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8 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 其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学生通 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新课标还提出了要“构建以培养思想政治核心学科素养以主导的 活动型学科课程”。由此,适应活动型课程的议题式教学法应运而 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 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就必须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引领作 用。 然而,教师在实施议题式教学法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教学 观念滞后、教学能力不足等。教师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砥砺前 行。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师 议题式教学法 评价形式
一、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内涵
议题式教学法起源于国外,被称为议题中心教学法。在美国、 德国、法国等国家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最早是我国台湾地区针对议题式教学法展开研究,学者刘 美慧是研究议题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 在内地,2018 年,《普通高 中思想政治课标准》一经公布,学者们了解到了学科核心素养和活 动型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帮助构建活动型课程的议题式教学法就 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由于国内关于议题式教学法的研究起步晚、数量少,因此目前 学术界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有关议题式教学法的定义。但是学者们 普遍认为议题式教学法的定义应该包含有设置议题、创设情境、学 生主体、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些关键词。综上所述,笔者 对议题式教学法的定义进行了总结, 认为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定 义是:以教师设置的议题为核心,创设跟议题相关的真实情境,让 学生在情境中参与课堂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获得收 集资料的能力、表达参与的能力、理性思辨的能力以及培养思想政 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法中扮演的角色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转变自己的角 色定位,因此,明确教师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法中扮演的角色就格外 重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聆听者 以及评价者。
1.组织者。首先,设置议题。议题是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也是 连接整节课的纽带:学生在课前针对教师设置的议题查找资料,学 生课上围绕教师设置的议题进行互动, 学生在课后对教师设置的 议题进行总结反思。议题的合适程度直接影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 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首先应该设置议题。其 次,实施课堂。教师实施议题式教学法的组织能力同样表现在实施 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注意平衡小组间学生的水 平,使得小组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讨论。教师也要组织课堂纪律。 在课堂讨论期间,教师组织好课堂纪律,可以避免出现混乱嘈杂的 场面。最后,组织实践。教师还要做到认真组织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 实践活动的时间过多则导致学生忽 略课上的学习,影响课堂效果;过少则导致实践活动无效,学生未 从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教师也应该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难易程 度。实践活动过难将使得学生抗拒、逃避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过易 会使得学生参与活动不认真。
2.引导者。首先,启发思维。现在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 炸的时代,充满了复杂的社会事件和价值观的碰撞。 因此,养成辩 证的思维方式对高中生及其必要。辩证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从不 同角度看待问题,拥有自己的主见,辩证思考,善于钻研。其次,设 置情境。情境是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教师运用议题 式教学法的重要载体。教师设置的活动将在情境中展开,学生将在 情境中学习知识、讨论议题、参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最后,引导表达。学生在 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参与课堂活动,获得了表现自己的机会。然而, 有一些学生缺乏表现自己的自信,还有一些学生拥有自信,却不知 道应该如何表现自己。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表达观念的方式不当, 发表观点的态度过于强硬。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让学生想表 达,能表达,表达好。
3.聆听者。首先,认真聆听。教师在学生陈述观点时,应该认真 聆听学生的观点。在学生鼓起勇气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如果教师没 有做到认真聆听学生的观点,学生会产生自我怀疑,不愿也不再表 达自己。相反,如果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观点,学生就会受到鼓励,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信地参与课堂活动。其次,给予总结。在 学生得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 需要教师马上针对学生发表的观 点进行总结。这是因为高中生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价值观也是不 健全的。因此,高中生不能判断自己发言的正误。也就需要教师对 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总结,对错误的地方给予指正,对正确的地方 给予鼓励支持。最后,引发思考。只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是远远 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发学生的思考。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同 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 了解才能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是难易适中的。
4.评价者。首先,精准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 的评价首先要精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评价存在偏差,将对学 生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高将导致学生产生骄傲自 满的情绪,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低将导致学生丧失信心,不想也不 愿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其次,综合评价。教师在进行课后评价时, 不能仅关注某一个方面,而是要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既有学 生获得知识,又有学生在课堂上培养的能力。教师还应该注意评价 时不能局限于学生课上的表现,也有学生收集的议题资料,还有学 生课后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在课余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等。最后, 认真反思。课后反思是课堂评价的必备环节。教师需要针对自己设 置议题的合适程度、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以及课堂和实践活动的 展开情况等来判断这节课是否有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优缺点,做 到取长补短。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议题式教学法中面临的挑战
议题式教学法是新兴教学方法, 所以大多数教师不能准确地 了解议题式教学法, 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实施议题式教学法时面临 着一系列挑战。
(一)教学观念滞后
1.忽视社会热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时效性强。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点是不断丰富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方法 论也要求学生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对于教师而言, 关注社会热点,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是教师的必备能力。然而,现在 一些教师在课上仍然使用旧的事例进行举例, 向学生传授错误的 价值观,这是需要改进的。
2.缺乏育人意识。“立德树人”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 职能。教师的责任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能力,培育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然而,现在有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只在意 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只在意学生学习的成绩,却忽视学生身心发 展的健康情况,并且缺乏育人意识。
