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6 13:44: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了解大学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采 用方便取样法选取97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弹性 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对其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心理 弹性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学习倦怠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性别、 学校、年级在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 在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多数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 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心理弹性能够显著 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各维度。

  关键词:心理弹性 学习倦怠 大学生

  —、引言

  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 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又称“复原力”抗逆 力” “心理韧性”等[1]。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青少年自尊水平更 高,能感知到社会支持,面对压力事件时更易发掘其中的积极 意义,并且能够积极调节消极情绪;而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青 少年对负性信息、情绪和评价存在注意偏向,对适应和学习均 会产生影响。

  学习倦怠(Learing burnout)是指学生在长期持续的强制性 学习过程中,因缺乏学习兴趣或动力而产生厌烦疲乏、回避学 习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2]。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之间存 在显著负相关,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学习倦怠的 水平越高,其对学习的兴趣、热情以及效能感越低。

  心理弹性是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通过文献回 顾发现,鲜有学者考察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对学习倦怠及其 各维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各维 度与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 解心理弹性如何影响学习倦怠,从而为缓解、改善大学生的学 习问题以及促使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以某两所高等院校一年级、二年级和三 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1000份,共 回收有效问卷979份,问卷回收率为97.9%。研究对象基本情 况如表1所示:
 
\

  (二)研究工具

  1.心理弹性量表。采用张建新等修改的心理弹性量表同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该量表包含三个维度: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共 25个条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从来不)到4(一 直如此)。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为0.95,三个维度的 Cronbach's a 分别为 0.92、0.86 和 0.64。

  2.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采用连榕的《大学生学习倦 怠调查量表》4],用于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情况;该量表包含 “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量 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评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 符合),其中1、3、6、8、11、13、15和18题反向计分。本研究中 该量表的Cronbach's a为0.95,三个维度的Cronbach's a分 别为 0.92、0.86 和 0.64。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由表2可知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心理弹性采用0~4级评分, 2为中间值,故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从心理 弹性各维度来看,力量性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坚韧性维度, 乐观性维度最低;学习倦怠采用1~5级评分,3为中间值,故大 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以下水平;从学习倦怠各维度来看, 大学生感受到的成就感较多,其次是行为不当,最后是情绪低落。
 
表2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2.性别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影响分析。为探究大学生性别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大学生的性别作为 因子,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 3所示:
 
\

  由表3可知,男生和女生在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以及心理弹性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在学习倦怠总 分、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成就感低的 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为女生较男生感受到更低水平的成就感。

  3.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影响分析。为探究学校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学校作为因子,对大学生的 心理弹性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影响分析表
\

  由表4可知,专科生和本科生在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以及心理弹性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生较专科生有更 高水平的心理弹性;专科生和本科生在学习倦怠总分、行为不 当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和本科生在情绪低落和成 就感低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专科生在学习 中情绪更为低落,成就感更低。

  4.年级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为探究年级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差异,本研究对不同年 级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年级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表
\

  由表5可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年级学生在各方面均高于大三和大二 年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 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成就感低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 异,表现为大二年级学生比大一和大三年级学生成就感更低。

  (二)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分析

  1.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结果。由表6可知,除了心理弹性的乐观性维度与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维度 相关不显著之外,心理弹性其余维度和总分均与学习倦怠其 余维度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6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相关分析表
\
注:***P<0.001, **P<0.01, *P<0.05

  2.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将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作为自变量,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作为因变量,性别、学校和年级作为控制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 如表7所示。

  从表7可知,心理弹性及坚韧性和力量性维度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而乐观性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及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但不能显著预测成就感低维度。
 
\

  四、讨论

  (一)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以上 水平。从各维度来看,力量性维度水平最高,其次是坚韧性维 度,乐观性维度最低。这表明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比较高,面对 压力事件能够成功适应,这可能与大学生感受到较多的社会 支持有关。而且,性别、学校、年级在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各维度 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优于女大学生, 该结果与潘超和张金晴[5]的研究一致。男生往往被期待更加勇 敢和坚强,这导致了男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更高。同时,本科生 相较于专科生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弹性,且在坚韧性、力量性以 及乐观性维度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科学校相 较于专科学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有助于大学生们获得多方 面的社会支持,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此外,大一学生相较于 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更高。这可能因为大一学生 刚经历过高考,抗压能力尚处于较高水平,他们对大学生活充 满期待,这也会增强学生们的效能感和心理弹性。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以下水平。从各 维度来看,大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较多,其次是行为不当,最后 是情绪低落,因大学教师不再充当严厉督学者的角色,大学生 的学习方式偏向独立自主,如果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就有可能 会产生学习倦怠的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学校、年级在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多数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与 女大学生只有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大学生 感受到更低水平的成就感。专科生与本科生在成就感低和情 绪低落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专科生的得分显著低于 本科生,这可能是因为专科生学习成绩较差,从而形成较低的 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引发情绪低落。大学生在成就感低维度 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大二年级学生比大一和大三 年级学生成就感更低,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深 入,大二年级学生普遍在专业学习上遇到困难,成功体验较少。

  (二)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心理弹性的乐观性维度与学习倦 怠的情绪低落维度相关不显著之外,心理弹性其余维度和总 分均与学习倦怠其余维度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原因可 能是心理弹性好的学生能主动寻求帮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对学习保持良好的投入状态。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弹 性及坚韧性和力量性维度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学习 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乐观性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及其 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但不能显著预测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维度,这一结果与伍佳佳[6]的研究发现一致。

  本研究为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提供了参考,未来可以从 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去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从 而减少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参考文献:

  [1] 谭华玉,黄喜珊.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无聊状态及学习倦怠的影 响[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

  [2] 冯秀云,王勇慧.新升格师专生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J].神经疾 病与精神卫生,2010(10)

  [3] 余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 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 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

  [4]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 关系J].心理科学,2006(01)
   
  [5] 潘超,张金晴.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对学业倦怠的影响 [J],教育观察,2021(10)

  [6] 伍佳佳.成人高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495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