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并购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03 16:17: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异常活跃的并购交易伴随着商 誉的产生, 而且商誉金额显著增加。由于资本市场对并购这一主 旋律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因而并购形成的高商誉也引起了广 泛关注。  文章在追溯前人对商誉理论和商誉对企业价值影响的 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商誉产生前后盈利能力和风险变化的视角, 结合商誉基本理论和有关会计准则,研究并购商誉对企业价值 的影响,希望能够对企业并购中重视商誉问题有所作用。

关键词:并购商誉  企业价值  企业并购

经济发展,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并购活动兴起,带来了并购商誉, 同时,也给并购企业带来了商誉暴雷风险,影响 企业价值。   自 2014 年开始我国并购重组交易涌现,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宽松的并购条例支持,条例中规定满足三 年的盈利承诺即可实行并购。  企业通过并购扩大市场规模或 加强产业链布局,增加竞争能力,这是具有积极性的并购,但 是也有出于钓名沽誉或价值转移等个体目的的并购,对社会 经济造成伤害。异常活跃的并购交易伴随着商誉的产生,涉及 的商誉金额更是显著增加。  并购形成的高涨的商誉也引起了 广泛关注。

\

一、前期相关研究回顾

国外学者在并购商誉对企业绩效与价值产生的影响方面大 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企业在并购 形成后, 并购方可以与被并购方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用, 以改善并购方财务绩效和企业估值的方式创造超额收益。  这种 并购产生的超额收益即为商誉。早在 1994 年国外就有专家以非 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研究商誉与企业市场价值,公司盈利之间的 相关性。  经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商誉不仅与公司盈利正相 关,而且商誉与市场价值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

我国学者对商誉内涵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 20~30 年代, 主要观点观点有超额收益观、协同效应观、人力资本观等。  并 购商誉的存在对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和后续经营状况会产生 重大影响。2009 年我国专家通过实证研究判断商誉和股价、净 资产收益水平、美股收益是正向关联。2012 年又有专家在合并 商誉与企业盈利能力及股价相关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 验证了三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得出商誉超额盈利 能力的本质体现还与财务报表披露的商誉信息质量呈正向相 关。

包勇(2009)以 1997 年开始的十年内开展的非同一控制下 企业合并而确认商誉的上市企业为样本实施实证调查,研究表 明并购商誉对企业盈利能力及股票价格都会造成正面作用,时 间越久越明显。林丽娟、宋晓满和乐婢华(2010)经过研究得出结 论并购商誉可能不会再并购后的短期内对公司盈利产生太大影 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并购双方的业务整合和资源重组的深 入,并购商誉将对企业获利水平会带来正面作用。  但是,商誉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始终是积极的吗?郑海英、刘正阳、冯卫东(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产生巨额商誉的当期往往企业的盈 利水平可以得到相应的增强,这可能是源于公众对并购双方的 良好预期,但在未来年度内企业获利能力会受到商誉减值等因 素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并且这一趋势在市场分散的行业中更明 显。

二、商誉会计处理制度背景

(一)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


企业因并购交易形成的并购商誉应确认为一项资产, 这一 点在各国学者的商誉研究中已经达成一致认识,在各国的会计 准则中也有所体现。  我国的会计准则将企业并购分为同一控制 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 业合并中,合并方只将被合并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按照原来的 账面价值进行处理而不允许确认商誉;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合并的初始计量中,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都采用 差额法,将商誉的价值确认为合并方支付的对价超过被合并方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

(二)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

在商誉发展的几百年历史中,合并商誉在初始确认入账后, 在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出现过好几种不同的方法,本文着重 介绍包括直接冲销法、分期摊销法、永久保留法在内的三种。

直接冲销法将收购价格高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 差额视作资本交易中的一项费用,在并购发生当日直接冲销资 本公积,而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其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

分期摊销法是指将合并商誉在并购日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为 一项资产,并按一定的方法在预计受益期内摊销,同时要遵循配 比原则,使商誉每期的摊销值与每期获得的超额经济利益相配 比。

永久保留法在没有证据证实被并购方不具备超额盈利能力 的情况下并不主张对商誉进行摊销,而是在并购日起就确认为 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无形资产直到被并购方失去超额盈利能 力。

目前,我国最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后续计量上方 法选择上都已从摊销法过渡到减值测试法,有差别的地方在于 在什么时间点测试减值。  要求企业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公司现有 账上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披露有关过程和结果是我国现有 的会计准则对这一方面的明确规定。相较而言, 国际会计准则在 这一时间点上就没有严格的规定。

三、案例研究

A 公司成立于 2009 年,注册资本为 200 万元。  公司发展较 快。为了更好地顺应市场竞争, A 公司采用了并购的方法。并购 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研发能力。但是由于并购产生 了巨额商誉。

