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作为 一 门结合中国特色的专业研究理 论体系,其具备研究社会时事 、结合专 业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 目标。文 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为议题, 对其在中国发展前景进行探究和讨论, 并根据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 现高理论本土化下的社会学在中国 的 社会土壤中找到适宜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学 发展困境 对策措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发展 背景及内涵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提 出 。 2020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 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 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 ”并明确提出了:“不断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这是 第 一 次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 会学的重大任务,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鲜明特质和结合专业学科的理论实践 研究要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 提出,不仅标志着社会学这一 学科本土化 、理论化的结合,更标志着新时代意 义下,社会学作为一 门人文社会学科将 从与指导思想所高度契合的角度,对社会发展的探索和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作用,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内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是一 门研究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社会进步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既是坚持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特色 、 时代特色、 民族特色、实践特色的理论体系 。 [1]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的重大意义
1 .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 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发展理念和观念内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具体理论内涵,有力地引导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发展改革。[2] 因此,面对新形势下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格局的有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 会学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出现和进步的 。其发展和延伸体现的是新时代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2 .新时代下完善社会结构 、优化社会格局的必然局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对于研究社会现象和规 律有了新一层次的见解和经验总结 。面 对复杂多面的社会形态和国际格局,如何在纷繁错乱的多元化格局中构建出 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制内 涵是时代发展 的必要课题。在如今提出满足人民 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的矛盾时,更应以社会学为理论 学科发展源头,促进民生的长足发展。
在完善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构建的同时,社会格局的变迁和社会格局的 优化是实现社会有序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提出 是对当前社会秩序和格局完善保障的 有效基石。
3 .新时代下实现社会治理与建设规划并行的必然课题。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社会治理与建设规 划不再是政府一元化的片面指导,而延 伸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 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间的对话合作。社会 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多元学科,倡导 各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社会职能和社会作用。从而由多元维度实现人民生活 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将切实的建设规划具体落实至社会个体的每一个单位。
在契合社会要求的时代特质下,发 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是实现社会治理和建设规划的必然课题 。其所蕴含
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将指导和引领现实社会的长远发展,实现社会运行机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遇到的困境
1 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还需完善。社会学自 20 世纪70 年代重 建以来,其学科内容和构架并未进行系统的整理,也并未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形成系统完备的话语体系 。 [3] 目前具有我 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在党的十九 大召开的前提下,实现了部分发展,但还有很大空间仍需补足和拓展 。现阶段我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大都由发展社会学为视角,结合西方社会学和相关学科术语,根据社会大背景和相关政策对部分社会主体的发展和实践所进行的话语体系拓展。
2 . 中国本土化社会学研究领域范畴趋向窄化 。中国社会学由于重建时间较晚,在发展和延伸的脉络中也并未实现 全面系统的理论建构和明确框架 。同时,诸多的社会学思想是由国外具有思 想深度的社会学家所学习搭建的,结合 各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相异性,诸多社会学思想和理论是不能直接应用到中国社会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来 。 因此,中国本土化社会学学科在一 定程度上其研究领域趋于窄化,对诸多新时代社会下,人民的迫切需求并不能及时提出切实合理的有效解决措施,从而导致了社会问题的迟滞性和并发性。
