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预算绩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5 15:00: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 目 是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为加快推进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升级开 展的创新项目。为了进一 步挖掘和提炼 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的成功经验, 为我国相关地区开展相关 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山西省有机旱 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试点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深入调查试点建设路径和取得成效,探究 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分析项目试点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为进 一 步推动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 依据。

  关键词: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经验,效益

  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总面积 15.67 万平方千米,共辖 11个地级市,市辖区 26 个、县级市 11 个、县 80 个,是典型的为黄 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 。 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全省各地年降水量 358~621 毫米,季 节分布不均, 夏季 6— 8 月降水相对集中,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 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耕地 386.95 万公顷 (5804.25 万亩),其中,旱地 281.67 万公顷(4225.05 万亩),占 72.79%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现 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累计制定发布省级有机旱作 地方标准 98 项, 建设科研示范基地 30 个,3 个部省共建重点 实验室成功获批,4 市 15 县整建制推进有机旱作示范,走出了 一条符合山西实际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路径。有机旱作农业正 在成为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1]。

  但在快速发展中发现,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普遍存 在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凝聚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弱,日常运行 不规范的问题,服务环节不到位,大部分在产前 、产中开展服 务,产后服务涉足较少,农机装备水平低,缺少大型、智能化农 机装备,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社会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 质量难以满足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需求,成为影响山西有机旱作 农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桎梏[2-5] 。针对这些问题,2021 年,山 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于同年 9 月联合印发《有机旱 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由山西省农 业机械发展中心作为省政府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公共服务 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社会化服务试点组织的遴选、资金的管 理和绩效的监督。对分布在全省六市八县十个试点建设的情况 和综合效益进行调查研究,对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 力提升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有机旱作农业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试点建设 路径

  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是山西省财 政厅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为加快推进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加 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升级开展的创新项目。对已建有机旱作农业 农机合作社,依托原有的技术、装备、市场等优势,按照“强化组 织体系建设、提高社有资产品质、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加强智慧 农业人才培训、创新社会投资投入方式”总体工作思路,进行提 档升级,通过“技术 + 服务”“设备 + 服务”的方式,为小农户提 供耕、种、防、收等托管服务,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质量,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助 推乡村全面振兴。

  ( 一)强化组织体系建设

  按照《山西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指 导意见》,实行试点合作社章程制度、档案管理、组织机构、财务 管理、登记管理等“五规范”建设 。指导农民合作社参照示范章 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章程 。健全试点合作社组织机构,指导 其依法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 规范经理选聘程序和任职要求,明确工作职责 。指导并支持合 作社抓好办公场所、厂房、仓库、机器设备等生产经营硬件设施 建设和基地建设 。规范财务管理,指导农民合作社认真执行财 会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及时向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报送会计报 表 。通过公开招标选取财务代理记账公司,为农民合作社提供 全面清产核资、完善成员账户等财务代理服务。

  (二)提升社有资产品质

  为实现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高效生产作业目标,省农业机械 化服务中心围绕山西省有机旱作装备发展“短板”, 采用所有 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分置”的财政支农机制创新模式,为各 项目试点配置了大马力通用农机装备, 财政预算支持资金 9000 万元,其中:农机装备购置 8720 万元(包括大马力拖拉机 69 台、收获类装备 16 台、红外检测仪 1 台),车辆保险 180 万 元(含交强险及非车险),应急配件储备 100 万元,提高智能、大 型、复试作业农机保有量,提升各试点的装备水平 。推进物联 网、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智能监测、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 控制技术与装备在有机旱作农业上的集成应用,开发智慧农机 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系统,为所有农机设备安装 北斗定位数据采集终端,实现试点主体农机种植耕收全程作业 数字化。

  (三)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鼓励试点合作社利用资源禀赋,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鼓励 试点合作社加强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技术指导、市场营销 等能力建设,带动成员及其他生产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引导试点 合作社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发展循环农业, 培育社会化服务品 牌,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生产托管。鼓励以农民合作社为组织载 体,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他农业经济组织的合作, 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业务 合作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联合社依法依规开展互助保险。

