动局面 。
4. 推动两国深度合作 ,共筑合作新典范 。 两国贸易合作还应该着眼于更高层次的推动力量 。中巴两国地理位置紧邻 ,政治关系紧密 ,是彼此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支撑 ,并且赋予了两国合作更 加重要的使命 。两国应该全力打造深层次 、宽领域的合作 ,将两国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对接起来 。 中巴经济合作直接对接了我国“ 向西开放 ”的战略布局 ,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 、开放型经济水平提 升 ,以及扩大我国在亚洲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对巴基斯坦来说,“中巴经济走 廊 ”的建设直接对接了其“亚洲之虎梦”,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制造业水 平 ,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见 ,两国经贸合作的意义不仅限于经济领域 ,对于双方的长期发 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两国应该以经贸合作为桥梁 ,建立全方位 、深层次的合作体系 ,构建深度互信 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
【参考文献】
[1] 黄君宝,赵鹤芹,毕世宏 .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深化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合作[J].亚太经济,2008(2):64-67. [2] 宋志辉 . 喀喇昆仑公路与中巴通道建设[J].南亚研究季刊,2006(4):33-35+124.
[3] Lutfullah Mangi. Pakistan and China:An Excellent Model for Relations between Neighboring Countries [J].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0.20(6):78-97.
[4] 任佳 . 中巴经贸关系的发展[A]//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 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 .“地区形势发展与中巴关系 ”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157-161.
[5] 段丽丽,布娲鹣 ·阿布拉 .对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9.3(4):42-46+55.
[6] 徐长文 .加强友谊 扩大经贸——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发展进入新时期[J].国际贸易,2006(3):20-24.
[7] R.E.Falvey.Commercial policy and intra- industry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1 (11):14-128.
[8] 温海峰 .“南北 ”产业内贸易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1):80-84.
[9] 蔡春林 . 中俄、中印、中巴经贸合作——基于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8(3):49-53. [10] 邓平平 .对外贸易、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8):27-34.
[11] Daniel Trefler. The Long and Short of the 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4):870-895.
[12] 文富德 .论中巴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前景[J].南亚研究季刊,2007(1):4-11+94.
[13] 张会丽 . 当前中巴经贸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疆财经,2010(3):35-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