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构建一 流营商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重 要战略措施 ,通过构建一 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 生发展动力,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 造国家和区域间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要对标先进,争创一 流,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引领,全链条推进;以转变政 府职能为核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通过全社会共同 参与、协同推进来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关键词:营商环境,重大意义,基本要求,措施
从中央到地方对营商环境建设高度重视 ,原因在于营商 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软 实力的晴雨表, 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018 年党 和国家首次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 构建 一流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提升政府治理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 。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了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 化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经济 的重要战略措施。
一、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
( 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战略措施
战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中国营商环境建设起步于党 的十八大后,2013 年 5 月 13 日召开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 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 境上来 。到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国务院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 关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电视电话会议,不断强化 和引导各级政府持之以恒地改善营商环境 。从效果上来看, 2012 年中国经济增速为 7.7%,到 2019 年为 6. 1%,经济发展稳 中向好,经济增速保持稳定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外部发展环 境 恶 化 的 影 响 ,2020 年 至 2022 年 经 济 增 速 分 别 为 2.3% 、 8. 1%、3.0%,平均增速为 4.5% 。由于党和政府创新实施宏观政 策和深化“ 放管服”改革 ,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激发了市场活 力,成功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
(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传统发展方式是以要 素的高投入、能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和生产的低效率为 特征, 这种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要素低成本的基础之上 。 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经济逐渐进入了高成本时 代,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阻碍了经济增长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从经济学角度讲, 在高成本时代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经 营性成本 。企业的成本通常有两大块构成,一是自然成本,其 中包括生产要素成本和流通成本,主要受市场供求影响 。二是 制度性交易成本, 其中包括市场主体办理各类事项与行政机 关打交道的时间成本及各项费用 。时间越长,费用越高说明制 度性交易成本越高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就是把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费用降至最低, 从而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 础。
(三)打造国家与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
从全球来看, 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加 速减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发生了四次产业转移 。第四 次产业转移 ,劳动密集型产业正从中国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 及非洲地区转移,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先后掀起再工业化,以 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 , 问题在于发达国家凭什么能吸引高端 制造业回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同样在减 弱 。所以,当前外资企业更看重我国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的 营商环境,期望与国内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以降低制度性交 易成本,更好开拓国内市场。
从国内来看 ,党的十八大后营商环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 略,国内区域之间营商环境竞争呈现百舸争流的态势,并表现 出各自的特色 。如,江苏的“不见面审批”、浙江的“ 最多跑一 次”改革、海南的“e 登记”平台、广东的“智能无人秒批”改革、 山西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等等,以更加便利的行政 审批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降低各自制度性交易成本, 吸引更 多外来投资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基本要求
( 一)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
市场化的目标要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 的事项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 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 ,特别是要推动审批事 项应减尽减,对那些确实需要审批的事项也要简化流程、减少 环节。法治化的目标要给予主场主体以稳定预期。法律对市场 主体的行为具有指引、评价、预测等功能作用,法治就是依据 法律治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主场主体要在同一商业规则 的构架内进行商业活动并形成良好稳定的市场秩序, 需要建 立健全营商环境法规政策体系 。 国际化的目标要在营商环境 建设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要从世界的视 角、全球格局中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寻找与别国在 营商环境建设上的差距,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敢于超越,这样才 能赢得全球竞争的新优势,吸引世界各地人才、项目、资金、技 术聚集到中国来。
( 二)坚持满足市场主体的需要为导向
坚持以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为导向, 是构建一流营商环 境的核心问题 。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围绕企业和群众反映 的办事难 、办事慢 、办事繁 、多头跑等问题 ,精简行政审批事 项 ,全面提升政府办事能力和服务效率 。 以江苏昆山为例, 2022 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排名第一 。探究根源 ,上个世纪 90 年代, 昆山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率先打造了全国一流的投 资环境,在全市干部中提出要创造四种环境:政策环境是“ 老 板怎么顺心怎么办”,法制环境是“ 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服 务环境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环境是“ 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昆山围绕“老板”(市场主体)的需求构建出了一流的 营商环境,因此,昆山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多年来始终保 持第一的骄人成绩。
(三)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政 府的职能也随之变化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关键是深刻转变政府职能,必须牢 牢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放管服”改革实质上是对 政府在管理经济上的职能定位, 就是要改变过去以审批发证 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把政府 工作重点转移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创造良好发 展环境上来。
