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有教无类”与“有教有类”——钢琴基础分层教学研究(二)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0:50: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钢琴基础分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证实了其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该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在钢琴基础教学中师资配比、学生资质差异、教学效果等问题。但是旧问题的解决与新问题的出现总是结伴而行,本文将钢琴基础分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分类,并经过实践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钢琴基础分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关键词:分层教学;实施策略;教学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解玲玲,等.“有教无类”与“有教有类”——钢琴基础分层教学研究(二)[J].教育现代化,2019,6(30):196-197,210.

        钢琴基础分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管理方面,强化了教学管理部门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到了每个层次的每个学生,做到了因材施教,建立了科学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授课教师角度,分层教学增加钢琴教师主动权的同时强化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得教师能够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有规划地将技能性很强的钢琴课清晰条理地教授给每位学生。钢琴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将“一对一”教学模式、小组课教学模式、集体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克服了传统钢琴教学的局限性。钢琴基础分层教学模式将教学设置进行分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进行分层,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测评、分层评价。多维度的分层教学在提高学校授课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素质。但是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钢琴基础分层教学纵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实践中出现了些许始料未及的问题,现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层论述:

一 教师对于分层教学内容把握的偏差

       在钢琴基础分层教学设置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分层的要求将任课教师的任课内容按照钢琴基础理论知识,触键、手型、用力的基础技能课程和简易乐曲的练习课程,以及小型乐曲、中型乐曲的练习课程等进行了分层。在教学内容分层、任课教师分层的过程中个别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教材选择等方面出现了偏差,使总体教学效果出现衔接不畅、进度迟滞。且分层教学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增加了教师负担,个别教师出现精力不济的状况。分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各司其职,授课内容和授课进度缺乏联动性、统一性。

\

 
二 学生分层过程产生的偏差

          综合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门类繁杂,需要修习钢琴基础课程的学生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器乐又包含各个不同的小乐器专业。各个专业的学生在钢琴基础演奏课程的学习中存在不同的问题:声乐专业的学生考前没有钢琴学习的经历,演奏乐器的基础基本为零;器乐专业尤其民乐专业学生习惯于读识简谱,大部分学生入学前仅因视唱考试的需要进行过五线谱的读谱训练;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在考前仅进行过基本的节奏训练,不能辨识五线谱。非钢琴主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基本都包含在上述问题范围内,有过钢琴演奏经历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学生专业类别繁杂,水平差距悬殊、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参差不齐,测评后的分组仍然不能满足日后教学实践的需求和变化,分组中的不准确、不合理因素,对教学进度造成迟滞,影响预期教学效果。

三 学生对于分层教学的“层级”概念的偏差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授课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有效率地进行钢琴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层教学有很强的“等次”概念,分层教学在学生眼里演变为,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三六九等”的划分。甚至,部分学生为了进入“较高”的层级,不能实事求是地衡量自身的实际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有的学生不仅细腻地感受到了这种“区别对待”,还将这种“区别对待”进行了跨度划分,在每个层级间自觉设置了“不可跨越的鸿沟”。授课过程中,个别教师不注意语言的使用艺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于不同分层区别对待,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能力等级较差的学生造成心理的伤害。

         任何教学改革都是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前行。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并研究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妥善化解了钢琴基础分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一)设立“专散”联动的教研模式

        与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对钢琴基础分层教学任课教师的任课时间、授课任务予以合理安排,保证教师充足的备课时间、授课精力,以及教研积极性。召开分层教学的研讨会议,让老师们摒弃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敢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勇于面对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分歧,及时研究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根据各个教师的授课特点以及专业特长、教学所长合理地进行各个层次、各个板块的任课安排。尊重教师自主选择教材、自主安排本层次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授课程时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艺术修养、知识结构、理论知识、演奏技巧等多种维度去了解钢琴基础演奏这门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一位专业知识丰厚、教学思维先进、德高望重的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总舵手”。从全局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向与教学质量,使分层教学的每个步骤每个层面都能够沿着正确的“航道”稳速前行。

(二)科学考评、理性分组、灵活调整

       保证钢琴基础分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前提是进行科学、理性的学生分组。教学实践证明,因学生的专业差距以及个人素质的差异,学生入学前期不适宜立即进行分组。入学之初的分组虽可以快速进入分层教学模式,但由于入学时间较短,对学生各方面情况了解不透彻等情况,很难产生最为客观和科学的分组。

         分层教学模式实施之前可进行一段时间的钢琴基础课程学习,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特质、学习能力等状况后在兼顾学生专业类别的同时再进行基础分层。基础分层中务必确保公平公正以及科学性。基础分层后,为每层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演奏程度,确保分层教学的系统性。学生分组设置完成后,在日后的教学中可采用灵活机动的调整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因学生的个人特质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差异会呈现不同的学习效果。故每层出色的学生可以重新进行选择,即“跃层”。每个选择“跃层”的学生可以在课后为大家演奏,展示自己“跃层”的能力。这种灵活的调整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竞争意识。

(三)争取学生支持,打消“等级”意识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以便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故分层教学进行前,可以在辅导员的帮助下举行一次座谈会,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意义以及目的是什么。在座谈会上听取学生对于分层教学的想法和意见,并予以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争取学生的全面理解与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做到公平公正,保证每一个努力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付出与回报的快乐;体验到老师“量体裁衣”的良苦用心;体验到因材施、机会均等激发学习潜能的美妙。教师更应及时对每个层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及激励,尤其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后进生进行关注,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进行鼓励,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切实成为分层教学的受益者。

\

 
四 结语

        一种高效的授课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钢琴基础分层教学能够以全新的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改变现阶段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基础教学尴尬的现状,从根本上提高了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本课题从钢琴基础分层教学的设置,分层教学的实施以及分层考评和验收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授课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形势新时代国家对于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高校教师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进行新的教学研究,为新时期的高校钢琴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雅璇,刘文.高职钢琴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策略探索[J]知音励志,2016.3.
[2]何红.幼师钢琴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54+156.
[3]林玮.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初探[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6):54-55.
[4]李英卓.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教学探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6,18(06):119-122.
[5]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7]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5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