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财富,而高校思 政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则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二者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和引领 作用, 培养高校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 校思政实践课的路径, 以便更好地通过思政实践课这一关键 课程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仅是中国共 产党人的奋斗结晶、中华儿女前进的精神动力,并且其中还蕴 藏着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 学中,有助于开拓更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促进思政教 育目标及任务的实现 。为此,须探索更多路径,深入挖掘红色 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的结合点,全面提升教育效果。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之 一,一般来说时间跨度包括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革命、建 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 众创造的中国所特有的、极具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它不仅以 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根基,而且同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红色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物质文化通常表现为历史遗址、革 命纪念地、博物馆等实际存在,而精神文化部分则更多地表现 为抗战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等非物质存在形态。
红色文化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存在于历史时期, 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的奋斗形成红色文化新的组成 部分,比如今天的“感动中国人物”,“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 坚精神 、伟大的抗疫精神等均可看成是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 延续 。[1]因此从广义上来说,红色文化已经超越了既存的时间 范围,不仅起到传承革命与建设时期伟大精神的作用,同时也 弘扬今天的新文化 。因此,在进行思政实践教学时,既要注意 利用好过去的红色文化资源,又要积极结合当今的红色精神, 使学生更全面、透彻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意义
( 一)有助于丰富思政实践教学资源
首先,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以爱 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 容之一, 通过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 大学生文化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养成, 自觉抵御历史虚无 主义,强化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忱,奠定为祖国发展奋斗终 身的感情基调 。其次,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 源。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革命先辈及有志之士的先进事迹,有 助于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无私奉献 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等内化为自己思想观念体系中的一部分,并外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继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最后,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传统精神教育资源 。大学生们 在参观、游览红色场馆等地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切身实地游览 革命遗址、感悟革命先辈英雄的事迹,更直观更震撼地接受到 了丰富的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通过了解革命先辈为祖国为人 民奉献自我, 不惜流血牺牲的历史事件中深刻领悟英烈们的 民族气节与伟大担当。
(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弥补理 论课普遍存在的枯燥乏味、模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 动性等问题,通过进行各种活动教学,寓学于乐,使枯燥的教 材文字活起来, 通过蕴含红色文化的红色资源作为开展思想 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新载体, 不仅可以充分挖掘红色事迹及 人物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作为理论课的补充, 还可以充分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 由于趣味性和吸 引性强,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产生强烈的共 鸣,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深化学生的正确 价值观 、人生观, 使红色文化的导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 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
(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内实践教育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教学是思政理 论课重要的补充部分, 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有助于将课堂上所学理论更直观 、更具影响力地呈现在学生 面前,提高学生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拓宽思政教 学的渠道 。而校内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各项校园活动,要抓住 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校园活动的形式,不仅应具有教 育性更要具有趣味性,如通过举办唱红歌比赛、演红色小品 、 观爱国电影、创办红色文化社团等活动,把红色精神变成摸得 着看得见的实物 。在图书馆、教学楼走廊、寝室等学生经常经 过的地点悬挂红色人物名言简介, 在校园里摆放本地红色人 物雕像等,将校园环境塑造成具有浓厚红色文化氛围的环境。 还可以在组织学生参与校史馆的同时结合本校的红色校史进 行宣讲,邀请老红军、烈士家属到校举行红色故事讲座,充分 发挥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各种活动载体的功能, 使红色文化更 真实生动,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 力起着更为直接、具体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党员 、干部要多 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 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2] 。而在学生群体中,学生党员起着 重要的带头作用,他们作为学生群体中的“领袖”往往会引领 整个群体的风气和走向, 因此要想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 值更好地应用到大学生身上, 先抓好学生党员的红色文化教 育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针对学生党员开展的各种培训中,要 结合红色文化积极开展教育, 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加强红色文 化的宣传,更要让学生党员在了解革命文化、认同历史精神的 基础上传承精神,教导学生党员不仅做到理论上的认同,更要 知行合一,言传身教影响身边的人。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外实践教育中
