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中国出版行业国际竞争力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4 11:32: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出版行业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虽然是图书出版大国,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却并不强劲。文章选取三个不同的竞争力测度指标对近十五年来我国出版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行度量和研究;以“钻石模型”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出版行业中国出版行业国际竞争力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竞争力的五个因素—人力资本、需求情况、企业规模、相关产业和政府扶持,最后提出中国出版行业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建议主张。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出版行业,竞争力测度
 
  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书籍、期刊、音像等纸质或电子出版物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肩负着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使命。因此,出版行业的竞争力水平可以说是反映一国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
 
  世界出版行业正在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传统行业转型到基于知识、信息、资本和技术的现代产业。其中,发达国家的出版行业以数字出版为主的新兴出版行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传统纸质出版仍旧平稳发展,占据极具竞争力的市场份额和世界出版行业的主导地位。
 
  就国内出版行业而言,中国图书的出版和发行既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要经受住来自全球市场竞争压力的考验,通过提高出版产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强国稳步迈进,是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出版行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一)中国出版行业在国际上的表现
 
  1.我国出版行业国际出口额。在过去十年,我国出版行业国际出版额总体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我国版权输出数也在逐年增长,而版权正是出版业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总体而言,我国出版行业国际出口额总体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见表1)。
表 1   近十年中国出版行业国际出口额

\
 
  2.我国国际出版总量及比重变化。2000年到2018年间,在世界国际出版量飞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国际出版量和出版行业总量也均呈现增长趋势(见图1)。
 
  (二)中国出版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测评
 
  文章选取三个国际上通用的竞争力衡量指标,通过对我国出版物(包括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和版权)进出口额、我国所有商品出口总额、世界出版物出口额以及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额进行处理比较,来测度我国出版行业竞争力。具体指标如下:
 
\
  图1中国国际出版行业总量及相关比重变动3

       1.国际市场占有率MS。一个部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最终会影响该部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即MS(Market Share):
 
  \
 
  其中,Xij是i国j产业的出口额,Xwj是世界所有国家j产业的出口总额。MS的值越高,表明这个国家这一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强,即其市场认可度越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2.商业竞争优势指数TC。一个国家某类商品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差值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
 
  \
 
  此公式中,Xia为i国a类商品出口额,Mia为i国a类商品的进口额。TC指标的范围处于-1到1之间,数值越大,则表明该国这一整类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数值越小,则体现该国家这类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弱。而商业竞争优势指数取值如果越接近-1,就表明该国这类商品越依赖于进口。
 
  3.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一国某产品的出口值占该国所有出口产品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出口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重:
 
  \
 
  其中,Xij为i国j商品的出口额,Xi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Wj为世界j商品的出口总额,W代表世界所有商品的总出口额。RCA越大,则i国在j商品上出口比较优势越明显,越具有国际竞争力;RCA越小,则i国在j商品出口上越具有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越弱。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为四个等级:数值小于0.8说明该商品或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劣势,数值大于0.8但小于等于1.25时具有中等比较优势,数值大于1.25但小于等于2.5时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当数值大于2.5时则表明其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我们通过计算,得出了2005至2018年间中国出版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商业竞争优势指数以及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见表2)。

表 2    中国出版行业竞争力指标测度

\
 
 
  由表2可知,我国出版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说明我国出版行业占市场份额没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商业竞争优势指数来看,2014年以前,我国出版行业TC指数均为负值。导致该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出版物的进口值大于出口值,说明在那些年度中我国出版行业的对外依存度高,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自2015年起,TC指数有所转变成为正值。我国出版行业的出口显性优势数值总体缓步上升常年在0.3到0.6区间徘徊。
 
  相比之下,英国出版物市场占有率居于较高位,常年在8%到10%之间;美国出版行业的MS指数更是从2005年起就高于10%,截至2012年已超过13%,其TC指数虽然每年波动较大,但未曾跌破0.3。就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说,近年来英国出版行业的RCA在1.5左右,美国的数据历年均超过3,其竞争优势明显。这些传统出版强国的竞争力测度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出版行业虽然对内不断发展壮大,但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依旧处于相对比较劣势,产业发展程度并不成熟。与传统出版出口强国的数据相比就不难看出,无论是规模、国际市场份额等,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我国出版行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测度指标的选择
 
