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为教学目 标,通过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统一是当前 的课程发展方向。文章对流体力学双语课程的课程目标、 教学思 想、思政元素、案例分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积极培 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科学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和公共参与素 养,全力构筑育人大格局。
关键词:流体力学双语课程 课程思政 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 育大会精神,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 导纲要》,进一步强调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程思政是 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是将立德树人贯 彻到课堂教学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的学科对话和理论引 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同向同行”。
流体力学双语课程是机械学院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 学生前期具备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之后的主干课, 并为后期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奠定基础。课程采用国外经典教材 和英语小班授课方式,积极运用翻转课堂、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 注重过程考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积极构筑育人大格局。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 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理解具体方程推导过程、物理意义、适用范围 与计算方法,理解流体力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善于抓住事物本质和科学思辨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养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尊重规 则,敬畏科学,以及求真务实、实践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教学思想
1.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为教学目标,培 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科学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和公共参与素 养。在知识畅游中蕴含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 效融入课程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
2.强调学以致用,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案例,以学生为本,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开展多种 资源的自主探索和团队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 受知识的魅力,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机械 工程专业实践打下基础
三、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流体力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体系,将思政元素有机 融入课程内容,探索构建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新思路。具体可分 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专业责任感、辩证唯物思维、工匠精神、 绿色环保、科学精神、工作态度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四、课程思政案例举例
1.教学分析。以第三章 Introduction to fluid in motion(流体运动学)第四节 The Bernoulli Equation(伯努利方程)中的内容为例。 围 绕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物理意义和应用进行深度扩展。通过学 习,使学生充分掌握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发现日常 生活中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加深对流体力学的理解,从而为后续 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理想流体沿流线的伯努利方程和理想流体总流的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和使用条件,教学难点是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 义和具体应用实例。
2.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专题方式组织内 容,以问题方式驱动内容,设计总时长为 45 分钟。开篇为具体事 件,调动学生兴趣,中篇详细讲解伯努利方程推导过程和物理意 义,最后再列举伯努利方程应用的具体案例,揭秘开篇的问题,形 成闭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学 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通过教学课件、案例视频、黑板板书、 课堂讨论等工具和形式,采用小班授课、问题驱动和团队合作等方 法,使学生通过理论和案例的学习,能够有信心自觉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发挥学习主动性。
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设计环节,通过自我思索和小组讨论,与老师积极互动,理解流动力学基本理论,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把知识探索延伸到课外,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包含平时和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 业、测验、报告和课堂答辩等,成绩占总成绩的 60%。课堂答辩为课 程特色,学生需要完成主题英语演讲和回答问题,本环节着重考核 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英语水平和现场反应。
考核目标帮助学生加深对流体力学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提高分析和解决流体力学实际问题能力,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科学思辨能力。
六、结语
通过对流体力学双语课程进行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重点分 析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实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培养 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科学思辨能力、求真务实工匠精神的高科技人 才。
参考文献:
[1] 黄悦华, 薛田良.“课程思政”的跨界协同“三全育人”体系探析[J].三 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
[2] 曾梦玲.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与提升[J].湖北经济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3)
[3] 楚纯洁,周金风.环境类课程“互联网+ 思政”教学设计与创新[J].高 教学刊,2021(10)
[4] 黄雪,张步宁,舒绪刚.化工原理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探索与研究 [J].大学教育,2021(04)
[5] 马占营,范广,高丰琴,徐维霞,张引莉.无几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以绪论教学为例[J].大学化学,202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