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动物医学专业“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6 16:4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在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动物药理学作为依托,研究教学情况,针对市场调控下动物医学方向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产学研为纽带,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通过三个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四种经历进行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翻转课堂,微课

本文引用格式:王娟等.动物医学专业“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28):12-15.

一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是畜牧大国,养殖业的壮大需要各大高校输送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不衔接的现象[1]。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当前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就业状况了解不足,缺乏对行业的兴趣感和责任感,学习动力不足[2];其次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形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课堂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第三产学研机制不完善,产学研运行中企业这一主题获得的直接利益较少,因此出现积极性低的状态。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设立部分定向知识培养,更加契合产学研合作单位的用人需求,同时由学生作品转化的商品,合作单位有优先使用权,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企业的作用,多方努力,共同建立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

二“一二三四”模式意义

         “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为“一个纽带、两种元素、三个体系、四种经历”。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基础,在此环境下,学生作为产学研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在“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体制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构建的产学研平台依附市场而建,培养的学生会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实现产学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良性转运,人才培养目标为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的结果为市场的人才结构完善,在此中实现高校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初中、高中教育模式为被动接收,没有自主学习的经历,不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且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即使来自农村,对养殖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也鲜有接触。学生存在对行业认识不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目标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学生在学习方面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但学生处于精力相对旺盛的年龄,且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很多学生把自己的兴趣转移到了专业知识以地方,而手机和电脑成为学生关注度最高的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对手机和电脑的高关注度,开展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学生主导课堂,教师辅助学生学习,改变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4]。在翻转课堂和微课相结合的教学中,电脑和手机在由通信工具和玩乐工具转变成了学习工具,更是进行专业和行业知识、信息、资讯的交流途径。“微课”平台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主战场,课堂成为答惑解疑和思想升华的场所,课程学习时间更充分,学习主动性更高,符合学生的兴趣所在[5]。

\

 
        由学校和企业建立的试验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提供了平台。通过深入企业来了解行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参与试验工程技术中心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的工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过程中培养行业意识和科研意识,增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实践能力[6]。本科教学中加入科研课题的工作,还可以研发出新的动物医药产品,为养殖业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为畜牧行业提供技术性人才;产品生产后无需进行传统形式销售,可直接供应科研中心定向和平台科研人员定向服务的企业[7]。用户对产品了解透彻,应用更合理,充分发挥产品的特色,学生的学习、实践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具有更多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高效结合提供新思路

三“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

       动物医学专业“一个纽带、两种元素、三个体系、四种经历”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


       学校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到动物医学专业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动物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经过科学研究与应用能力的初步训练,能在畜牧兽医研究机构、动物医院、养殖场、兽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管理、生产、疾病防治、防疫与检疫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说是“一二三四”:一是一条纽带,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纽带,贯穿学校、企业和市场;二是两种元素,即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元素,多样化教学手段,完成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三是三个体系,建立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多方位全面发展;四是四种经历,企业就职经历、校园学习经历、科研学习经历和创新创业经历,学习、巩固知识,提升素质和能力,开阔视野,明确目标。

(一)“一个纽带”

         学生的按需培养拟从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开始,重新组织对产学研相结合的认识,以“市场因素”为导向,对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8,9]。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平台的优势资源,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做到作业即为市场需求,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项目开发,将作业实化为商品,对完整的项目开过程进行实际呈现,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10];以市场为指引,培养方式为其服务,为学生三种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稳步提升设立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11];以市场风向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自我提升能力为宗旨,突出能力“一体化”即知识、作品、产品、商品的一体化,逐步深入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充分利用企业这一平台,市场因素变化、市场风向的获取都以企业变化为向标[12]。

(二)“两种元素”

        将“微课”与“翻转课堂”为基础开展课程知识学习,这两种元素的引入对学生提出一点的要求,即应用手机、电脑等工具完成“微课”平台中提供的有关资料(ppt,视频、文章等)的自学,并完成一定的练习[13,14],在此基础上。及时向教师反馈问题及效果。教师根据反馈开展课堂活动,给学生解疑答惑。课后学生整理疏通,完成课前问题的解答和课堂知识的梳理,扩大知识面的掌握。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充分发展学生主导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给与指导[5]。此方式可以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及处理的素养,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三个体系”