  为了衡量我国出版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笔者主要采用“邓氏灰色关联分析法”,从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两方面出发,研究我国出版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2000年到2018年中国出版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指标)作为产出要素,即参考序列。对于投入要素,也就是比较序列,笔者主要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入手,选取生产要素、需求要素、企业状况、相关产业以及国家的政策扶持这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分别以从业人员平均薪资、出版行业消费倾向、我国出版社数量、互联网普及率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作为上述五个因素的测度指标,试图得到灰色关系系数和灰关联度等级,对中国出版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加权。具体变量描述如下:
 
  1.从业人员平均薪资(SALARY)。出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薪资越高,表明该人才能给行业创造的价值越大,因此本文以从业人员平均薪资来表现生产要素的影响力。
\
 
  2.出版行业平均消费倾向(CSPTD)。本文通过计算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文化教育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来反映我国国民对出版产业的需求。人民对出版行业的需求越大,意味着越能带动该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3.我国出版社数量(NBPBH)。出版社数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出版物数量和出版行业的生产规模,也是企业状况的最直观体现。由于企业的管理战略、企业的结构和竞争方式缺乏准确的衡量方式,本研究选用出版社数量来反映行业中企业的状况。
 
  4.互联网普及率(INET)。在数字出版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行业已然成为数字出版的相关支持行业。笔者通过互联网的普及率来考察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5.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量(AIDGOU)。政府角色是影响一个行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外生因素之一。笔者选取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量来反映我国政府对出版行业的扶持。

表 3    总体样本数据
\
 
  数据来源①、③、⑤:中国出版年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文化教育消费计算比重所得。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二)灰色关联度分析

       1.样本描述性统计。
 
  为了消除不同变量不同量纲的影响,我们在计算灰色关联系数之前,先使用均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表 4    总体样本描述性统计
\
 
  2.灰色关联系数计算。本次研究中,参考数列Y(MS)和比较数列X(SALARY)、X(CSPTD)、X(NBPBH)、X(AIDGOU)和X(INET)在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ξ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ρ为分辨系数,通常取值在0到1之间。此处我们取ρ=0.5。△0i(k)为各比较数列Xi曲线上每一个点与参考数列Y0曲线上每一个点的绝对差值。
 
  △(min)是第二级最小差,计算公式为:
 
  △(min)=min(min|YO-Xi)
 
  △(max)是两级最大差,计算公式为:
 
  △(max)=max(max|YO-Xi)
 
  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 5    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结果
\
 
  3.灰关联度的计算和排列。为避免信息分散冗长而造成分析上的不便,我们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整合在一起求其平均值,即灰关联度r。
 
  其计算公式如下:\
 
  r的值越接近1,说明相关性越强。一般情况下,我们将灰关联度的数值分成三个梯度:小于0.7,数值在0.7和0.8之间,和数值大于0.8。灰关联度数值越高,相对的因素对竞争力影响越大。我们将灰关联度进行排序,结果如表6所示。
表 6   灰关联度排序结果
\
 
 
  (三)灰色关联度分析结论
 
  在从业人员平均薪资、出版行业消费倾向、出版社数量、互联网普及率、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量这五个影响因素中,国民对出版行业消费倾向和我国出版业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最高,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出版产业消费需求的特点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出版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与行业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约为0.86,这一数据体现了政府扶持政策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强大推动作用。
 
  在五个影响因素中,只有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互联网普及率的相关性在0.7以下,说明我国出版业的数字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
 
  在现代竞争模式中,国与国之间出版行业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出版物发行量、出版生产规模上的互相比较,更多的是行业发展战略上的较量,要想推动我国在根本上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演变,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出版行业人才。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行业“走出去”
 
  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并举办各项出版交流活动,坚持落实“引进来,也走出去”。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为例,截至2020年,它已经举办了27届,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出版商来我国洽谈。同时在行业内部,每年都组织人员参加世界著名的书展,如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英国的伦敦书展、美国的纽约书展、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童书展等。其他的图书对外推广普及动作有:在摩洛哥建立海外中国文库;在德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不同各国设立“中国书架”等等。
 
  (三)坚持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相融合
 
  我国出版行业已经向数字化、“互联网+”方向发展,“互联网+出版”会在加大中国出版走出去、提升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出版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既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的红利,也要适应国际出版形势,积极谋求自身转型发展,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先蓉,黄霄旭.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13(06):63-69.
 
  [2]张雅.中国出版产业的竞争力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
 
  [3]徐淑云.“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J].中国记者,2018(09)
 
  [4]刘松.中国出版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6.
 
  [5]何志勇.培育和提高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八个途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0(02),24-27.
 
  [6]张东平,张洪.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思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陈美华.全媒体视域下的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南昌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450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