( 四)坚持以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为目标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要以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为目标 。首 选是稳定。趋利避害是商人的天性,“政策不稳”被很多投资者 称为最大的风险,市场主体更注重营商环境的稳定性 。其次是 公平 。长期以来,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形成的事实上不平等,成 为困扰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顽疾。《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 为夯实公平营商环境奠定了法律基础, 特别是当下要使民营 企业在市场准入、招投标、贷款等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业平等的 权力 。三是透明 。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提高整个 市场的透明度,是使市场主体实现公平竞争前提 。除法律规定 的,原则上政府制定所有法规政策都要公开 。四是可预期 。让 市场主体能看到未来, 坚决杜绝决策如同儿戏 、新官不理旧 事、承诺一纸空文等现象。
三、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措施
( 一)对标世界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要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引领 来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也是学习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营商环 境建设经验上的一个指引, 是避免盲目考察学习的一个根本 遵循。
从全球来看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营商环境建设上自 2012 年以来改善力度前所未有 ,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好地 遵循了世界银行发布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这个指标 体系即将被宜商环境指标体系所取代,但“对标先进 、争创一 流”营商环境思路是一致的,即根据指标体系各项评分情况, 有针对性弥补“短板”,夯实“长板”,使得营商环境得以进一步 优化 。从国内来看,由于各个研究机构所采纳的营商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不一致,全国营商环境排名略有不同 。但从政府角度 看, 要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指 引 。这个指标体系共 18 个一级指标,比世界银行多了 7 个一 级指标更符合中国国情 。 以 2020 年山西省域营商环境评价 117 个县区综合排名为例 ,襄垣县全省排名中取得了第 15 名 的好成绩 ,但其中“ 获得电力”指标比较落后,在全省排名仅 109 名,所以根据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评价得分情况,有的放矢 才能有效改善营商环境。
( 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 。通 过简政放权“放”出市场的活力,放管结合“ 管”出政府的公信 力,优化服务“服”出政府办事效率。
围绕助力兴业投资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 。政府要以转 变职能为核心,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不该 管和管不好的事项交给市场 ,加快清除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障 碍 , 畅通企业和群众兴业发展之路 。首先是深化商事制度改 革,使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交易、退出上无任何障碍。如在市 场准入方面,要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要加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的三种类型的比例,对不能 取消的也要优化审批服务,减材料、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限 。 其次,继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特别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 目审批制度改革,截至 2023 年,全国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全 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 120 个工作日 ,有的地方已经压缩到 40 工作日以内。三是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一方面要不断压缩 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另一方面要破除清单之外的隐性壁垒。 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短期看增加了财政压 力,但长期看是“放水养鱼”涵养了税源、扩大了税基,如,“ 十 三五”时期新增减税降费 7.6 万亿元,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纳税 超过 7.8 亿元,比同期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还要大,不但助企纾 困,而且进一步增加了财力。
围绕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强化公正有效监管 。长期以来我 国的市场经济陷入“一放就乱 、一乱就抓、一抓就死”怪圈,如 何破解这种怪圈,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要把监管视为简政 放权的自然延续和必需环节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要把 “ 放”与“管”视为一个整体工程,视为同一工程的两阶段、两个 环节 。首先,要创新公平公正的监管方式 。要全面推行“ 双随 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取代原来监管部门巡查制和随意检查 的做法 。其次,对新兴产业要包容审慎监管 。一种新兴产业产 生要给它一定的成长时间,在监管中发现规律后再加以规制, 不能一 出现就把它管死 。 同时,要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进一步 提高监管执法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要实施阳光监管和阳光执 法,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 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围绕便利市场主体发展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如何让企业 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呢,首先要切实增强服 务意识 。要主动为人民服务、主动为市场主体服务,建设人民 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要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把能否 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 一块“试金石”。其次要加快数字服务体系建设。变“群众跑腿 ” 为“数据跑腿”,变“线下跑”为“线上跑”,要实现让群众和企业 到政府办事像“ 网购”一样方便 。三要建立政务服务的好差评 制度 。政府服务要以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 衡量标准,让企业和群众评判,倒逼政府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的 质量和效率。
(三)构建一流营商环境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各层级 、各部 门、各行业、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和自然人 。首先必须全链条 推进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涉及 18 个指标体系,任何一项指标 落后都会降低营商环境整体水平 ,所以一定要以营商环境评 价指标体系为引领,全链条推进 。其次,全社会参与 。要树立 “ 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引导企业、社会组 织 、行业协会 、人民群众等积极主动参与到营商环境建设中 来,实现从“旁观者”向“ 当事人”、从“局外人”向“局中人”的转 变 。三要坚决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的寻租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 坚决打击吃拿卡要 、侵害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利益的违法违 纪、乱作为行为,绝不能因为个别人、个别部门不作为、乱作为 影响本地区的营商环境。
总之,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有助于吸引优质资源聚集,从而 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干事创业的 内在动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勃勃生机的局面,同时有助 于让市场主体把更多时间用于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 1] 张占斌 .“十 四 五”期间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与重点任务[J].行政管理改革,2020(12)
[2]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减费降负助企纾困全力优化首都营 商环境[J].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3(03)
[3] 王沫 . 下好“先手棋”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J].奋斗,2023(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