3.误解议题式教学法。 目前,一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理解 议题式教学法,甚至误解议题式教学法,缺乏开展议题式教学法的 理念。首先,有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已经形成了教学方法的思 维定势,不想了解、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其次,还有的教师分不清议题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如:主题 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将议题式教学法与这些教学方法混为一 谈。
(二)教学能力不足
1.议题缺乏思辨性和趣味性。首先,教师设置的议题缺乏思辨 性。一个合适的议题首先要具有可“议”之处。教师在设置议题的时 候忽视了议题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其 次,教师设置的议题缺少趣味性。现在很多高中生认为思政课枯燥 乏味,如果教师在设置议题时,忽视了议题的趣味性,高中生将缺 少思政课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对思维的引导。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 被教师所忽视。议题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 生的引导者。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将自己居于主体地位,不注重学 生的学习过程。其次,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还有一部分教 师在引导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只强调知识的学习,没有帮 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3.未能合理安排课堂活动的时间和课余活动的次数。首先,教 师没有合理安排课堂活动的时间。课堂活动时间过长,会影响课程 的学习进度;过短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没有合理 安排课余活动的次数,课余活动的次数过多,将会影响课堂的学习 效率;课余活动次数过少,将会导致学生未能在课余活动中提高能 力、有所收获。
(三)评价方式单一
1.忽视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课后评价时,往往忽略了形成性评 价, 只注重终结性评价。 由于具有传统教育导致的滞后的教学观 念,教师在教学评价时,通常只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陈述观点的 正误,而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以及对课堂表现的评价, 还忽略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2.忽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即传统 的教师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了 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教师在课堂评价时有时会忽略学生某一方 面或者某一角度的评价。而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 可以完善课堂评价,提高课堂评价的准确度。只有不同角度来评价 学生的表现,才更为客观真实。
3.忽视评价后的反思。教学评价之后的教学反思极为重要。教 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增加教学经验的积 累,做到取长补短。因此,教师要会反思、能反思、反好思。然而。目 前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教学评价之后的教学反思, 没有获得能力的 提升、经验的积累、知识的扩展。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议题式教学法的现实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
1.关注热点,联系生活。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第一步就是关注 热点。首先,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新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获 取信息的渠道更丰富。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时时关注这些社会热点 新闻,跟上发展的潮流。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价值观。现如今,西 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不断加深, 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事 件,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歪曲,政治立场不坚定。这时就需要教师 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树立正确价值观。必 须关注热点,让议题根植于现实的土壤。
2.注重育人,强调德育。教师同样要注重育人,强调德育。首 先,教师要树立育人意识。教师的职责就在于“立德树人”。因此,教 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不仅仅是教书,还在于育人。 明确育人职责, 掌握育人方法。其次,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教师常常与学生沟 通,就能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近期情况,能及时对学生 的疑惑进行解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安慰,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 疏导,做到“立德树人”。
3.查阅资料,理解议题。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理解议题式教学法 就运用议题式教学法,长此以往,课堂效果自然不理想。首先,教师 应该查阅资料,了解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内涵。包括有议题式教学 法的具体定义、构成要素、理论基础等等。其次,教师应该认真研究 议题式教学法的特点,尤其注意将议题式教学法与主题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式教育法等教育法相区分,进一步加深对议题 式教学法的理解。
(二)提高教学能力
1.提高设置议题的能力。首先,议题要具有思辨性,即教师设 置的议题要具有可“议”之处,要注意议题应该具有足以让学生思 考的深度,又不至于过难,让学生在争议之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 其次,议题要具有趣味性。教师在设置议题时可以搜集一些趣味小 故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培养引导学生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主体的前 提下管理课堂。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教师可以运 用深度学习策略实施议题式教学法,即注重议题的深度和广度,帮 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强调课堂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
3.增强组织活动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活动的时 间。注重课堂活动的时间不能过长或者过短,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 生认知水平安排课堂活动。其次,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余活动的次 数,也要格外注重课余活动的次数不能过多或者过少。此外,还要 确保课余活动不能对课堂学习造成干扰。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
1.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高中思想政治课注重 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知识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 的,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工具。 因此,教师要既评价学生的成 绩,学生陈述观点的正误,也评价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评价课堂表 现,还要评价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等。
2.强调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并重。教师要强调教师评价和学 生自我评价并重,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法。并注 意将得来的评价结果分析总结。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果进行 对照,全面而具体地评价每位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避免遗漏,规 避误差,做到精准评价、综合评价。
3.强调课堂评价和课后反思并重。课堂评价不是课堂的结束, 课下还需要教师针对本节课进行课后反思。教师在进行课后反思 时,要注意从多角度反思。这其中需要包括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活 动设计、情境设计、知识结构建构、分析总结等多个方面。教师还应 注意将反思结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应用到下节课的设计中。
总之,议题式教学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理论正在逐步完善。教师群体应该认清他们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法中扮演的角色,并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做出努力,使得议题式教 学法更好地应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
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参考文献:
[1] 李同 .例谈议题式教学的课堂实践[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9):40-44.
[2] 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四种“议”境—— 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 机关”公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7):13-16.
[3] 刘丙胜.教学议题的合理确定和有效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 (07):38-40.
生产批量问题是物流企业进行生产决策经常遇到...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