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基于一 流本科专业建设背 景下,从核心基础课《基础会计》入手进行一流课程建设。通过 修订教学大纲对课程思政进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思政 目标,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思政内容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思政,贯穿课内、课外全过程,将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对课 程思政成效进行评价。基于教学评价进行反思,从优化教学设 计、“以学生为中心”和融入“第二课堂”方面提升课程思政成 效。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思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给会计职业带来新的 挑战和冲击,也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陆续 启动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和新文科建设为地 方应用型高校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 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一流课程建设, 一流课程建 设的核心和灵魂是课程思政建设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 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强化价值引领也是新文科建设的内在 要求。佳木斯大学会计学专业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主力军”、 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核心基础 课《基础会计》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以建设一 流课 程和一流专业为目标, 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 量。
一、《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总的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 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运用课程思政理念修订《基础会计》 教学大纲,进行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内 容和方法。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目标:(1)透过会计之眼看世界,将学 生的日常生活融入会计知识,用生活小问题映射会计大智慧。 让枯燥的会计知识生动鲜活起来, 引导学生发现会计的独特 魅力和艺术之美,感受会计好学、有趣、实用。激发学习会计的 兴趣。(2)拓展《基础会计》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引导学生 乐学、善学、会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3)专业课教师在课堂 上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 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 求,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 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 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 兼修的职业素养。《基础会计》课程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 大纲中的思政目标,对教学内容重构再造基础上,挖掘课程蕴 含的以下思政元素:
( 一)中华优秀传统会计文化
春秋时期孔子“会计当而已矣”、唐朝《国计簿》、宋代《会计录》和“四柱清册”、明末清初的“龙门账法”、清代“四脚账法”,中国的会计文化历史悠久、成就杰出 。学习会计发展演变的历程,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国情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形成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对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前提假设、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等会计基本理论具有价值引领作用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深刻理解会计人才的崇高历史使命感和职业担当, 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规则意识。
(三)会计职业道德
立信,乃会计之本 。没有信用,就没有会计。《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强调将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列入“黑名单”,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通过近年康美药业、獐子岛、瑞幸咖啡、豫金刚石等多个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伦理和法律责任,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对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权益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对会计职业的敬畏意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 四)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会计工匠精神加入了会计职业的内涵:爱岗敬业,学生无论是手工记账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对账、试算平衡,还是应用财务软件模拟实验,都要面对枯燥的数字和表格,需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持续学习,面对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发展,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从财务人员向管理人员角色转变;守正创新,业财融合背景下未来的财务人员不仅精通财务知识,也要熟悉业务,是能够为决策服务,为管理赋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对应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在《基础会计》授课计划和教案 中进行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将《基础会计》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 机融合 。既要把握放“盐”的时机,又要掌控放“盐”的用量,把 思政之“盐”融入专业教学之“汤”。设计如表 1 所示。
四、《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 态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思政融入线上线下混 合式教学 。课前基于智慧树、学习通、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 台发布课程思政素材(案例 、视频资源 、新闻时事 、热点话题 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翻转课堂师生、生生互动讨论探 究;课后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撰写论文、辩论等方式延伸 学习、教师在线辅导答疑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课程思政 教学时间与空间,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和线上线下三方面 结合,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设置个性化作业
作业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作业设置的富有灵活性、 创新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课程通过设计个 性化作业实施隐性思政教育,为单调枯燥的学习加点料。《基 础会计》课程设置了以下四次个性化作业:
1.学习笔记作业 。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完成,旨在锻炼学生 整合、归纳、提炼能力;
2.读书作业。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一本好书录制三分钟以内 的朗读视频或音频,撰写 200 字左右的推介语,配合每年的世 界读书日主题,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学习习惯。
3.梦想时光机作业。给大学毕业时的自己写一封信 。了解 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4.学习总结作业。本学期学习体会和收获、不足。为自己本 学期的学习表现打分。
个性化作业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能让教师从 不同角度了解学生 。设置个性化作业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 梁,有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眼里不只 看到有“学”更要有“生”,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才 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教师“示范性”教学
只有先立师德,方能树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的“举手投足”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 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教育 。教师的家国情 怀、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治学严谨都是重要的思政 元素。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也在留心观察教师如何做人做事。教 学细节决定思政成败 。是否每堂课都提前到教室,做好课前准 备,是否准时下课不拖堂;是否备课充分,授课充满激情;是否 尊重学生,用心记住学生的姓名;是否平等公平对待学生 、严 慈相济。教师用情授课、用心育人,让“政能量”入心入脑,引起 学生的共鸣。
五、《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当教师眼中始终有学生,学生心中自然有教师 。学生是课 程思政的直接受益者、获得者 。评价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不仅从 教师端、供给侧入手,更要从学生端、需求侧进行。
( 一)教师端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通过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学习行为 、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通过教师自评、教学督导评课、同行、领导听课等多元化评价 主体对课程思政成效进行反馈 。专业课堂教学活跃度提升,学 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发生明显变化 。学生对《基础会计》课 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抬头率、参与率提升了,课上师生 互动交流增多了;主动坐在教室“努力区”和“奋斗区”的学生 多了;课后参与辅导答疑的学生多了;参加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学生多了;期末挂科学生少了。
(二)学生端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课程思政接受者和受益者是学生 。课程思政成效学生最 有发言权 。学生根据学习收获和学习体会,通过“学生自评” “学生网上评教”进行评价。《基础会计》设置并在线提交的个 性化作业“本学期个人学习总结”,是获得学生反馈的最佳途 径 。了解学生学习收获和不足,以及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便 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学生的“自评”与教师的“自评” 之间是相互印证的。
六、《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基于 教学评价和反馈, 今后将从以下方面改进和提升课程思政成 效:
( 一)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学生零基础、学习难 度大。增加思政元素与课时刚性约束之间存在矛盾。教师需要 精心选择、科学取舍课内、外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 施翻转课堂,综合运用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 、 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课内精讲留白,师生交流互动 。 小切口、大思政,精准滴灌 。学生课外利用在线资源和工具开 展学习 。统筹处理好课程思政成效“加法”和教学内容“减法” 间的辩证关系。
(二)“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
“00 后”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关注社会 热点和时事新闻 。抵触刻板的说教,喜欢平等的交流和分享。 课程思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既不能去知识化,泛娱乐化, 也要避免“思政味”。在价值传播中注意知识含量,知识传播中 注意价值观引领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贴近学生 生活,找准“00 后”大学生情感的“触发点”和思想的“共鸣点”, 才能“如盐入汤”,否则极易变为“米中掺沙”。
(三)课程思政融入第二课堂
课程思政除了融入第一课堂外,还应发掘社会资源,校企 合作、产教融合。通过学科竞赛、实习实训、参观走访社会实践 基地、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等方式融入第二课堂 。受新冠疫情影 响,很多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采用了在线形式,如财 务大数据比赛、财务决策大赛、共享财务大赛等 。指导学生组 队参赛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内动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 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对第 一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会计学一 流本科专业建设从基础性课程入手进行一流课程建设。《基础 会计》通过修订教学大纲进行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从目标 、内 容、教学设计入手进行实践,提升人才培养的温度与深度 。通 过教学反思改进和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让学生无感思政,又 无处不思政。
参考文献:
[ 1] 陈慧 .“课程思政”视角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35(01): 155-156 .
[2] 唐锋,周燕铃,谭雪燕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实践探 索[J]. 商业会计,2022(06): 127-129 .
[3] 李艺萍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 (01): 180-182 .
[4] 姚翠红,刘根,张芹秀 .会计学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 策略 .教育教学论坛,2022 (06):33-36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