         三个体系即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学校课程为主,以试验技术平台为辅,在企业中提升,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中,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等措施,优化课程的系统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在基础知识构建系统、完整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技术中心的工作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零散的专业知识得到系统的梳理和深化,最后通过企业中任职的社会实践使对企业的初步认识上升到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行业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难题,知识体系得以完整的建立。

        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能力体系和素质体系的构建,通过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实践应用特色,增强学生作为畜牧兽医行业技术人员角色的认同感,通过实验课、实训课、实践环节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5]。在对课程进行合理调整的前提下,同时加强教师能力培养,鼓励教师获得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资格证书等,使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克服教师教授知识的狭隘观念,增加能力型知识的传授[16];采取人才引进与现有人才培养提高相结合的策略,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组织开展专业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备听平时活动,鼓励提高授课水平,积极开展和申报教学研究项目[17]。通过三个体系的系统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达到较高水平,高度契合企业的用人标准。

(四)“四种经历”

        四种经历即是将学生的培养时间按企业就职经历、校园学习经历、科研学习经历和创新创业经历四个阶段执行。针对学生行业认知度低的问题,再设计学生经历时打破常规,学生进校后经短暂的基本纪律组织后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就职经历,学生在这段时间增加个人对专业和行业的认同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对个人今后工作的定位[18]。第二经历是校园学习经历,经过第一经历,学生在公司骨干的指导下基本确立了自己今后工作性质,对自己的工作有初步的规划,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时推行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学生可以根据今后职业规划更合理的选择所学习的课程,高效的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动物饲养、疾病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创业就业积蓄力量。第三经历为科研学习经历,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基础课程学习已完成,在专业课程进一步学习过程中,参加到老师的科研团队中,在科研工作中增加知识深度,同时整合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在知识得到提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为今后工作提供保障。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为就业准备预留更充分的时间。第四经历为创新创业经历,经过对行业的认识、知识的学习和科研的训练,学生对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和帮助学生以创新创业项目的形式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以此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创业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胜任的能力,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高匹配度的就业。

四结论及展望

        动物医学专业“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实现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和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学校、人才和企业的共赢局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及处理的素养,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教师提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新思路,也为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力量。企业就职经历、校园学习经历、科研学习经历和创新创业经历通过不同的经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既实现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有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两者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吕慎金,李富宽.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7,39(6):105-113.
[2]杨萍萍,徐瑞雪,崔言顺.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2(2):59-61.
[3]李喆.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5,37(3):1-8.
[4]李钰奇.翻转课堂在高校基础课程的应用初探[J].现代交际,2018(1):75-76.
[5]高思,陈丽.基于学生自制微课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18(1):81-83.
[6]孙维,闻学颖.基于应用型本科(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林区教学,2018(1):121-122.
[7]张姿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析[J].考试周刊,2018(5):38.
[8]洪亮,杨珍妮.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1):48-49.
[9]王悦,张海清,等.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77-178.[10]
尤志,伍丹.应用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散文百家,2018(1):179.
[11]张华,任晓明.传统与现代动物医学交融助力都市型兽医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16,4(4):60-61.
[12]刁绫陈磊徐受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5,6:16-17
[13] 吴艳梅,别致.微课设计与制作[J].继续教育,2018(1):53-55
[14]刘冰璇,孟军,翟洪江.翻转课堂在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68-69.
[15]吕晖,郭雪白,郭仓.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8(1):172-174.
[16]张敏.“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8,34(01):48-50.
[17]祝丽玲,梁莉,周健.以微课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60-61.
[18]刘伟,常征,张志信,胡展育,詹云静,陈云.基于重基础强实践的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6.
[19]陈恒,初国刚,侯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1):164-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1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