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何宝珍烈士的一生是短暂的、光荣的,何宝珍烈 士精神永垂不朽。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 大学生要学习何宝珍真烈士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对祖国 人民彻底忠诚的精神, 要学习她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勇敢 斗争,为了革命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挖掘何宝珍烈士的 光荣事迹, 弘扬何宝珍烈士的宝贵精神, 使何宝珍烈士精神在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传承,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 教育价值。
何宝珍同志 1902 年出生于湖南道县, 1922 年加入中国社 会主义青年团, 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辗转广州、上海、 武汉以及东北等多地从事革命工作, 1933 年在上海被反动当 局抓捕并押解到南京,于次年英勇就义, 年仅 32 岁。何宝珍烈 士的一生是短暂的、光荣的,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宝贵 的。
我国人民与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被称为革命烈士[1]。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为了争取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 功勋彪炳史册,精神 永垂不朽。国家保护英雄烈士, 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 宣传、教育,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英雄烈士。
刘少奇同志当时得知何宝珍同志牺牲的消息时,称赞其 为“英勇坚决, 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2]何宝珍烈士精神值得全 国人民学习, 特别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当代大学生是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何 宝珍烈士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时与当代大学生年龄 相仿,何宝珍烈士牺牲时也还正值青年,开展关于何宝珍烈士 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教育价值的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 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永不放弃
“ 五四”运动期间,正在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就读 的 17 岁学生何宝珍偶然间读到了《湖南省学联罢课宣言》等 爱国宣传资料,瞬间点燃了她心中远大理想的火种[3] 。五四运 动以后,毛泽东、邓中夏等先进人士多次到衡阳宣传马列主 义,每次何宝珍都要去听报告,一次不落。在湖南自修大学就 读期间她还认真学习了李达所讲的《共产主义宣言》和《伦理 学》等课程, 从那时起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就成了何宝珍同 志的坚定信仰。[4]
1933 年为了营救革命同志何宝珍不幸被捕。入狱后每想 到自己的孩子何宝珍就心如刀绞,可是转念她又会想“ 人民不 解放,我们的孩子也得不到幸福。只要他们活着等革命成功 后,找到他们, 一定要送他们上学 …… ”[3]在狱中,面对敌人一 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何宝珍始终坚贞不屈, 无计可施的敌人 气急败坏,露出恶魔的面目,对她说只要招供就可以留她一 命,如果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何宝珍轻蔑冷笑:“ 要口供,没有!要命,请吧!革命者是杀不尽的!”[5]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钙”,“ 理想信念坚定,骨 头就硬, 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 缺 钙 ’,就会得‘ 软骨病’”。何宝珍同志一身“硬骨头”是她坚定的 理想信念造就的,哪怕面对敌人的淫威,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 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 向上 的,但是应当注意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信息时代来 临,全球化进程加快,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对应该 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并不明确,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的情况[6]。 同时,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扭曲的政治观点还会 不断通过网络侵蚀学生思想,西方强权国家更是在网络上不 断散播不利社会主义发展的言论,企图“ 西化”我国[7] 。对正处 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大学生而言,通过 挖掘何宝珍烈士精神助力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何宝珍烈士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地实践马克思 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观的统一,不但揭示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且还指 明了适合人类发展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何 宝珍烈士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当代大学 生树立了榜样。何宝珍烈士事迹能够感召当代大学生珍惜来 之不易的生活,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沿着革命先烈开创的道 路继续走下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永不放弃。