由上述根据资产评估报告整理的并购标的资产的评估增值 率可以直观地看出被收购企业的估值溢价明显,动辄增值十倍, 甚至于上百倍。

在 A 公司的并购标的资产中,大多是轻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在这些企业资产中所 占比重较低,企业获利能力主要依靠于客户关系、产品创新性和推广度等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收益。因此 在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上,资产基础法只考虑到现有资产带来 的收益, 不符合对轻资产企业的评估目的。考虑到这些标的资产 企业大多是年轻的创业团队,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具 备良好的增长潜力。  而收益法是以评估企业未来预计可能获得 的收益为对象,包括一些不能确指的无形资产可能带来的收益, 因此,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 A 公司采取更能完全体现股东全部 权益的收益法作为评估方法。  由于收益法是在考虑现有资产的 基础上, 结合了公司管理水平、行业竞争力、资源协同等其他不 确定因素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预估,更加容易出现对未来行 业形势和并购后协同效应过于乐观的预期,由此评估出的溢价 一般也较高进而造成并购交易中出现的巨额商誉。

(一)并购对 A 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
 
2014 年以来,A 公司的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持续下降,流 动比率从 6.16%下降到 1.02%, 现金比率从 421.28%下降到 56.32%,表明 A 公司在一系列并购后短期偿债能力大幅下降。 原因在于 A 公司由于一系列并购花费大量现金资产和短期借 款,导致现金资产的下降和流动负债的增加。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长期负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 越低,资产对负债的保障能力越好,长期偿债能力越好。2014 年以来,A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在于并购需 要大量资金,企业举借外债,使负债增长幅度大于资产增加幅 度。大幅增长的负债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未来的 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压力。

(二)成长能力分析
                                                                       
\
 
从收入和净利润角度看, 2015 年 A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率与 2014 年相比显著增长,营业收入也从 2014 年的 47,554 万元增长到了 2015 年的 94084 万元,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 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 重要指标。A 公司净资产增长率在 2015 年和 2017 年显著上升, 也是因为 A 公司在经历两次系列并购之后导致了资产和负债大 幅度的增加, 从而使净资产大幅增加。

总资产增长率是反映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程度的重要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与企业发展潜力和企业扩张规模成正比。  从表中 可以看出,2014 年总资产增长率为 - 23.24,2015 年总资产增长 率陡然增加到 881.76,这是由于 2015 年的系列并购使公司规模 和资产规模迅速扩张。这次并购后 A 公司的总资产翻了近十倍。 商誉增加了 36.64 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增加 13.95 亿元,资产总 额增长率达到了 881.76% 。  2016 年总资产增长率恢复正常, 资 本扩张迹象消失。2017 年 A 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又有一个较大 幅度的显著增长原因在于又并购了三家企业,使得总资产增长 率达到了 94.86% 。从成长能力来看,系列并购扩大了企业规模, 为企业价值积累提供发展潜力。

(三)商誉对主并购公司市场绩效的影响

A 公司在 2014 年 7 月借壳上市,2015 年完成系列并购交 易,股价一路走高,从上市以来的 17.35 元 / 股暴涨到 2015 年末 的  95.98 元 / 股,市盈率高达 118.69 倍。  如此奇高的市盈率一 方面意味着并购形成的巨额商誉增强了投资者对 A 公司发展前 景和增长潜力的认可,另一方面也造成 A 公司股价的虚高。
 
\
 
然而,从 2016 年开始,A 公司的股价直线下降,从 2016 年 96.6 元 / 股的开盘价跌至 2017 年收盘价的 17.1 元 / 股, 市盈 率也从 2015 年末的 118.69 倍断崖式下跌到 29.3 倍。  究其原 因,一方面是受股市整体影响,从综合年市场回报率来看 2016 年和 2017 年都为负数表明股市整体的收益率并不高。但 A 公 司的年个股回报率更是低于市场水平,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并 购形成的巨额商誉在后期未能使企业保持持续高盈利水平, 投资者逐渐看到巨额商誉背后存在的风险,降低了对企业价 值的预期。

四、研究启示与建议

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到的启示:商誉对企业来说可能存在 的风险包括:一是高商誉形成后未能达到预期盈利水平,对公司 增值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且长时间未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存在利 用商誉操纵利润的嫌疑和风险;二是为扩大企业资产规模获得 商誉举借大量外债,导致资产负债率升高,资产负债结构失衡, 带来财务风险隐患。鉴于巨额商誉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 建议对拥有高商誉的上市公司给予关注,必要时进行风险提示, 特别是以下几类公司: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超过 25%;巨额商誉形成之后

本文建议:建议上市公司完善并购交易披露体系,在交易 完成后的一定期间继续披露被并购方财务信息和商誉减值测 试具体过程, 抑制管理层利用商誉操纵利润的短期行为。在并 购交易签署业绩承诺的情况下,详细披露承诺期内被并购方 业绩完成情况,即使在承诺期结束后也要在一定期限内持续 跟踪被并购方的业绩状况,避免出现承诺期结束后业绩大变 脸的情况,从而为并购方对商誉的后续计量和减值提供依 据。

 参考文献:

[1]  包勇. 关于商誉超额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 A 股的 实证数据[J].财政监督,2009(10)
[2] 林丽娟,宋晓满, 乐烨华.商誉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分析[J].经济 论坛,2010(05)
[3]  郑海英, 刘正阳, 冯卫东. 并购商誉能提升公司业绩吗:来自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39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