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文章以 2018 年个人所得税新税制改革作为研究 对象,介绍了个税的历史沿革、新税制的特点,并通过分析高 校教职工这一工薪阶层中重 要的纳税群体 改革前后 个税占 比,对新政减税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此次改革对中等收 入阶层减税效果明显, 年终一 次性奖励的申报方式对计税影 响较大,专项附加扣除对调节家庭收入结构起到一 定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对个税进一步优化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个税税制改革 减税效果 高校
一、个人所得税历史沿革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自 1980 年个人所得税法实施 至今已有 40 余年,1980— 2018 年间虽经历了数次调整,但都是主要以提高起征点,改革税级为主,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个人 所得税的征税制度,都是实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 的收入进行分类,采取“分别征收 、各个清缴”的方式计算个税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经济生活也日益丰富,收入来源趋向多元化,落后的个税 征税方式与日益进步的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个税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早在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 明确了要向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向改革,2006 年这一 决议还被写入“十一五规划”,而 2012 年启动的全国地方税务 系统个人信息联网工作也是为“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 做好技术准备。2017 年,在财政部的推动下,确定了“从中国实 际出发,实行综合与实际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思路 。2018 年 6 月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 议 。这标志着个税法自 1980 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而正是 这次大修将个税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2019 年新个税税制的特点
本次个税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综合所得按年计算 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方式; 扩大了减除费用的范围调增了扣除 额度;调整了税率级次、级距;同时增加了反避税条款,加大了 征收管理力度。
1.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对四项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 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实行按年合并征税的方式,自然人电 子税务局会以居民身份证作为唯一识别信息, 将其在一个纳 税年度从各处取得的收入合并计算应纳税额, 在年度终了后 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 并结清应退和应补税 款 。这有效避免了纳税人因收入不均衡造成的税收负担;也有 效加强了多处取得收入群体的缴税力度。
2. 个税起征点由每月 3500 元 提高到每月 5000 元 全年 60000 元,并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继续教育、房贷利息、 住房租金、大病医疗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纳税人的家庭 负担情况 。据估算,专项附加扣除的实施将使得个税纳税人规 模从原有的 1.87 亿降至 6400 万。此项措施大大降低了中低收 入和家庭负担较重群体的税收负担, 体现了公平的原则和社会价值导向。
3.优化了部分税级税率,扩大了 3% 、10% 、20%三档较低 税率的级距,缩小了 25%这一档税率的级距,保持 30%、35%、 45%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不变。这使得减税优惠政策向中低收 入倾斜。
4. 在税收征管方面, 取消了免税备案手续和专扣备案程 序,由最初的扣缴义务人申报纸质材料备案,转为纳税人自行 申报,留存资料备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审查方式,这进一步明确 了纳税人的主体责任,划分了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权责。
5.预缴与汇算相结合的征缴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征收管理 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调动了纳税人的汇算积极性 。另外,根据 规定纳税人发现漏报专项附加扣除的, 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 起三年内可以补申报退回多缴税款, 使得税收管理更加人性化。
三、新个税税制的减税力度分析
个税法从 2019 年正式实施至今, 高校教职工作为工薪阶 层中主要的纳税群体之一, 其减税情况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 出个税新政的实际落实情况 。以边疆省份某高校为例:
1. 从总体来看,2017 年全校在职职工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占工资收入的比例为 6.36% 。2018 年 10 月个税起征点由 3500 元 调至 5000 元 后, 个人所得税占工资收入的比 例 为 5.35% 。 而 自 2019 年 新 个 税 法 全 面 实 施 后 这 一 比 例 降 至 2.67%~2.90%。若以职工年收入应纳税所得额 10 万计算,每年 节省的税款约为 3700 元。