  ( 四)加强智慧农业人才培训

  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发挥农机智慧、农机力量,扛起农机人 才培养重任。鼓励项目试点制定智慧农业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及 扶持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 又懂智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试点服务客户群体的信息 技术、农业科技的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内 容涵盖种植养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新型农机具操作、农产 品销售等[6] 。进一步加快基层农技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培植好 人才成长的沃土, 打造形成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人才梯队,推 进农业融合发展,厚植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五)创新社会投资投入方式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支持社会资本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生产托管等 多种形式,发展农机作业服务,提供市场信息、农技推广、农资 供应、统防统治、深松整地、农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引导社 会资本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项目试点,推 动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 。因地制 宜探索推广农机装备购买、租用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以农机 装备租赁、入股、维修技术人员驻场等形式参与运营。坚持“放 管服”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营造公平竞 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7]。


\

 
  二 、有机旱作农业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试点建 设取得成效

  该项目的实施, 有力地促进了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 项目试点蓬勃发展。

  (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各试点服务范围明显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 升,服务市场日臻完善,实现了有机旱作农业由传统生产方式 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 率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 自项目实施以来, 累计完成主要农作物 21.9 万亩作业任务,包括深松作业、马铃 薯、玉米、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作 业收入 2079 万元;青贮收获 1.63 万亩,作业收入 169 万元;秸 秆打捆作业 6.09 万捆,作业收入 602 万元。项目试点主体全年 完成配套农机具数量 132 台,价值 1875 万元,带动农户 13458 户,全年生产总值 2850 万元 。 同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1 亿元 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机具配置、机库棚改扩建 。极大地提升了 山西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能力,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 范围广、能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机生产服务队伍与支撑平台。

  (二)社会效益

  1.创新了“三权分置”模式 。该项目的实施,创新了支农惠 农方式。此次项目试点建设财政补贴采用“三权分置”模式,共 投资 9000 万元,采购先进 、大型智能农机,分配给 10 个农业 经营主体领用,开展有机旱作农机作业生产服务 。所有权归国 家,使用权归社会化服务组织,收益权由国家和社会化服务组 织共享, 试点单位作为经营主体, 真正以市场化形式进行运 作,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持续夯实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基础 前提下,提取部分农机作业收益支持再生产、再服务,以点带 面展示农机化发展新成就, 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 变,有效盘活资源,激活整体产业链,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进一 步助力有机旱作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8]。

  2.完善了合作社的管理制度 。坚持合作社为主体、行业引 导、市场导向、普惠共享的原则,帮助试点合作社建立科学的 组织架构,进一步梳理运行管理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 权责,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规范了合作社治理结构,建立健全 内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堵住漏洞,确保了社员利益得到有效 保障 。并为财务管理不够完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财务管 理委托代理工作,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记账等服务,依法 进行盈余分配,按比例分红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和管理 水平明显提高 。统一使用标准合同文本,推动了社会化服务组 织生产标准化、财务规范化、服务合同化、管理制度化,促进了 农业标准化生产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 农业的有机衔接,为解决农村因缺少劳动力种地难,解决抛荒 问题提供了路径。

