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不仅必须重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学督导工作也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传统的教学督导工作多为单向地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督察”“评判”,未能与青年教师建立起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制约着教学督导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有机融合是新时代教学督导工作大有可为的努力方向。本文分析了当前部分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有机融合的价值意义,进而提出了在教学督导工作上强化“导”的成分、在教学督导组织机构建设上融合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学督导队伍构成上吸纳一定量的在职督导专家,以促进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有机融合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师资培养培训;结合;路径与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禹建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有机融合的路径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32):1-3.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由于本科办学时间短,师资队伍相对年轻,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管办评分离的大背景下,“教学督导”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重要的质量监控保障抓手。新时期高校教学督导的理念、定位、职责、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绩效评价等方方面面均需创新、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尤其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勇于创新,增强质量监控中教学督导工作的协同效应。
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督导”是高等学校内部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对学校内部工作运行状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和反馈的质量监控保障活动的总称。虽然教学督导工作对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有重大的潜在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教学督导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有的学校的督导工作不仅没有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甚至还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上的负担,未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一)督导工作停留在表层肤浅的意见反馈上
对于教学督导工作而言,其核心任务应是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口头评价、批评与建议。现实中常有教学督导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监督管理上,表面工作做的非常足。另一个问题是,督导队伍人数终究有限,不可能学校的每个学科、课程都配有专业对应的督导专家,对于不熟悉的专业领域专家很难发表非常中肯的评价意见,更何况说指导性建议了,所以也只好谈点浅层的意见罢了。尽管个别高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教学督导的作用,专门开设了教学督导理论性课程,希望能够让教学督导获得督与导的专门工作技能。但是,理论在实践中应用、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往往不是那么简单能实现的。当前,大部分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虽然青年教师的冲劲足,但是教学经验不足是明显的短板。教学督导理应帮助这些青年教师及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可是,很多时候教学督导工作仅停留在表面,一些“不痛不痒”的肤浅意见并不能对青年教师起到质的指导,甚至可能会让这些青年教师产生反感心理。
(二)教学督导工作中若干关系的处理不到位
由教学督导工作的性质所决定,教学督导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必然会涉及到与其他主体或事务的关联。比如,督导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战略伙伴关系;工作过程中“督”与“导”的关系;督导员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推进统一规范与鼓励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等等。如何恰当合理地处理好这几对关系是新时代教学督导工作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往往对这些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一种“独树一帜”或唱独角戏的状态,顾此失彼。这几对关系未能处理好,不仅会影响到教学督导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不能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督导对他们的成长所能产生的作用,对督导工作的内心认同度降低,影响教学督导价值功能的发挥,督导工作效果欠佳。以教学督导员与教师的关系为例,两者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也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要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教学督导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通过督导员给教师提供的指导性建议,引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而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督导的作用就得到体现,教学督导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得以实现。所以,必须处理好教学督导工作中各个层面的关系,实现共赢,最大程度上地发挥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重“督”轻“导”,“督”与“导”分离现象依然突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督导人员仍然没有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过程中,还是以监督管理为主,引导、指导的作用发挥不够,限制了教学督导工作功能的实现。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更希望教学督导的工作重心能够放在“导”上,而不是做一些表面功夫“找存在感”。遵循寓导于督、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出教学督导的作用,并且还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对督导意见心服口服,从而提高教学督导工作的影响力、公信力。教学督导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形成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让教学督导充当教学管理部门的“眼睛”,让督导专家成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导师。事实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有能力有精力有条件参与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并且让师资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要做到以督促导,要求督导专家做足功课,方能有的放矢,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但有些督导员避难就易,图简单省事,重督轻导,影响了“督”与“导”两者作用的同步发挥。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有机融合势在必行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未曾关注两者的有机融合。但实际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便是连接两者的纽带。教学督导与师资培训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于教学督导工作而言,其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对教师进行监督管理,而是通过监督的方式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为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诊断与改进信息。