目前我国对社会学学科的分类,除 了一级学科社会学,下设还有二级学科 人口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4] 。 这其实展现了学科界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前 沿导向意识,将社会学学科所研究内容 下设并细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学 学科发展的局限。
3 . 中国社会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足。社会学从宏观和微观、横向和纵向的多层维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 而 一 些社会实践经验是在历史脉络中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所产生和得出结论的, 其具有片面性和碎片化的特征,不 具备研究社会规律的普遍性 。 [5] 因此其并不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规律框架 。 由此,对于过去社会学领域结合中国社会本土化的研究,一方面是研究内容和形式缺乏整体视角的观察维度,其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适性,甚至只适用于极个体, 而结论是错误的;另 一 方面是在研究者个人急于求成的心态影响下所导致的负面结果,可能其实 践结论只是一味的寻求创新,既不深入客观,也不科学直观,导致其实践结果对理论持内容 不足,反映社会事实的力度不够。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所遇困境的相应对策
1 .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学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学是一 门揭示中国社会发展运行规律、 社会构建特点和框架的学科。其既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结合中国社会 时代特色 、民族特色的本源,体现了新 时代下社会实践所赋予的新型学科研 究发展方向 。 因此,在推动其发展的过 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科 学的理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学首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 。结合历代 领导人为代表所提出的最契合中国 时 代要求的思想结晶,以其为学科理论发 展和完善的思想指导和研究方向 。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在 中 国 实现的必要手段和认定途径 。 因 此,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 进程中,我们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结合中 国 实际提出最适应本国国情的治 国 方 针,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认同中不断推进 社会学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主张的融合,进而从切实和长远的发展 角度实现社会学学科与时俱进的时代 特征和客观有效的理论积淀。(2)契合 中国国情来探究。在探究中国社会的发 展和实践道路上, 要坚持从国情出发 。 中国社会学科学虽然恢复较晚,但中国 作为世界史上独具民族特色的大国,具 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树 一 帜的 发展脉络,其为社会学学科领域探究和 拓展的方向展现出了诸多的发展可能 性 。 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学 科优势,发掘中国独特的政治魅力和建 构意义, 在顺应时代篇章的历史潮流 中,挖掘独属于中国的文明色彩 。同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是独属于中 国新时代的社会学 。这个新时代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 时代。在这个时代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社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脉络和运 行机制, 研究社会主要矛盾和展现形 式,提出解决时代问题的合理理念和切 实方案,在开拓创新中不断打破学科壁 垒,在多元要素中追求社会发展的价值 和意义。(3)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 以人民为中 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根本立场。人民作为历史发展进程 的主体,其不断创造历史、改变历史、革 新历史 、追 忆 历 史,历 史进程 和社会发展是人民不断选择和缔造的结果 。 因 此,在不断的社会抉择中实现和形成今 天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每一位社会成员 共同努力下的结果 。而社会学作为以人 为研究主体的学科,更应在发展过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 念,积极倾听人民的呼声和需求,对人 民的渴望做出相应的回应和解释,一切 以谋求人民福祉为至上点,在解决社会 真实需求的同时推进学科的发展和创 新,这才是实现社会学繁荣发展的根本 之道。
2 .加快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学话语体系。社会学的话语体系是其 研究社会现象 、反映社会议题 、提出社 会政策的独属体系,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专业性和独特性 。因此,在结合当前 时事变更的格局下,我们更应该构建具 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其既要展现社 会学的本质,也应体现与中国新时代相 融合的社会学内涵,从而实现社会学学科鲜明的学术品格和与时俱进的学术 能力。(1)承前启后,开拓创新。 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是独具创新 性和开放性的,其既继承了传统社会学 内涵中的本质规律,也根据现实情况发 展和延伸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背景的 专业名词 。 这种发展和延伸,一方面植 根于历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智慧,另一 方 面寄任于各代社会学家孜孜以求的钻 研精神和以人民为己任的社会担当 。因 此,在当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话语体系时,我们更应着手和总结历代 的经验,在时代价值和意义中追寻新形 势下发展的可操作性 。 同时,应重视历 代社会学家所总结和遗留的宝贵的探 究经验 。 在新形势的社会序态下,我们 更应在结合前人智慧的基础上迸发新 一代社会学人的学术活力,在求真求实 的学术道路探索过程中,形成独具中国 特色的独具社会学 特 色 的 智 慧 结 晶 。 (2)植根规律,论证普遍。历代社会学家 所推崇和坚持的都是在普世中寻求辩证的自 然规律来解释相应类型的社会 现象 。