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迎来新机遇,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基础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只有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体验、理解、欣赏中医药的道与术,才能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更好发展。推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要做好中医药文化的媒体宣传;打造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跨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创建群体文化认同和互动环境;加强留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文化认同;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汪永锋等.基于文化认同的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实现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1):75-77.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CM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Cultural Identity
WANG Yong-feng WANG Pei-wen JING Jin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Gansu,china)
Abstract:“One Belt And One Road”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e foundation of TCM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ulture.Only by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e,experiencing,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idea and techniques of TCM can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CM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To promoting TCM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Do a good job in media publicityof TCM culture;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for cross-reg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CM;Create group cultural identity and interactive environment;Strengthen education service management for overseas students.
Keywords:TCM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Cultural Identity;Research
一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文化认同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中医药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医药文化影响力。”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文化最为充分的保留、延续和生活应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交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丝路沿线国家众多,国际区域广阔,各国文化、宗教和风俗差异很大,呈现多样性。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寻找共同发展,相互认同是基础。文化认同是个体对所属文化的归属感,是保持和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也是民族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对差异的包容,是将“他者”吸收到自身的建构中来。因此,认同中既有“同一”又有“独特”,引申为一个词就是“和而不同”,这是中国文化中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真实写照。
民族之间只有相互欣赏、认同彼此,参与对话,才能从差异中扩展自我发展空间,引发共同创新活力[1]。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内容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的哲学、易学和道学都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医药学从概念到方法,从思维方式到诊疗手段都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2]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与“和合”思想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思想之源,是保证“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医药国际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中国文化认同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基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3]。中国文化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走向世界的先导和杠杆,我们要做中国智慧解决世界医学难题的先行者,要向丝路沿线国家传播中医药文化,做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创新的引路人;[4]我们要为中医药学发展创造条件,在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历史结点,中根基稳固、文化多样、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优势。
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大不同的思维、试验和表述方法,持“中医巫术论”的人仅限于对古代中医药学的粗浅认识。中医注重经验、悟性和整体功能,西医注重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中医治疗是通过个性化施诊,达到机体平衡的治疗目的,评价中医药的科学性,关键要看效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生生不息,就是中医药疗效最好的例证。因此,认识中国文化,体验、理解、欣赏中医药的术与道,才能接纳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长足发展。
三 中医药国际教育实现路径
(一)做好中医药文化的媒体宣传
首先,在宣传内容上,中医药学是富含文化元素的科学。中医药学利用唯象、混沌、隐喻的诊疗方法,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运六气做为数理工具认识生命运动,基于它们非线性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要从防病治病、养身保健、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方面进行宣传,对外宣传是扩大医学高校知名度,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宣传手段上,要利用新兴媒体,结合线上线下,拓宽文化传播平台,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网络。要注重外文网站的建设,它既是对外宣传重要窗口,也是吸引留学生,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资源共享平台。要利用传媒规律,在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的前提下,扩大传播效应,加强中医药院校文化传播交流策略。
最后,中医药文化的大力宣传,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予以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以平等地位。可以说,中医药学对人的认识已达到较高层次,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心身疾病的增多,中医药学将发挥更多的自身长处。因此,中国媒体和伙伴国媒体都要宣传,以身作则,以跨文化交际原则,倡导公平与尊重、诚信与互利。
(二)发挥地缘优势,打造跨区域交流合作平台
首先,以跨区域平台为阵地,探索多种方式合作办学。鼓励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走出去,做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探路者,和境外一流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进行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要发挥地缘优势,以丝路沿线特色学科,如敦煌医学等为先导,通过开放论坛、共同宣言、宣讲团等交流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大医学团体、组织、协会的联系,拓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推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更好发展。
其次,试建产学研跨区域协作共同体。中医药高等院校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做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排头兵。一方面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校园平台和师资队伍优势,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与中亚各国间建立中医药贸易往来关系的社会产业界,加强良好合作,获取人才需求信息,采取订单式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满足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
最后,从创设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品牌的内涵上下功夫,加大改革力度,加强人才资源培育,推动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融合,探索中医药高端人才培养,健全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机制,为产学研跨区域交流合作奠定人力资本,实现同沿线国家间的人才互通,推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群体认同和互动环境
首先,中医药作为健康医疗资源与人文文化资源,中医药高等院校有开展传播交流、政策、技术环境方面的机会,也有学科前沿、人才储备方面的优势,同时面临文化背景差异和中医药接纳程度的威胁因素,也面临文化核心竞争力不强、单方用力缺乏互动的劣势。因此,聚焦教育与健康市场,创建社群和阶层,对中医药认同与互动环境,是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
其次,中医药作为与伙伴国合作交流的载体,要使各国民众感受到中医药的科学、安全、有效和方便,受益继而产生认同,虽然各国文化、历史有一定差异,但追求健康、提升教育水平却是民众共同的美好愿望。健康是生产力、是幸福感,在中亚国家,中医药的医疗服务合作已经先于中医药教育进入该国家,海外岐黄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中心的成立,使伙伴国民众感受到了我国中医药的优越性,通过创建认同和互动的医疗环境,打开中医教育国际化的良好开端。
最后,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研究伙伴国的教育、文化、医疗等特点,加强顶层设计,探索“通过合作共建的模式,加快建立中医药纳入丝路国家大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学术研究体系”,加快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包括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计划和方式、学生考核、教育评估、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等,通过创建认同和互动的教育环境,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世界的活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留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
首先,有针对性地调整留学生专业课程设置。以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调整留学生专业课程设置,利用专业特色和优势学科,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有针对性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留学生教学管理体系。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项奖学金、增加奖学金名额,吸引生源,扩大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有特色、高水平、吸引力的课程,让留学生接受中医文化启蒙,感受体验教学与互动,提升学习兴趣和满意度。
其次,探索以文化认同为导向的留学生管理模式。针对文化认同低,一方面,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留学生公寓、活动中心、图书资料室等;另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指派有语言基础的老师担任留学生班主任,在学习生活和适应环境方面多了解帮助,多积极指引。重视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完善留学生社团建设,开展符合留学生民族、宗教特点的文化交流活动,举办留学生文化节、运动会、与学成归国的毕业生开展交流等。
总之,要以“优化留学服务、增进交流互动”为宗旨,以服务满意度来推动对学校的整体认同度。最后,开展中华文化教育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留学生对中华文化、中国特色思想的兴趣,开展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开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课程,包括中华民族道德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等,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道德与法治体验活动,从历史典故、历史事件中引导留学生多参与文化展览和社会公益活动体验,强化对中国社会道德和法治环境的认同[5];另一方面,在尊重留学生国家风俗和信仰的前提下,开展中国特色政治体验活动,如观看人大会议、解读民主法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使留学生感受中国社会的平等和谐氛围。
“教育要顺应世界发展形势,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需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以中医药文化认同为基础,使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为中医医疗与中医国际教育的高地,以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晓慧,王国爱.解读文化认同的和谐意蕴[J].云南社会科学2016(6):181-185.
[2]李春燕.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认同的构建[J].环球中医药,2012(11):834-83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48.
[4]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助中国走向世界华夏经纬网2017-05-23http://www.huaxia.com/hxjk/jkbb/2017/05/5329653.html
[5]荆驰.“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新型模式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9):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