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编者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 标。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续创新,不断 c 赋予共 同富裕新内涵新要求,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 宗旨践行与使命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 化”的同时,指出这是中国特色。这一论断,从 发展新征程的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赋予了共 同富裕新内涵新要求,从而交给理论研究和实 践发展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在 2023 年召开 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 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 上, 重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吴大兵探讨了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国式 现代化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本刊将吴大兵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本刊: 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路径选 择。
吴大兵:适应发展新征程的要求和应对挑战需要,推动中 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从价值引领、根本保证 、基 础夯实、关键突破等方面寻找解决路径。
第一,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强化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引 领。
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 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定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一是发 展好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发展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共同 富裕强调共同富裕的全体性,强调人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稳固持续发展坚实的物质基础,着力 统筹民生与经济,进一步做实国民经济发展根基,增强综合实 力 。二是协调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树立共同体意识,加强 团结教育。一方面维护集体利益以保证社会化进步。当个体利 益与国家、集体等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将集体利益放在首要 考虑地位 。另一方面,针对实际情况对个体或局部利益牺牲者 应予以适当的利益补偿,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 造性,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活力 。三是维护好社会公平 。通过 合理科学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实现高中低收入科学的调节,保 障合法性收入;同时完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建立科学的公共 政策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机制,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 保障。
党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我们的 全部事业都建立在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基础之上”,坚持党的领 导,为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这一伟大任务提供根 本保障。一是发挥党领导的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彻发展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各个方面,用集中统一领导的工 作贯彻统一制度设计理念,构建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形成 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正确社会环境,以党的统筹、系统的观 念保证共同富裕政策的连续性。二是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要积 极培育“制度理念”,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打好底子;规范“集 中权力”,突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难点;保障“ 民主权利”, 激发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动力;构建“ 闭环机制”,构建贯彻 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保障。三是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重点是 促进党领导各项事业具体制度的全面完善。同时也还需要从工 作层面建立健全协同推进制度、多元考评制度、重大决策的绩 效督查考核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使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切实转化为促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的制度效能。
第三,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实 力。
在发展新征程中,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鲜明的特色 。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基于发展 的前提和时代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 。要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促进量的提升中始终注重 “ 质”的提升,始终从创新性、系统性、整体性、持续性及其人民 性出发谋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立 足传统产业,焕发传统动能新活力,要努力培育新经济,开辟 高质量发展新战场;要发展农村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要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服务新动能 。三是创造新消费需 求 。重点是要依托区域增长极,创造空间新动能;要通过优化 供给,激发消费新动能 。四是优化新动能培育环境 。要进一步 夯实新基建, 助力高质量发展, 要通过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环 境,释放技术新动能,并通过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壮大发展 新动能 。如此,做强、做优、做好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第四,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突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难 题。
当前,在共同富裕推进中,“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区域 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所以发展新征程中必须高度关注 成果分享性与普惠性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 距等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关键难题 。一是解决好区域差问题。 要进一步做好区域发展规划,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国家 区域发展战略,做好配套的制度设计,特别是加大中西部地区 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资源元素配置力度,提高这些相对欠发达地 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以解决全国发展的不平衡 。通过欠 发达地区富起来,推动全国的共同富裕。二是促进乡村振兴。着 力推进乡村要素发展、乡村资源整合,发力产业生机、突破人才 短板、提升文化弱项、弥补生态不足、加大组织建设,筑牢乡村 发展的内动力;强化科技兴农,提升农业科学化水平,端牢自己 的饭碗;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农民富裕渠道;推动土地制度深化 改革,盘活生产要素,实质突破收入增加路径 。同时,政治上健 全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上加 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治理上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同时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美丽乡村的目标实现。
第五 ,优化基本经济制度 ,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支 撑。
制度的意义在于根本性保障作用,在发展新征程只有将 中国式制度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相结合 ,健全科学合理的分 配制度,才能更好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重 点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 业制度、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及其宏观治理体系等,促进社会主 义公有制不断完善和科学, 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经济制度 保障。二是完善分配制度。始终围绕“公平”与“效率”的科学解 决,形成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 加大配套制度的制定和优化 。尤其需要注重第三次分配解决 共享问题 。三次分配相结合既有效维护公平,又提升效率,同 时又实现共享在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 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处理好各种关系。重点是要通过科学的制 度设计,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资源创造的效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 通过政府的战略规划、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 治理等职能来维护社会公平,把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相结合, 在发展新征程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本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在现代化建设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党的二十大前一 直把共同富裕表述为中 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则表述为“特色”,一字之 变却赋予了“共同富裕”丰富的语义,阐明了共同富裕不仅是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和要求。我国 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内 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不能照抄现有方案,也不能 用一种普遍的模式来推行,我们只能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方案 ,相信未来对发展新征程中国式现代 化共同富裕特色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多元的方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