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 亦是如此,通过诸多社会现象总结出一 类专业的话语名词和用法予以解释,在 论证其合理性后再植根于实践中对相 应现象进行运用和解释 。然而在这一过 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规律的总结我们不应太过急于求成。 因此,社会学家 在这 一过程中要研磨透话语体系的真实内涵和真正效用,不能为了所谓的科研成果和时代思潮而打破了学术品格 的边界,偏向了唯心主义的极端。(3)科技 强 国,人 才建 国。在新时代追求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浪潮下,互联网时 代和智能社会的出现对学术研究的手段和途径提供了新的方式 。大数据云时 代的 出现使得科技手段的运用成为必 然化趋向,在沿用传统研究方式的前提下结合科技手段对复杂多面的社会认 知、社会心理、社会活动、社会行为等进 行系统有效的分析,避免了人力所造成的范围小、耗时长、成本高的缺陷,在真 正意义上实现了一体化的效用 。而中国 特色话语体系的诞生也应植根于客观科学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形成最有效 、最严谨 、最宜于人民的合理的话语体系。
作为有温度的社会表达形态,话语 体系的最终构建必然是由人来整合和 创造,这就对创造者制定了一 些要求和 标准 。 首先,其需切实了解社会学发展 体系和脉络,对中国特色的发展境况也 应有深刻的体会和认知 。 其次,其需具 备一 定的创造数据、读取数据和解读数 据的能力,对于其所研究的现象和 目标 其有相应的科研能力进行探究和解读 。 最后,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和研究 规律, 其需具备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对 社会的发展脉络具有独到的见解 。在认 知和理解的过程中,还需具有高尚的学 术品格和人文修养,从而确保理论研究 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因此,对于 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我们应发掘、 培养大批高素质 、高效率 、专业化的社 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完善社会学 学术发展的社会结构,实现前有领军人 物指引,中有中坚力量支持,后有后备 人才准备,从而实现上下一体的宏伟规 模和发展模式,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学话语体系有效科学地建立。
3 .推进社会学实践导向视野以促进 拓宽学科边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学要根植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 正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坚持 的学科品格一样,凌驾于实践之上的理 论空城是没有真正意义和学术内涵的 。 因此,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 会学时, 应注重文化品格和实践精神, 拓宽学科研究的边界感,在实现自身学 科内容扩建的同时融合其他学科的理 论和实践经验,为己所用。(1)以务实形 式拓展学科边界。社会学学科边界的探 索在确立研究 目标和研究方向的同 时, 要注重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和交汇,以务 实求真的形式对学科进行经验总结和 拓展讨论 。不单从已知的范围内迂回打 转,更应在结合社会认知和实践的前提 下追寻学科边际的突破 。只有通过不断地 突破和创新,社会 学 学科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 根之树,才能在学科领域以其独特的形 式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务实学科。(2)结 合其他学科优势同发展 。 当前作为开放 共融的新型社会,学科间的壁垒也在逐 层打破。文史类学科开始运用数理统计 的方法对复杂难辨的社会现象进行科 学系统的处理和分析,理工类学科也开 始运用辩证逻辑的角度论断其研究内 容的发展性和适用性 。 因此,各学科间 的延伸和发展在信息共享、开放共融的 时代是具有实现意义和交叉价值的。
而面对当今社会复杂纷乱的信息源和信息量,我们除了不应拘泥于自类学科与多种学科交叉共融发展的同时, 也应学会理性客观地分析和辨别哪些 学科是与本学科适宜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的,哪些学科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于我们是具有践行意义和适用价值的。 只有这样,社会学在发展中才不会陷入局限性和难洽性的“围城”,才能在真正的学科中实现自我所需求的研究成果和学科价值。
五、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出 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历史新高度的 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进程 、顺应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 学本土化、推进社会学学科长足发展的必然使命 。 因此,顺应时势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是新时代顺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领导班子所提出 的智慧结晶的必要进程,是实现社会学 学科以人民为中 心治理和发展理念的 必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主要需求的必要结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学这 一 学科所独具的时代 魅力,社会学的延伸与拓展也离不开新时代社会建设下所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 。 因此,顺应时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社会学是符合时代要 求、满足人民意愿 、 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研究方向, 其任重道远且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 1] 魏礼群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学[J].社会治理,2020( 10):5-9 .
[2] 龚维斌 , 张林江 .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学:理论基点 、学术渊源与学科品格[J]. 南京社会科学,2020( 11):1-8 .
[3] 李阳 . 坚定学术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 学术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辑刊 ,2018(03):209-211 .
[4] 洪大用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学[J].社会治理,2020( 10):14-18 .
[5] 雷蒙 ·阿隆 .社会学主要思潮[M].葛 秉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