高校可结合本校或所在地区独有的红色文化背景选择合 适的场所作为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 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更 广大的舞台,使理论灌输与实践引导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 实践相结合 。同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连 接性, 注意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与思政教育理论课有契合 点,例如,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 争部分的教学时, 哈尔滨高校的思政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参观 东北烈士纪念馆,以此作为与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 生亲身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共产党人是如何顽强抗争并一步 步走向胜利的, 加深其对红色历史的理解并促成理想信念的 养成。此外,还可将校外实践活动与红色传统节日相结合,如: 在清明节组织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 国庆节组织红色旅游景点 参观活动等,借助红色节日的氛围深化实践教育的效果 。习近 平总书记曾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 今、启迪后人 。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 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3]。思政校 外实践要充分利用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 育示范基地,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直观地触摸红色历史,在 活动结束后教师跟进向学生布置写观后感, 并可以挑选出优 秀的作品做成 ppt 在开班会时进行展示。还可采取进行小组间 依次发言讨论参观后的感想等形式, 作为参观活动的收尾工 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 。同时注意观 察学生日常实际行为表现发生的变化, 综合考量作为评判活 动开展效果的依据, 并将校外实践活动纳入思政教育整体成 效考核中 。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达到使学生能够自觉抵 御外来文化入侵,坚定对社会主义、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 感的功效。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实践教学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逐渐取代了报纸、电视 等传统媒介成为应用最广的新兴媒介, 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 道德观产生了极大影响, 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 的实践教育必须重视互联网这一新环境, 牢牢抓住网络载体 的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形式,在大数据时代中使 互联网成为思政教育新的实践阵地 。高校要牢牢抓住现代信 息技术的网络平台中蕴含的教育方式,首先,可以利用多种形 式建立网络虚拟实践空间 。如:将与理论课内容相关的红色文 化资源现场影像、讲解视频等插入课件中;通过微信 、微博等 网络平台运用直播的途径云游览红色展馆; 充分考虑大学生 的喜好及最易接受的方式,制作红色电影、动漫、剧集等并组 织学生观看;集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将红色历史及红色人 物介绍制作成线上历史长廊展览并组织学生参观 。另外,随着 VR 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虚拟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VR 具有沉 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等新特点,利用 VR 开展观览等活动, 会比普通的网络载体给体验者以更多的现场感与震撼感,让 体验者仿佛身临其境,大大提升了线上思政实践教学的效果。 其次,可以将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互联网 +”教育的方式 虽具有成本低廉、时间地点灵活、资源丰富等优点,但也存在 着体验感差、信息良莠不齐,学生注意力易被其他网络内容吸 引等不足,因此在发挥政府、社会、行业等多方面合力对网络 信息进行监管的同时, 也应注重要提前设定好通过开展一场 网络教学所需达到的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目标, 而不是走 过场、应付任务了事,学生走马观花颗粒无收,造成人力物力 的浪费 。还要注意线上虚拟实践活动与线下实践的配合,彼此 弥补以形成合力。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开展 一 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维度引 领,也是开展一切高校思政实践教育工作的导向灯 。高校党委 要有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敏锐度和执行力,把对 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提高到一定程度上来,统筹领导教务处、 各学院、学工处同向同心前进,做到在党委的领导下全员合力 育人 。此外还要根据思政课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热点与 场所组织开展定期实践活动, 为达到更好更连贯的教育效果 还可选定长期教育场所建立合作,并保障资金人员充足,推动 红色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考核机制
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是整个思政实践教育系统中的中间环 节,也是重头环节,这让很多高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后续工作的 重要性,认为举办实践活动就是教育的全部,实则不然,实践 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思政实践教育流程的结束, 还剩下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这种评 估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需要对学生的吸收情况做出 评定 。评定可据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写感想、办讨论会等方式 进行,除以学生本人感受为主的主观方式外,思政教师还应从 客观的角度观察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后学习和情感方面的变 化并及时记录,从中找出仍需改正的问题,编入该生下一次的 教育目标中, 通过反复的综合考核达到逐步提升学生思想道 德素质的效果 。第二个层面是需要对教师的目标执行度进行 评估 。在实施思政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要求和 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通过本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具体的 教学目标,学校应对此组织成立评估监督小组,对本学期思政 教师已定目标的执行程度以及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
红色思政实践教育虽然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活动, 但并不代表在此过程中教 师可置身事外,相反,教师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整个活动的 方向、性质和效果 。这里的教师指的是广义上的所有在实践活 动中能够起到教导作用的人员, 包括高校党委 、高校思政教 师、辅导员、红色教育基地讲解人员等 。对于新进的高校思政 教师,要继续加强考核制度,切忌因为人员不足就盲目招收 。 由于红色文化教育较为特殊, 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要 求,在招收新进思政教师时,要注意着重考察其对红色理论的 了解程度,教学活动举办的能力 。对于原本的思政教师,要定 期开展红色知识普及活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思政教师应始 终绷紧不断学习红色知识,不断进步的意识之弦 。另外,学校 还可根据本学期实践活动的执行情况, 对思政教师有针对性 地开展提升实践组织能力的培训。
参考文献:
[ 1] 覃蓉 , 陈志波 .“三全育人”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初探[J]. 高教学刊,2019(22):13-15 .
[2]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 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N ] .人民日报,2019-09-19 .
[3] 新华社 . 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 历史文物保护工作[ EB /OL ] .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 5-01/09/c_1113939176_2 .htm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