二、忠于祖国人民永不背叛
何宝珍同志心系祖国人民前途命运,为了国家光明的未 来和人民美好的生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使尽手段的威逼, 她始终忠于祖国和人民。 1919 年“ 五四”运动期间在女子师范 学校读书的何宝珍带领近百名女学生剪了辫子,带领大家制 作“反对 21 条”“ 勿忘国耻”三角纸旗,参加全市学生大会和示 威游行。为了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 国行径,她还主演了《哀台湾》《孔雀东南飞》等时事活报剧,让 观看群众动容不已[8] 。她不顾生命危险积极营救革命同志,在 上海成功营救 16 名同志出狱, 后被叛徒出卖被捕。丧心病狂 的敌人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大腿,用尖利的竹针狠插她的指 缝。何宝珍为了抵住酷刑带来的撕心裂肺疼痛,咬紧牙根,舌 头、嘴唇都被咬破了,可何宝珍依旧闭口不言,让敌人无计可 施。她始终没有背叛祖国和人民,直至光荣牺牲。
当代大学生有祖国的庇佑、人民的哺育, 过着衣食无忧的 生活,不用再面对革命年代异常恶劣的环境。但大学生们应当 牢记今天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是无数与何宝珍烈士 一样的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大学生之所以能 安心、快乐地读书、成长,离不开祖国人民的培养,祖国与人民 才是大学生的根之所在。
在当今和平年代,何宝珍烈士忠于祖国和人民,永不背叛 的精神对大学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何宝珍同志所在 的年代敌人用赤裸裸的暴力进行恐吓,使用美女、金钱进行诱 惑。而当今时代, 敌对势力所采用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西方国家采用更隐蔽、更具欺骗性的手段对我国青年进行“ 和平演 变”,寻找一切机会抨击社会主义国家, 唱衰马克思主义,对我 国革命领袖、民族英雄、爱国志士进行恶搞,诋毁我们的民族 英雄、革命烈士和模范人物,抹煞我国的历史,离间党和人民的 感情[9] 。大学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 在心里, 排在第一位,不要忘记与何宝珍一样的革命先辈们的 流血与牺牲, 不要被敌对势力欺骗、拉拢,永远和祖国人民站 在一起,永不背叛。
何宝珍烈士用牺牲证明了她对祖国人民的忠诚,是高尚 的忠诚卫士, 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何宝珍烈士事迹能够 强化大学生对祖国人民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坚定大学生与 祖国人民永远站在一起,永不背叛的决心, 激励大学生沿着前 辈的道路继续前进,完成前辈未完成的夙愿,做忠实的社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守人民立场敢于斗争
“ 五四”运动波及衡阳之时把革命真理也带到了这里,何 宝珍和一些进步同学倍受鼓舞,但是校长欧阳骏却禁止学生 出校门, 不让他们参与示威游行活动。何宝珍马上把同学召集 起来,猛烈批评校长横行霸道,鼓动同学们为了国家应该勇敢 站出来,冲出校门,走向街头。在何宝珍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 跳出校墙, 参加了全国爱国大会和示威游行, 紧接着又发动了 罢课罢教斗争[3] 。何宝珍被捕入狱后,为改善政治犯生活待遇 她带领大家与监狱当局开展绝食斗争。她们向监狱当局提出 允许中医就诊、允许亲友送书报和食物、允许通信等条件。绝 食斗争是辛苦的,进行到第四天就有狱友开始吐绿水,何宝珍 体质本身就弱,呕吐得更是厉害,但为了斗争的胜利,她顽强 支撑,鼓励大家坚持到底。到了第七天, 监狱当局怕饿死政治 犯惹下更大的麻烦, 被迫答应了何宝珍她们提出的条件,最终 取得了斗争的胜利[5]。
“ 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 人恩赐的, 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10]何宝珍烈士带领革命 同志和群众们的斗争不是为了“ 斗争”而斗争,更不是为了一 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理想信念,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前途, 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 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学习何宝珍烈 士精神,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与一切阻碍实现中国梦的 艰难险阻和敌对势力作坚决斗争。现如今我们社会和谐安宁, 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大学生不能止步于眼前, 贪图安逸, 居安忘危, 应当意识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 增强,敌对势力对我国围堵、打压、捣乱、颠覆活动态势逐渐增 大,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外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大学生要 有忧患意识, 关心关注祖国与人民的命运, 在需要的时刻挺身 而出,站在祖国和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毫不退缩的斗争。
