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现代学徒制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7 10:33: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研究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联合招生招工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管理制度等并进行实施,最后总结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曹凤霞.现代学徒制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2):4-5,32.

一 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以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基础,教师与师傅的联合授业为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1]。其实就是围绕一个标准(人才标准),签好二份合同(培养合同、用人合同),用活三块资金(企业资助、教育经费、学生就业待遇),解决四个问题(企业招工难学校招生难的问题、企业职工易流失的问题、劳动者收入不高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及成才创业困难的问题)[2]。

        现代学徒制对建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根据职业标准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合”,职业教育连接终身学习,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3]。

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和地方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发展正以“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显著特点[4]。装配式、一体化装修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将极大提高。但目前我国新建建筑基本以毛坯房交房为主,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工人技能素质偏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已经凸现,所以,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一)联合招生招工


        根据“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紧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与北京海天恒基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一体化招生招工方案,明确标准、办法及步骤,规范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共同参与招生招工。

         灵活采用“先招生再招工”“招工与招生同步”或“先招工再招生”等不同形式,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试点招生计划纳入学院年度招生计划,通过单独招生、春季高考、夏季高考三种招生途径,采取邀请参观企业、招生宣传咨询会专场答疑、纸质媒、网络媒体宣传等方式,全面宣传项目的意义。企业将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保险,并发放工作津贴,明确学徒既是职业院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维护学徒利益,吸引更多的家长与考生关注该项目。

\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构建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专项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为基础,构建“提升素养、丰富知识、锻炼技能、拓展创新”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教学,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校企共同制定学习项目考核标准、考核方法,通过观察法、引导式讨论法、理论考试、实操考核等方式,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对学徒进行评价[5]。


        导及系主任、各职能处室负责人、企业人力主管为从不懂到懂,即“会”;从理解到熟练,即“精”;从模仿到创新,即“用”;这三个阶段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阶段,要想能力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只有完成这三个阶段才可以。

(三)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导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建立明确的双导师选拔、培养与激励制度,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报酬预考核奖惩制度。

(四)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如现代学徒制学分制管理办法等。同时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参照员工实习期工资标准确定学徒薪酬待遇,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6]。

        建立校企共建质量监控体系,落实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建立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平台,由学校、企业和学生家长定期互通学生实习信息,增进相互了解,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由学校职教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以试点项目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工作进行第三方诊断和自我诊断,专业建设团队根据诊断报告和建议进行专业改进。

(五)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

         成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与企业领成员,全面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统筹安排,对试点中的问题定期会商和协调解决,有效推进学徒制试点工作。同时在资金保障方面,学院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向试点项目倾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与企业共同制定学徒制实施办法,明确企业与学院的权利义务,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明确了工作思路。

四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的思考

(一)校企联合育人深度有待提高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主要以企业为主导,但是企业在培养学徒的过程中主要以原有培训为主,以用工为主,侧重了“员工”的身份,使得学徒“学生”的身份变得尴尬不已,也给学徒对自己的身份与未来的工作前景带来了迷茫。

(二)学校导师的参与问题

        学校导师在真正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丧失了原有的导师地位,只是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时候进行了参与,而在真正的学徒培养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指导并没有做到真正按照设想的“双主体教学”。

五 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实现了育人过程的“一体化”[7],整合了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实现了校企的协同育人,聚焦了学校与企业的育人环境、氛围,更大更优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大幅增强了学生的技能素质和职业素质,提升了其对新入职员工的满意度,深化了校企合作。

\

 
参考文献

[1]黄慧化.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的现状及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7,(2):41-44.
[2]张妍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2017,(5):5-8.
[3]迟立鑫,环宇,许晓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6):22-24.
[4]韦娜,胡晓莉.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89.
[5]白琼.“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234-235.
[6]蔡宇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思考汽车实用技术[J].2018,(22):261-263.
[7]李菲.从“两张皮”到“一体化”——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度产教融合之创新中国教育报[N].2018,03,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