卓有成效的教学督导工作应在引导、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既有人文关怀又有专业性眼光的参考意见乃至战略性职业成长方案,从而升华传统教学督导的职能。师资培养培训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他们的师德水平,让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还能降低学校的培养培训成本,提高两者的工作效率。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还有助于走出疑似“博弈”误区,使督导专家与青年教师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并且降低督查、评判对青年教师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学督导能够让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传统的师资培养培训基本上是“遍地撒网”,看似有助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其实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也不能让教师的短板得到真正快捷有效的弥补。传统的教学督导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督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与投入的资源相比,其产出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效地将督导工作与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督导的高度融合,将是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
青年教师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里占据的比例非常大,有的学校甚至超过了65%。单纯地依靠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的师资培训工作来解决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问题是不太现实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事部门的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在学历提升、国际交流、干部培训等面上项目。如果赋予教学监督更多的师资培养培训职责,不仅可以丰富高校师资培养途径的维度,形成更大的合力,同时还可以催生教师业务提高的内生动力,压力转化为动力后,具有更大的激励性和执行力。所以,实现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两者的有机融合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能降低学校办学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有机融合的路径选择
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的提升能够通过物力(资金)的支撑来解决,但“软实力”的提升只能通过人的因素,即建设一支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来实现。教学督导工作、师资培养培训工作都在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若能将两者有机融合拧成一股绳则可以发挥出更为强势的作用。如何有效实现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督导工作上强化“导”的成分
在教学督导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专家都要转变观念,大力倡导:寓导于督、督导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的原则,在“导”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悉心指导、深度引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督导专家要能在教学方面、科研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实实在在的指导,真正做到“督”在要害处,“导”在关键上,给年轻人指点迷津。专家既不能简单囿于行为规范的条条框框,过分强调形式上的中规中矩,也不能停留在理论课上,应立足于深度的交流与研讨。督导专家对青年教师要给予他们的不只是简单结论和几条原则性的意见,而是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或症结有深刻的剖析;要给予他们比较具体的指导或可操作的建议,让他们既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又有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对青年教师既要重视教学技术上的指导,又要有思想理论上的武装,还要在学科专业发展方面提供咨询与参谋,使青年教师在经过一番督导之后有豁然开朗的收获,能在教育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准备及教学方法、语言艺术、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方面有质的提高。将教师业务培养通过教学督导在潜移默化中悄悄进行,并提高了培养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异曲同工。
(二)在教学督导组织机构建设上融合教师发展中心
一般来说,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任务不外乎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教师教学发展需求调研,探索开展教师能力培训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开展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各类教学竞赛,组织学院、教师进行国内外交流与培训,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教师卓越发展,面向学校全体教师提供教学咨询服务,满足本校人才培养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要,搭建青年教师与专家沟通的交流平台等等方面,而这些工作教学督导都有着天然的便利主持或配合实施。因而,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将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学督导机构(如教学督导处、教学质量评价中心、实体性的教学督导团等等)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专业性更强的质量管理与监控业务机构。既可避免各搞各的教学能力建设工作出现两张皮或越俎代庖的现象,又能融合校内指导力量,特别是能有效利用督导诊断发现的质量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富成效的教师发展指导,有利于形成更为和谐的督导与被督导对象之间的合作关系,降低督导工作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中可能产生偏差的概率。这种模式比教师发展中心设于人事处或教务处的体制具有更大优势。
(三)在教学督导队伍构成上保持一定量的在职督导专家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督导队伍人员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完全由本校的退休老教授组成;本校退休教授与外校退休教授组成;本校退休教授与本校在职教授专家联合构成;校内外退休教授与校内外在职教授共同组成等类型。被各高校聘为督导员的专家个人,不论其在职还是已退休,我们都不必怀疑其能力与水平。但就整个督导团团队而言,如果全是已退休的老人,则无疑有其难以避免的缺陷,他们对高等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资源、学科前沿的新成果,不一定及时把握到位,有的甚至比较保守不予认同,这样必然影响教学督导工作的成效,也不利于建立起督导员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互信互利合作关系。因此,比较理想的模式是在督导员队伍中保持一定量的尚未退休的在职专家,至少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在职专家,这样有利于专家内部充分交流,确保团队一直能站在学科专业的前沿,避免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杜绝瞎指挥或误导误判。一批正当盛年的教学专家、管理骨干加盟督导队伍也是强化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四 结束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支撑,传统的教学督导、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均存在一定的弊端,趋利避害是共同的价值准则,谋求教学督导与师资培养培训的有机结合与深度融合,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更多“金课”,培养更多英才,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常秀娟.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1):37-38.
[2]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教学质量管理——兼谈教学督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高教研究,2016,4(01):55-59.
[3]姬保卫.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28):19-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