何宝珍烈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敢于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 斗争的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这种精神能够激发当 代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民族的复兴向一切艰难险阻 亮剑。充分挖掘何宝珍烈士精神,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顽强 的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的胆魄和坚强的斗争意志力,助力当代 大学生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敢打硬仗的生力军。
四、处处顾全大局甘于奉献
1926 年 10 月何宝珍与丈夫刘少奇同志一同来到武汉开 展工作。为了宣传革命,何宝珍不顾自己怀有身孕的身体与杜 超章、杨开慧在武汉、汉阳、汉口三镇成立了三个妇女协会。为 发展妇女工作,提高妇女爱国热情,她穿梭于大街小巷开展宣传,日夜奔忙[11] 。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她还先后把三个儿女(允 斌、允若、爱琴)托人抚养。 1932 年刘少奇奉命调往江西,何宝 珍渴望能同去,但组织对她另有安排,她便欣然接受,在寒风 中送走了自己的丈夫,不曾想, 这一次分别, 竞是永别。何宝珍 有时也会沉默,眼中涌满泪水,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但她 常对身边人说:“干革命还顾得了这些 …… ”[12]
舍小家顾大家,从大局出发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何宝珍烈 士生前工作、生活的点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新中国的成立离 不开无数与何宝珍烈士一样的英雄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国家 的发展建设同样离不开无数人的奉献与付出,“ 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的精神,何宝珍烈 士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学习的楷模。
奉献精神是真诚、自愿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付出,体 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由甘于奉献的人民组成的国家,社 会必然和谐, 国家必然兴旺,必定会成为团结、强大的国家。当 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培养大学 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利于其更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潮见 缝插针, 导致一些大学生受其影响, 奉献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奉献精神日益缺失,功利目的明显[13] 。何宝珍烈士事迹处处体 现了无私奉献精神,对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充分挖掘 何宝珍烈士精神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宣传,引导大学生见贤 思齐,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何宝珍烈士精神激 励自己, 让甘于奉献成为大学校园的风尚,将来可以更好地服 务社会、奉献社会。
何宝珍烈士对理想信念坚定信仰,对祖国人民彻底忠诚, 她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勇敢斗争,为了革命事业甘于奉献。 虽然何宝珍烈士精神创造与生成的背景、时代与当今不同,但 其永远不会过时,只会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对当代大学生具 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值得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 陈睿. 爱国主义视域下高校英雄烈士精神教育路径探析[J].哈 尔滨学院学报,2020(6):131.
[2] 臧巨凯. 去若秋霞—记刘少奇发妻何宝珍烈士短暂光辉的 一生[J].法学天地,2001(7):52.
[3] 吕芳文.何宝珍[J].零陵师专学报,1982(2):62+ 66.
[4] 陈艳.“ 永葆革命贞洁”—— 浅析杰出党员何宝珍的革命精神 [J].湘潮,2016(4):147.
[5] 王洪伟.“革命者是杀不尽的! ”—— 记坚持狱中斗争的女英雄 何宝珍[J].党史纵横,2003(5):21.
[6] 文瑾瑛.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探析[J].法治与社会, 2020(5):194- 195.
[7] 童付超,谭昌勇,吴建芳.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03):68.
[8] 孟昭庚, 血洒雨花台的刘少奇革命伴侣何宝珍[J].党史纵览, 2016(2):41.
[9] 傅振宗, 郑庆昌. 网络和平演变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措 施[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4):157- 158.
[1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9
[11] 田人, 毛激流. 何宝珍: 宁死不熄的美丽烈火[N ].永州 日报, 2021- 9- 14(4)
[12] 张逸. 革命真情永不泯—— 记刘少奇与何宝珍的爱情[J].南京史志,1997(12):9.
[13] 刘世权.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J].山东农业工 程学院学报,2017(06):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