  3.培养了新时代专业人才。针对采购的智能、大型、复试作业农机自身特点,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采用外派学习、专题 讲座、现场观摩等不同培训形式,多样化开展业务指导 、人员 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服务, 有效保证了操作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信息的对称, 缩短绿色农机化技术装备从工厂走向田间地头 的“距离”;先后在五寨县 、芮城县和太原市举办 3 场专题培 训, 向试点合作社的农机操作手讲解农机设备的理论基础和 操作流程;组织维修技术人员,远赴山东开展封闭培训,为项 目建设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队伍, 使农机与农艺结合 得越来越紧密, 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 服务意识,以更好地为社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4.提升了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 。以“互联网 + 农机”为引 领,发展数字化、无人化、精准化作业,推动了远程作业监控智 能设备为代表的智慧农机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应用, 如应 用北斗导航的数字化深松作业,大幅度减轻了作业强度,提高 了机手作业舒适度,更有利于作业效率的提高 。 同时,农机信 息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服务 农民、农机手、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能力,强化 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息共享, 在推进机 械化和信息化融合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三)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绿色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为推进农业 机械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试点建设中,把大田主要农作物 机械化(小麦、玉米、马铃薯)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聚焦耕整 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生产环节调整优化 农机装备结构布局,重点推广节能、环保型的低温循环式烘干 机,发推广绿色环保农机装备技术,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 。 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行标准化生产、化肥农药减量 增效等绿色生产技术,提高秸秆等废弃有效利用率,化解了部 分农户滥用肥料、农药,缺乏绿色防控病虫害等先进技术等难 题,达到了“减量控害”的目标 。进一步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土 壤保水、保肥性能,推动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在当 地的推广[9]。


\

 
  三、项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 一)强化项目规范化建设

  考核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经验,未能及时形成制度 或形成制度没有落实到位,不能切实发挥制度作用,形成规范 的项目运行机制。建议及时总结归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 经验,完善并形成制度文件;固化流程、简化程序、提高管理效 率;加强对试点主体的指导,进一步落实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在 提升试点主体作业能力的同时推进试点主体的规范化建设。

  (二)多元化开展人员培训

  考核发现在创新项目组织推进过程中,由于很多工作没有 先例,经验不足,出现人员分工不明,细节管理不到位,过程管 理不够规范的情况 。建议下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能力, 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补齐项目管理短板,提高指导试点主体 开展经营的能力。针对采购的智能、大型、复式作业农机自身特 点,聚焦现有技术人员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采用外派学习、专 题讲座、现场观摩等不同培训形式,多元化开展业务指导。

  (三)加大对项目 宣传力度

  项目推进过程快,实施跨度大,协调难度高,神农农业机 械发展(山西)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织实施,轻项目宣传,对项目 的意义认识不够 。建议下一步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宣传,健全 完善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凸显项目政策效应和社会效应,成为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一大亮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各项目试点整体运行效益良好,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主,以技术推广、技能培训、机具维修、信息服 务等为支撑的有机旱作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下一步,以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优化预算绩效目标,使绩效目标更加 科学、合理,同时要加强日常预算绩效监控,达到更系统、更科 学地规范、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 。应以发展多样化高质量 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目标,以经营效益为核心,创新项目运营模 式,提高试点主体积极性,进一步发挥项目的引领示范带动效 应,进而促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大发展。

  参考文献:

  [ 1] 王 娟 玲 . 有 机 旱 作 农 业 [J]. 山 西 农 业 科 学 ,2022.50 (08):1075-1078 .

  [2] 杨文 . 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注入强劲动能 [N]. 山 西 日报 , 2023-03-11 (010)

  [3] 皮少成 .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开创湖北省合作社事业新局面[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23(05):46-48 .

  [4] 晋农 .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和 效率— 山西省农机化新型经营主体提档升级培训班暨数字农业装 备现场演示会在忻州繁峙召开[J]. 当代农机,2022(07):7 .

  [5] 王 秀 娟 . 有 机 旱 作 农 业 迈 出 坚 实 步 伐 [N]. 山 西 日 报 , 2022-06-28 (005)

  [6] 张静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建设成效探讨[J].现代农 业科技,2017(22):272-273 .

  [7] 纪志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 程与基本经验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

  [8] 刘文武, 张昳 .甘肃省定西市:“一 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试点及 成效[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03):57-58 .

  [9] 王志刚 , 蒙蓉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情况及建 议—— 关于高陵、大荔、杨陵 3 县区试点情况的调查[J]. 西部财会 ,2015 (02):53-57 .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71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