2.分年龄段来看,从表 1 可以看出,2017 年不同年龄段的 教职工中以 50~60 岁的群体个税占工资收入 的比 例最高为 8.02%,其次是 40~50 岁的群体比例为 6.54% 。到 2021 年个税 占比均有大幅度的下降, 从高到低降幅分别为 20~30 岁职工 个税占比降幅 63%,30~40 岁职工降幅 62.26%,40~50 岁职工 降幅 59.17%,50~60 岁降幅 55.61%,60 岁以上为 48.74% 。结 合人事信息、工资信息可以发现,教职工的职称 、工资收入与 年龄成正相关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一是新个税税 制对高校教职工群体减税效果明显,降幅为 50%左右;二是新 税制在纳税群体中基本满足“收入低减税幅度大,收入高减税 幅度小”,这一税收基本原则。
表 1 个税占工资收入比例统计表
表 1:个税占工资收入比例统计表 |
年龄
段 |
2017 年个税 占比 |
2018 年个税 占比 |
2019 年个税 占比 |
2020 年个税 占比 |
2021 年个税 占比 |
60+ |
4.39% |
4.92% |
2.69% |
2.42% |
2.25% |
50+ |
8.02% |
6.81% |
3.51% |
3.53% |
3.56% |
40+ |
6.54% |
5.33% |
2.61% |
2.70% |
2.67% |
30+ |
5.06% |
4.17% |
1.90% |
1.91% |
1.91% |
20+ |
4.19% |
2.94% |
1.67% |
1.52% |
1.55% |
3.以家庭为单位,选择不同的计税方式和专项附加扣除填 报方式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也非常大。
以小张家为例, 小张夫妻双方均为在职教师, 有 2 个女 儿,均超过 3 岁,婚后购入自住房一套,为首套房贷款,五险一金年缴费合计均为 25000 元 。
表 2 小王家庭收入统计表
家庭成员 |
年龄 |
年收入 |
年终奖 |
社会关系 |
继续教育 |
小张 |
 |
|
|
父母均超过 岁,有 个妹妹 |
无 |
 |
 |
|
 |
|
 |
 |
 |
妻子 |
 |
 |
 |
父亲超过 岁,母亲不满 岁 |
博士在读 |
(1)年终一次性奖励计税方式的影响:若不考虑专项附加 扣除,小张的年终奖按单独计税的方式,其全年合计应纳税额 为 5880 元;按合并计税方式,其全年合计应纳税额 7980 元, 对于小张来说选择单独计税的方式更有利 。妻子年终奖按单 独计税的方式,全年合计应纳税额为 4240 元;按合并计税方 式,其全年合计应纳税额 2980 元,对于妻子来说选择合并计 税的方式更有利。
(2)专项附加扣除在家庭成员中的分配影响:若按上述最 有利的计税方式计税, 子女教育和房贷利息在夫妻间平均分 配,则小张一家年应纳税额合计为 3126 元;若这 2 项均由小 张填报,则一家年应纳税额合计为 2496 元。所以,小张家选择 第二种专扣分配方案更有利。
(3)在高校教师群体中 35~45 岁之间的教师普遍要负担 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几项家庭重要支出 。新税制中 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对家庭负担较重的群体起到很好的 减税作用。利用好这些税收红利,在家庭成员间合理的统筹规 划专项附加扣除的申报,对减轻家庭税负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税制改革的讨论与展望
个人所得税是现行税制中主要税种之一, 具有调节收入 分配、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本轮税制改革聚焦中低收入 阶层,着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也为 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1.做好税收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介加大个税政策的宣传 力度,引导单位及时向职工普及税收政策法规,避免因政策解 读不到位造成的涉税风险;增强纳税人个人的主体意识,从财 务工作者提供服务到纳税人主动进行纳税筹划, 享受税收红 利。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高校属于人才密集型单位,各地为 吸引人才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应主动与相关部门 对接,通过信息共享,将这些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3.健全信息网络建设。税务部门可以与公安、银行、医疗等 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信息查询 反馈的精准度,提高稽查效率,利用大数据加强征管力度。
4.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征收制度。现行的个税征收制度仍 是以个人为纳税主体,尽管有专项附加扣除可以调节平衡家庭 收入,但对于家庭成员收入差距大,以及劳动人口少的家庭依 然有局限性,探索以家庭为主体的征收制度更有利于体现税收 的公平性。
5.拓宽征收范围 。就高校教职工群体而言,绝大部分的收 入源自于工资薪金收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收入 来源多样化是大势所趋 。尤其是投资收益,财产收益等的比重 不断攀升,结算方式的多种多样,为税款征收增加难度 。如何采集税源信息,避免税源流失,是征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6.加强征管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提高征收率,防止税 款流失也是体现税收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采取将纳税人 的纳税情况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对恶意瞒报、心存侥幸的纳税 人实施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纳税人 的纳税行为,防止税源流失。
参考文献:
[ 1] 胡绍雨 .现阶段我国税费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 财会 研究,2021(01):22-31 .
[2] 姜超, 陈兴 . 个税专项抵扣, 减税力度多大 [N]. 新浪财经 ,2018 . 10 .21
[3] 苏凌 , 田发 . 个人所得税减税新政:效果、困境及取向[J]. 财税论 坛,2020(01):15-2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4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